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晒秋”

●旷立德

当时令到了重阳,母亲为了应节气,会选晴好的日子,准备“晒秋”。

儿时,是一个物质较匮乏的年代。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为了体面地完成“晒秋”这个仪式,往往会在重阳节前准备好几天。

母亲说,“晒秋”,首选是晒玉米棒和糄粑。胖胖的、金黄色的玉米棒,放哪儿都好看,看上去很吉祥,所以成了首选。而糄粑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最高档的自制食品之一。有客人来了,主人家能端上一碗用猪油煎得两面黄、撒上芝麻胡椒粉的糄粑,那一定是最高规格的待客礼仪。

家里晒糄粑,母亲总是把时间选在重阳节后的三五天内,因为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新做的糄粑容易发酵。这个时节,天气往往也好得出奇,发酵好的糄粑,很快就能晒干。

记忆里,母亲虽然也晒糯米茶、糄粑,但晒得最多的还是红薯干。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做糯米茶、糄粑都得家境宽裕,有余钱剩米才行。我家做糄粑、糯米茶,只逢年过节或遇到有其他重大喜庆事才做一些。我家晒得最多的,还是红薯干。

临近寒露,父亲在屋门前的南河河滩上种的红薯,便可以采收了。若是全家出动,只消一两天工夫,一河滩的红薯就被挖回了家。除了用来打淀粉的红薯挖回家就赶紧洗净打粉外,剩下的红薯便放到晒禾场里,晒一两天后,再移到屋檐下的阴凉干燥处,又晾上五六天,这时,红薯里所含淀粉会转化成糖分,母亲就开始晒红薯干了。

开晒的前一天下午,母亲从屋檐下晾着的红薯堆上,装上两大竹篮红薯,挑到屋前的南河里,切去残留的红薯须根、藤柄,然后削皮洗净备用。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母亲就开始蒸红薯了。她先是把土灶上那口最大的铁锅洗刷干净,再倒小半锅水,放上箅子,然后把洗净的红薯一层一层地码在箅子上,盖上锅盖后,就开始蒸红薯了。

大火蒸一两个小时后,红薯的香味随着锅里冒出的热气,满屋子游走。我们兄妹一个个垂涎欲滴。见我们赖着不去上学,母亲待红薯完全熟透后,熄了火,去锅里挑上几个,用纸包了,分别递给我们。我们接过红薯,乐得又蹦又跳地去往学校。

门前的晒禾场上,父亲早已默契地架上了簸箕和其他可以摊晒的物事,如果这些物事还是摊晒不完那锅红薯,家里的门板就要拆了架起来使用。

当母亲把锅里蒸熟的红薯,全部收拾进竹篮往外提时,顺便会把砧板、菜刀和一瓢水带出来。个头小的红薯,直接整只放进簸箕里晾晒;个头大的红薯,就得切开了再去晒,不然很难晒干。切红薯时,必须先把刀放在水瓢里沾上水,这样切红薯块时才不会沾刀。

开晒的前两天,晾着的红薯有溏心,不能挪动。为了不让晚上的露水打湿正在晾晒的红薯块,母亲会用被单或其他遮蔽物盖在红薯上,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后,才去揭开。

母亲一直把从外婆那里继承来的重阳节“晒秋”,当作一件尤为神圣的大事,一直坚持到她重病后行动困难的最后时刻。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母亲总是那样郑重其事地坚持年年都去“晒秋”,把用一季辛勤劳动换来的积存,展现在阳光底下,其实是在晒那份渴求万物丰盈的希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红薯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