转自:邯郸晚报
在革命老区涉县西南部的深山区、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有一个群山环抱、绿树掩映的小山村——雪寺村。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雪寺村虽然仅有200余人,但为部队转送了公粮,组织妇女制作了军鞋……是名副其实的老区、红色村。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雪寺村的发展一直受到严重制约。为了让村民彻底脱贫致富,神头乡党委、政府、雪寺村党支部及干部紧密团结群众,积极学习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同时,涉县财政局扶贫帮扶工作队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如今,这个曾经深度贫困的老区村已经实现了华丽蝶变。
○强化党建,树起创业先锋旗
神头乡党委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对基层村级党支部实行“理论培训提素质、实干创业砺党性、量化考核促提升”的三维建设方式。涉县财政局工作队入驻后,全面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增建办公空间,修缮门楼,更新门窗,铺砌院面,并完善了“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上墙,还新建了一面党建墙,全面展示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成果,使村“两委”大院焕然一新。
硬件升级同时强化制度落实。在这个小小院落,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干群关系密切。修天路、整村容、兴产业等一幅幅宏伟蓝图逐步清晰并最终绘就。
○历尽艰辛,铺就乡村振兴路
修一条康庄大道,是几代雪寺人的夙梦,也是神头乡党委、驻村工作队与村民共同谋划的头等大事。老书记王计良回忆往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村的道路只有二尺宽,但雪寺人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二十余年,手搬肩挑,终于修通了一条四米多宽的土石路,迎来了汽车进村的历史时刻。 然而,雪寺人的梦想并未止步。他们渴望修建一条“天路”,打通涉县与山西平顺县的界山隧道,让雪寺村成为连接两省的重要枢纽。面对艰巨任务,雪寺人发扬老区精神,点着蜡烛一锤一凿,历经五年多,终于在1993年贯通平涉隧道。2017年年底,按照县道三级公路标准改扩建的“申雪线”项目,被列入全县修建农村公路大盘子,成为全县民心工程之一。2019年国庆节前夕,雪寺人用一条宽8米、长7.5公里的高标准旅游公路向祖国华诞隆重献礼。
从此,冀晋两省又多了一条交通要道,从涉县开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山西平顺县。这条路的开通,不仅带动沿线村庄迅速脱贫致富,还把涉县娲皇宫、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五指山等景区和山西平顺县龙门寺、岳家寨,河南林州红旗渠等附近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景区连缀起来,有力推动了冀晋豫三省交界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也把雪寺村变成了这条旅游线上的网红打卡地。
○精心筑梦,绘就乡村新美景
改善人居环境,驻村工作队与党员干部携手,以绿化美化、设施升级为突破口,让乡村焕新颜。为解决饮水难题,驻村工作队协调县水利局新建水柜,铺设入户管道,引入净水设备,让清泉润心田;修建连心桥,硬化街道,装点花园,点亮路灯,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更令人瞩目的是“一年一景”的发展蓝图。村口“石云涧”如诗如画,夜幕降临时灯光璀璨,仿佛人间仙境;昔日臭河沟变身休闲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齐全,诗词文化牌增添雅趣,成为省级“中国诗词之村”的闪亮名片;古榔榆树群得到保护开发,其中最大的一棵两人都难以合抱,据专家测算树龄已有1330年。最为奇妙的是,这种树的树皮每年脱落一次,树干上留下的斑块酷似“龙鳞”,九棵树恰似蛟龙出海,或挺拔云天,或旁出斜逸,或临崖横卧,既巧然天成又姿态万千、别有情致。
○瞄准大山,深耕乡村振兴梦
雪寺村的夜,村委会议室灯火通明,共商振兴大计。在神头乡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与雪寺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大战略浮出水面:壮大传统农业,发展“旅游+”经济。工作队与村“两委”携手,为村民解忧。他们引入连翘,培训花椒、核桃修剪技术;挤出自己的办公经费购置花椒烘干机;申请资金建起连翘烘干房,同时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此外,积极宣传村里的黑枣、龙柏芽野菜等特色农产品,让山货走出大山。
秀美的山村景色、便利的交通条件、冀晋豫三省交界区域旅游经济带上的枢纽,三个有利因素为雪寺村发展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雪寺村的几个景点人气指数持续攀升,石云涧、诗词文化广场、千年榔榆树群已经成为周边区域家喻户晓的网红景点。旅游旺季,小山村的接待能力渐显捉襟见肘。为解决这一问题,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争取资金,建起农家院吴王山庄,同时发展村内多户村民开办农家乐,建起农家院,发展农家乐,满足游客需求,助力村集体与村民增收。
“县财政局驻村帮扶以来的6年,是雪寺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6年。”村党支部书记王艳兵满怀激动,深情感慨。雪寺村荣获诸多荣誉,变化翻天覆地,离不开党的政策与各方支持。驻村第一书记张怀荣展望未来,瞄准大山,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改造千年榔榆树景观,开发吴王洞,打造旅游经济圈,带动集体经济,助力雪寺村全面繁荣振兴,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