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菜喜丰收,群众乐开颜。
本报记者 洪玉杰 通讯员 马 伟
深秋,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黄河如带,一丘丘青翠欲滴的贡菜吟唱着丰收的歌谣。
10月1日,天气放晴,常牧镇豆后漏、梅加两村20余亩贡菜迎来收获期,一片片绿油油的贡菜翠绿挺拔、根粗叶茂,长势非常喜人。
在郁郁葱葱的基地里,农户忙碌不停,摘掉贡菜的老叶,依次有序将贡菜扎好,整齐地堆放在田畦上,搬运、装车……勾勒出一幅“人勤地生金”的生动图景。
“这捆20斤,打好标记,等着收购商一会来过称、装车。”梅加村村民德吉措一边忙着记录贡菜重量,一边招呼大家有序堆放。
“贡菜大丰收,一天能从地里收获上千斤。从种植、管理,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工,最多的时候每天需要40人,附近村子的富余劳动力在这里就能实现就业。”梅加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昌书边给贡菜打捆边说道。
近年来,常牧镇坚持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原则,不断扩大传统产业优势、占据新兴产业主动,把握未来产业先机,结合地理条件,以村为特色,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特色蔬菜种植产业,拓展订单式销售渠道,盘活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着力破解“结构不合理、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的问题。
“这里气温偏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更适合贡菜生长,刚刚我们几个分着尝了一根,这口感还是不错的嘞。”
“贡菜的菜皮、菜叶还能喂牛、喂鹅,这又是一笔收入。”
“不光是这样,贡菜收割后,还可以种植其他作物,这一块地的价值更高啦!”
大家忙碌中,你一言我一语说笑着。
曾经,梅加、豆后漏村特色种植业发展一片“空白”,牧民群众依靠散养放牧生活,村里发展后劲不足,成为两村党支部的“心头难”。通过参加各类观摩学习活动,村“两委”成员看着原先贫困落后的“空壳村”依靠土地流转开办合作社、打造基地等变成先进示范村,心中升起了冉冉希望。
梅加、豆后漏村“两委”抢抓政策机遇,先后赴新街乡实地观摩学习农作物种植经验,了解到贡菜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且生长环境与地区气候契合,两村通过土地流转、带头种植、“党支部+基地+农户”等方式,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应本地的贡菜种植技术,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为群众做示范、当先锋,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提升。
豆后漏村党支部书记看着才让介绍:“贡菜生长周期短、种植成本低,收购商直接在田间现场订购,基本实现了‘订单生产、田头交易’的种植模式,根本不愁销路!”
“二社的6亩地流转给村委会种贡菜,流转费一年净赚3000元。这样一来,大家既可以年底分红,还可以在平时就近打工增加收入。”豆后漏村二社村民笑着说,贡菜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村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贡菜采收期间,镇党政领导班子来到现场,查看贡菜采收情况、了解市场行情和发展前景,为后期的大力发展做调查准备。
致力于“种好一棵菜,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常牧镇积极探索构建“土地轮作”等多元产业发展新模式,让特色种植成为连通群众增收的“金链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