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年10月06日 05:17 媒体滚动

转自:天津日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决定》还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提出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为天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要求高校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动能和效能。

  一、建立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高校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优化升级,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一是立足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区域发展急需紧缺专业,同时调整现有专业以适应区域发展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行业最新知识和技术,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二是围绕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群。根据各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构建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完整专业链。持续跟踪产业链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的方向和内容,确保专业链建设与产业链需求精准对接。三是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强化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推动交叉学科发展,培养学生跨学科、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增设前沿学科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未来就业市场对接的教育内容。

  二、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津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主导的生产力,高等教育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四个面向”,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联动机制,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一是完善科研组织模式。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问题,聚焦天津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将鼓励自由探索与加强有组织科研相结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全面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校新动能,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二是加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高校聚焦重点学科和天津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提高成果转化效能。设立并用好概念验证专项基金,围绕核心技术和高价值专利成果,开展概念验证项目。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考评机制。优化科研评价体系,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鼓励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励高校教师通过成果转化应用带动毕业生就业。四是健全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明确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免责范围、免责方式等,进一步激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毕业生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

  三、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就业创业新动能

  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要完善教育体系,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拓展就业创业新空间。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探索双创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双创教育,让学生普遍受到创新创业氛围熏陶,增强创业意识和创新活力,为未来创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面向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双创培训,创新活动形式,打造一批高校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品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健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就业新动能。二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园、高校众创空间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作用,开展专业孵化服务,强化创业带动就业作用。高校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主动联合天开高教科创园、大学科技园等园区内企业及科研机构,建设一批校外大学生双创实践教学基地,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三是强化以赛促创项目成果应用转化奖励评估机制建设。创新奖励形式,对创业大赛落地项目给予“政策包”奖励。加强对项目转化的跟踪评估,推动优质双创项目落地,将项目成果真正转化为促就业增长点。

  四、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提升人才供需匹配度

  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赋能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驱动力。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一是完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人岗匹配度。高校与企业共同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校园联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共建企业大学或实体产业学院,实现产学研用交叉开放融合的模式创新。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贯通,形成高校与企业共赢的正循环。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企融合创新共同体组织网络。在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区域产教联合体和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基础上,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共同体网络,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实现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人才与岗位全面对接。三是出台组合式激励赋能政策,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稳定和拓宽就业渠道。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共同体成员的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等。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完善税收抵免政策,强化校企合作效果导向,引导企业长期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天津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