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市场经济鼓励适度竞争,然而演变成恶性“内卷式”的过度竞争,这不仅会导致企业利润下滑,还可能迫使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资源,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对于打破光伏行业的“内卷式”恶性竞争,行业企业已经采取了行动。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上海组织召开“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共同研讨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过剩产能等相关措施。
制造龙头加速产能出清抵御周期变局
光伏上市企业半年度业绩交卷,138家光伏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149.6亿元,90家企业净利润下降,48家企业出现亏损,头部组件厂商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下降。供需错配压力之下,即便企业产品出货量同比多有增长,但也难抵消降价带来的负面影响,陷入亏损的企业绝大多数均为主材制造企业。
虽然部分光伏企业通过一次性投资收益等财务手段保持净利润暂时为正,或通过大幅降低库存减值比例实现增加净利润的目的,以降低市值波动、融资受限等因素对财务或品牌的影响,但依然难掩短期偿债压力的巨大隐患。在光伏行业融资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未来企业筹资性现金流将下降,同时各企业普遍收缩投资性现金流支出,企业整体现金流状况将主要取决于经营性现金流状况。头部企业未来保利润优先,大力控制资产负债率,提升流动比率,确保偿债能力无风险,增厚货币资金,为穿越周期做足充分准备,必然将在价格和出货量之间作出综合平衡,放弃亏损订单,主动减产。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介绍,2024年上半年投产、开工、规划项目数量同比下降超75%,超20个项目宣布终止、中止或延期。同时,行业开工率低,部分企业陷入停产,多晶硅料环节开工率约60%,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开工率在50%至60%。
制造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力求破“内卷”。8月29日,隆基绿能正式宣布旗下硅片产品涨价。同一时间,TCL中环等公司也跟进上调硅片价格。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为应对当前市场供需失衡及产能过剩问题,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召开紧急会议,达成一致协议,决定立刻集体封炉减产,减产幅度高达30%。
光伏卷到最后拼的是电价,技术先进的产能所在地区因为电价更高,面对落后产能反而无法体现竞争优势,必然会导致落后产能挤走先进产能。简单粗暴的价格战,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产业链价格磨底已旷日持久,龙头企业必须率先做出取舍,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规避后续即将涌现的“交付爆雷”。为了行业长续发展,光伏企业必要有壮士扼腕的坚毅。
央国企完善招标机制 破解周期困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8月29日召开“光伏电站建设招投标价格机制座谈会”。通过讨论,发电央国企与光伏制造头部企业一致认为,目前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不利于光伏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合理低价对于下游电站业主来说也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9月25日至26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在2024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的致辞中,呼吁全行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共同抵御风险与挑战。
此前,国家能源集团的招标中,采取先对“技术+商务”部分进行评分,再公开价格得分的两步制方法,合理控制招投标价格,且在招标细则中严控多项技术指标,确保技术指标刚性到位,遏制主观评价,为后续产品高质量交付打下坚实基础,进而在招投标环节对低质产能做出细致颗粒度的筛选。无独有偶。近日,华能集团的招标中,严格使用“靶心中标法”对商务标进行客观评分,杜绝中间价下浮滋生变相“低价中标”的情况出现,并将多重技术路线的组件产品分开进行招投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多在新技术研发上投入资金,加速低质产能出清。
在行业“同质化”与经济下行压力强的背景下,在“低价中标”无人获利的现实困境中,对于如何“反内卷”,当前业内主流的解题思路分别是“产业出清”“产能出海”“新技术迭代”,其中“产业出清”被视为是最为被动的,但若是央国企、龙头企业共同身肩“行业自律”的担当,率先破除“剧场效应”,亦或是最为有效及主动的破题路径。(张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