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录片《邬达克》重读建筑大师传奇人生 打开窗户,打开那段卓越往事

人文纪录片《邬达克》重读建筑大师传奇人生 打开窗户,打开那段卓越往事
2024年10月26日 06:43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一百年前,旅沪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先后设计了超百栋单体建筑,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武康大楼……至今仍有35处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昨晚,5集人文纪录片《邬达克》中文版在央视科教频道收官,纪录片透过这位“网红”建筑师的人生故事,生动表达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一永恒主题。

跨越多国“影像考古”

邬达克,是一位斯洛伐克裔匈牙利籍建筑师。他是一战逃亡战俘,一个世纪前来到上海,上海接纳、佑护并成就了这位游子。旅沪29年,邬达克建筑作品数量之多、种类与分布之广泛,创造了世界城市史和建筑史上的传奇。

纪录片《邬达克》由中央新影集团策划创作,全片共5集,每集30分钟,全4K拍摄。纪录片以邬达克人生故事为切入点,重构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缝隙里,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人们在上海,如何跨越鸿沟,利用新技术、新科技实现共赢、创造经典。

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跨越亚欧美大陆多国拍摄,采访各类人物80余位,使用各类文献近400张(份),其中新发现或首次披露内容近30处,最终集结成《成为邬达克》《立命大上海》《在抽象中繁复》《向最高处去》《留下一扇窗》5集内容。

今年是中国与匈牙利、斯洛伐克两国建交75周年,纪录片《邬达克》通过跨越时空的人文互动,见证了历久弥新的传统友谊。该片英文版此前已在CGTN纪录频道完成首轮播出。中文版播出期间,“邬达克与上海的老建筑”也成为社交平台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重读往事理解当下

“战争时期,一个异乡人在上海留下了这么多建筑,他的人生是非常跌宕、传奇的,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天然具有吸引力。但更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他的建筑直到今天还在被不断解读、挖掘,再次变成网红,与当下发生关联。”这是纪录片《邬达克》总导演兼制片人陈庆在开机前提出的问题。

“我们在第一集讲述他如何到上海,邬达克又如何成为跟随他29年的名字。第二集讲他如何在上海安身立命。”陈庆介绍,第三集《在抽象中繁复》聚焦邬达克对建筑的理解,尤其关注他与上海普通人的交往。“这是最具有人文色彩的一集,邬达克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好雇主,这一批来沪的外国人,其实也和许多上海的普通人有很深的交往过程。”

陈庆将第四集《向最高处去》的内容总结为邬达克的“高光时刻”。这一集中,摄制组重点拍摄了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绿房子等邬达克代表性建筑。“‘最高处’既是物理概念的高度,也表达着不同族群、背景的人们挑战极限、创造经典的过程。”

最后一集《留下一扇窗》讲述邬达克在上海最后几年的故事。在陈庆看来,讲述邬达克的故事,离不开对当下的探讨,“邬达克设计的绝大部分建筑都在上海,打开这些形式各异的窗户,其实就是打开那段往事,看这群人如何在上海寻求共识、创造经典、创造卓越。”

多瑙河黄浦江涛声交汇

邬达克是谈论上海近代建筑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砖石堆砌的杰作,更是民间外交的生动见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王甫在看完纪录片后评价说,《邬达克》回顾历史,启迪今人,造福后代,随着时间推移,此片将会越来越显示出特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纪录片《邬达克》将建筑与战争、历史与文化,个人与时代,置于纪录片空间,表达得感人至深,引发中外共鸣,以共享历史照亮共享未来,开创了公共外交新时空美学。

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表示,《邬达克》摄制组踏破铁鞋的寻访,大海捞针的寻觅,让邬达克的足迹在80多人的深情回忆和讲述中,在400多份已然石沉大海的档案资料中,真切而生动地浮出历史的地表,“在《邬达克》里,我们听到了多瑙河与黄浦江永远流淌的滚滚波涛声。”(记者 邱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2 科拜尔 920066 13.31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