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其实,这两个紫金山并非指向同一处,一个指南京紫金山,居南;另一个指河北邢台紫金山,居北。
一南一北,两地相隔数千里,名字相同也就罢了,还都与一个人有关。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我们暂且回到元朝,统一的中国,疆域辽阔无比。
北紫金山,那座从八百里太行中段突兀而出的山系,石英砂岩所独有的红色山体与遍布山野的碧树绿草,互相映衬,颇为养眼。当然,还有活泼的野鸟野鼠,活跃在山涧,让人为大自然的钟灵毓秀所折服。这么幽静秀美之地,最适于隐。
紫金书院,就藏在这座幽深的大山里。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这儿都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去处。
每天,无论是鸟鸣啾啾的清晨还是暮霭沉沉的傍晚,都会从这里传出琅琅读书声,为寂静的山峦增添一丝活力。
元时,顺德府邢台县人郭守敬就在这里读书。
郭守敬的学生、太史院后世继承人齐履谦在《知太史院事郭公形状》中,将郭守敬一生的功绩总结为:一曰水利之学,二曰历数之学,三曰仪象制度之学。
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是一个人的福气,也是成全一个人最直接的方式。
在紫金山,郭守敬遇到了一帮对的人。这些人,成全了郭守敬,也为元史留下辉煌一笔。
在那段岁月里,郭守敬一生中的贵人出现了。刘秉忠、张文谦、王恂、张易等,这些名字和郭守敬一起,闪耀在历史的时空中,被称为“紫金山五杰”。其中,刘秉忠为师。
刘秉忠可不是等闲之辈。从《元史·刘秉忠列传》中可见一斑:“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十七岁,在我们如今算来还未成年的时候,他就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邢州节度使府令史。少年志大,初生牛犊,因不甘“汩没为刀笔吏”,隐居山中,“与全真道者居”,专门研究学问。正因经纶满腹,才有了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见的机会,并深得忽必烈的赏识。在之后的三十余年,他伴于忽必烈左右,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元王朝的建立,他功不可没。要说,这么一个“能人”,他的弟子也差不到哪儿去。况且,郭守敬本就天赋异禀呢!
同窗张文谦、王恂、张易等,都为郭守敬日后的破茧而出倾力相助。互相成全,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为明智的做法。
1262年,已任中枢左丞的张文谦向忽必烈举荐了郭守敬。郭守敬也不负皇恩,陈述“水利六事”,取得了西夏治水、大都治水、开挖通惠河使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等等一系列骄人成就。还在同窗王恂的帮助下,编纂了《授时历》。发明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察设备。
环境的影响很重要,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是佐证。提到郭守敬的教育,为其提供条件的他爷爷郭荣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有记忆以来,小守敬的眼里就只有祖父。郭荣也非常人,他是金元时期饱学之士,尤在天文学方面颇有造诣。原生家庭的熏陶,使得郭守敬从小就对天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那些时候,在顺德府邢台县城郊外,人们常见每于晚时,一位少年在高高的土台子上,捧着一个用竹篾扎出来的东西,透过高高的竹架,努力向夜空中遥望。有时,他还会静静站在石刻的莲花漏图前,仔细研究漏壶水面保持平稳的原理。《元史卷·郭守敬列传》中这样描写郭守敬:“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而且,弱冠之年,他只用了40天,就让家乡水灾漫漶的三条河流各行其道,服服帖帖。真乃治水奇才!
眼见得这个爱钻研,对浩瀚星河有着极大兴趣、修河造漕颇为在行的孙儿日渐长大,郭荣的知识储备捉襟见肘。他果断决定,把孙儿送到书院,拜学富五车的朋友刘秉忠为师。
鸳水河畔,古槐树下,郭荣没想到,那个未知的天外世界,竟成了孙儿一生孜孜以求的追求。
在同窗举荐,面见元帝之前,郭守敬以跪拜之态礼遇祖父:“孙儿遵着您和老师、师兄的教诲,寻找施展本领的机会。果真在蒙古人手上做官,也绝不贪图荣华富贵,更不会欺侮百姓、辱没祖先。请祖父放心。”
紫金山是郭守敬的福地。它是郭守敬求学深造破茧成蝶的摇篮。可以说,没有紫金山,中国科学史就会减少一半的光芒。而刘秉忠及同窗张文谦等,成了郭守敬迈向科学领域的第一助跑人。
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眼下紫金书院的图片。高低错落、绿树掩映下,几座用石头堆叠成的小屋静默在山间。几段半截石墙和某种藤类植物纠缠在一起,生出一丝温暖。一个用石块垒砌的低桌,一盘石磨,似乎还蒸腾着烟火气,让人怀疑他们刚刚离去。据说,书院有大门、书房、操场、宿舍、读书台,后又建观象台。如今,除了这些小屋,其他都难以寻迹。也是,隔着700年的光阴,大自然足以让一切都不再显现。
700年前,这里曾氤氲着书香,曾有各种思想大潮涌动,只是想想就让人平添几分崇敬。
可以说,没有郭守敬的紫金山拜师求学,就没有他后来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当然也就不可能有闪耀在浩渺的星河之中的“郭守敬”。是这座山成就了郭守敬,也是郭守敬成就了这座山。
多年后的1934年8月,在南京紫金山新建成一做天文台,被后人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紫金山”“天文”这几个关键词语都在提醒人们,今日这天文,不可忘记一个人。
人们不会忘记,人们怎能忘记?
如今,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化身另一种存在:浑仪和简仪。那是郭守敬的首创。虽然经过时代更迭,这只是明朝正统年间仿制的,但走近,依然能感到龙柱上哪叱咤风云的雕龙随时都可能腾空而去,似乎还能看到钦天监的官员们在晴朗的夜晚转动仪器测量天穹的情景,更能感受到郭守敬的智慧散发着体温,闪烁着光芒。
从郭守敬制造浑仪、简仪,已经过去了七百多年。这七百年里,浑仪、简仪以及明正统年间的复制品辗转于南京、北京。七百年,经历了从元到明,从明到清,从清到民国,从民国到新中国的沧桑巨变。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批准由这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发现的月球背面赤道区域的年轻装机坑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把发现的天际间的2012号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这无疑会成为紫金山天文台值得书写的荣耀。
“郭守敬”星的发现者、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高级工程师扬捷兴说:“是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郭守敬诞辰750周年。”于是,求学于南紫金山的郭守敬,在北紫金山,被镶上了星辰。
同为紫金山,一南一北,相隔数千里,自然的宿命让他们和郭守敬有了丝丝缕缕的联系。无尽的时空里,相遇是何其幸运!
当喧嚣归于沉寂,苍穹燃起点点星光,北紫金会不会和南紫金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注:在全国各地有七处郭守敬雕像,在北京和邢台有郭守敬纪念馆两处。)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