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国锻造向海图强“蓝色引擎”

为大国锻造向海图强“蓝色引擎”
2024年10月15日 08:34 中国青年报

象山开渔节盛况。活动主办方供图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今年,中国青年报社再度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共同启动寻访“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活动,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邀约,寻访一批在海洋强国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工作团队。这些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守护“蓝色粮仓”等海洋强国关键核心领域,打造向海图强的“蓝色引擎”。

——————————

今年9月,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与以向海图强为志向的象山,共同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之约。“青年与海”的碰撞,会产生哪些火花?

参加2024“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的青年在象山合影留念。活动主办方供图参加2024“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的青年在象山合影留念。活动主办方供图

一群劈波斩浪的青年科学家

人类认知海洋、经略海洋,一个关键技术是要能在水下“看得清、看得远”。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一直是人类探索海洋的难题。天津大学海洋技术系主任胡浩丰所做的研究,就是给人类创造一双水下“千里眼”。

海洋中无处不在的水分子和悬浮粒子,不断对光进行吸收和散射,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水下视力,正因此,实现水下环境中的清晰、远距离成像,成为海洋、国防、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胡浩丰向这个难题发起冲击,经过多年攻坚,他和团队完善了水下偏振成像模型,实现了水下超视距清晰成像,将水下可视距离提升了1倍。

茫茫大海中不仅有不计其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各种漂浮物,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核电厂冷源取水口堵塞的“元凶”。作为水下偏振成像核心技术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用4个月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出冷源灾害监测系统,实现在较浑浊的水体中获取清晰图像,解决了近海浑浊水体环境下对于水母、毛虾等高透明致灾生物清晰成像的难题,服务于核电安全重大需求。

海洋深处藏着太多未知,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下,近九成是超过1000米的深海。受技术条件所限,人类对深海和极地等区域的了解十分有限。水下机器人能够在极端海洋环境下工作,到达人类难以触及的海区,在探索人类未知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年9月27日,“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跟随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在北极完成78天科考任务,实现我国首次北极海冰冰底形态观测试验,共探测冰下冰貌7000平方米,克服了冰层对探测区域的限制。

2024“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滨海运动嘉年华-日出海岸漫跑。活动主办方供图2024“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滨海运动嘉年华-日出海岸漫跑。活动主办方供图

这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跨学院研发团队集智攻关4年的成果。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副教授李鹏的研究成果应用其中。针对极地冰雪、低温等特殊性,他提出极地环境下潜器外形优化、总布置设计以及近冰层水动力性能预报方法,攻克极地环境下的潜水器总体设计难题,提升了水下机器人的“极地海洋环境适配能力”。

李鹏说,在靠近海底、水下障碍物、岸壁等水域作业时,复杂的流体作用干扰会很大程度影响水下机器人等稳定性和操纵性。他和团队勇闯无人区,围绕关键技术开展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研发出可底栖式自主水下机器人,解决近海底航行安全性问题。这款水下机器人可搭载地震检波器、水听器等载荷开展长期海底移动观测任务。

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这些强国青年科学家们劈波斩浪,锐意创新。他们中,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在重大项目中担重任、挑大梁、当主角,用青春和智慧,持续不懈地向浩瀚的海洋科学领域进军。

2024“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低空+海洋”创新融合发展专题交流会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2024“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低空+海洋”创新融合发展专题交流会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一个“最强大脑”相互碰撞的平台

在90后青年企业家翁利春眼中,广袤的海洋是神秘的,也处处蕴藏着机会。

他自主创业,公司从3个人的团队起步,深耕“深海移动可视化抓斗取样器”制造,如今成为我国各类深海科考航次和重大工程的装备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

参加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活动,有机会与不同学科跨界交流,让翁利春非常兴奋,与这些“最强大脑”的碰撞,不断刷新他对海洋的认知。

他对象山蓬勃发展的海洋风电产业非常感兴趣,打算尝试从自己擅长的深海“跃”出水面,开展近海风电装备的研发生产。听到天津大学胡浩丰教授的水下清晰成像技术,他灵光一现,这不正是企业需要的吗?他解释说,从前在深海作业,海水很清澈,对摄像装备要求并不高;而浅海则不同,水中颗粒物较多,需要搭载更高水平的摄像装备。

他想找机会认识一下象山当地的海洋风电企业,在青年科学家与企业座谈中,当地政府把相关企业请到了现场,“我们刚好对接上了!”翁利春此行收获满满。

浙江钰烯腐蚀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曙辉一直在台下观察,从这些青年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他在思考当下以及未来海洋行业发展趋势。

这家企业从事海洋腐蚀防护材料生产多年,“企业越往前走,碰到的问题就越多,越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加以解决。”欧曙辉说,企业一年拿出1500万元-2000万元资金用于研发,既需要“拿来就能用的”技术,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也需要中长期研发项目,解决向深远海、向极地发展的未来问题。

他期望青年科学家帮助企业打开国际视野,和他们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此次青年科学家带来的防腐蚀技术和水下机器人技术令他心动,“我们有研发团队,可以跟高校科研人才合作,更有利于把实验室研究成果落地,实现产业化”。

一场共同期待的“化学反应”

从事土壤环境修复研究的明治大学研究员马瑞强初遇象山,就被这里的气候、海鲜“圈粉”了,更重要的是,他发现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有想法、想做事,而这里恰好有适合创新创业的空气和土壤。

受象山“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的邀请,他与其他几位留日博士一起来到这里,邂逅了许多国内外海洋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以及企业家,他希望能在这片创新热土上有所作为。象山同样满怀热忱,期待与海洋青年科学家,以及当地企业共同来一场“化学反应”。

象山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令东京农工大学博士特别研究员刘健印象深刻。人才科技周期间,当地为留日博士团开展了小范围的精准对接,各个相关部门、投资基金以及各街道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

没有穿靴戴帽的客套话,象山县委书记包朝阳直截了当地对各个项目进行点评,明确了政府、企业、技术团队各自的分工,同时,把企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城市发展规划,畅谈共同的未来。“思路清晰、简明扼要、非常务实。”刘健感慨地说。

对接效率高得让刘健有些吃惊,各部门把对应的各种优惠补助减免政策一并为企业梳理清楚,很快他的农业技术服务团队与当地有了合作意向。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博导郭磊有同样感受。作为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他参加了与当地企业的座谈交流,“交流结束,谁也没走,大家都在加微信”。郭磊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新朋友,“都是可以同频共振的年轻人,我们能共同奋斗30年”。

郭磊的研究领域偏向基础研究,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全国各地青年科学家的研究,他捕捉到新的灵感,“接下来可能还会继续对接,把一些项目跟我们的研究结合起来”。

眼下,翁利春在象山投资的新厂准备投入使用,一个2500平方米的标准工业厂房即将改装完成。在这里,企业真正感受到了落地“加速度”:今年4月公司成立,6月与象山工业投资集团签订股权协议,8月开始建设,“效率非常之高”。

象山“问政于企”的营商环境让翁利春津津乐道。决定在这里投资后,当地政府人员找到他问询,需要哪些政策和配套服务,让企业能够得到发展、能够留得住人才。这些温暖又务实的服务让这位年轻人信心满满,他希望和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奔赴山海,逐梦星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27.7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21.23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