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2024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迁西段)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对其现状给予把握,以便更好地对其保护与利用。
一、迁西长城保护利用概述
(一)迁西长城总体情况
迁西境内长城主要分布在县内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全长106千米,均为明长城,分布19个关口、240座敌楼、57座烽火台。1956年,迁西境内明长城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县内明长城及三屯营原蓟镇总兵府内“重建三屯营镇府记”等碑刻重新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青山关段、喜峰口段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
(二)迁西长城保护利用情况
迁西县人民政府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承担长城保护主体责任,迁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挂迁西县文物局牌子)为长城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其中迁西县文管所(隶属于迁西县文旅局)负责全县文物保护与管理具体工作的开展落实。目前迁西开展了长城本体保护,抢险加固保护,长城调查、勘探,不可移动文物安防等工作。迁西着手长城旅游开发,现已形成中国最精致的古堡——青山关、“北方桂林、塞上漓江——潘家口”、喜峰雄关大刀园等A级旅游景区。
(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迁西段)建设情况
迁西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查看工作进度、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工作举措。组建工作专班,负责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迁西段)建设。目前青山关长城保护修缮等文物平安工程均已完成,龙井关长城漂流景区已成功晋级4A级景区,云天漫步健走小镇已完工,青山关5A级景区提升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为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谋划实施长城生态文旅集群项目,串联迁西县北部青山关至潘家口区域长城资源,项目规划范围面积16.54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5.4亿元,分三期开发建设,利用迁西县域优质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长城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太平寨镇、青山关、喜峰口—潘家口、龙井关四大片区,形成文化康养体验、高端休闲康养、自然疗愈康养、滨水温泉康养、农业研学康养五大核心业态,建成京津冀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样板示范项目,引领唐山县域文康旅融合快速发展。
二、迁西长城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长城破坏现象仍然存在
一是自然损毁。因风吹、日晒、雨淋、冻融、水土流失、深根系植物等原因,关堡、烽火台、敌台、边墙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完全坍塌。二是人为破坏。随着民众对原生态旅游诉求的提高,前往未开发长城段落探险的热情高涨,对长城本体的潜在性威胁增多,存在私自攀爬、刻画等旅游性破坏行为。
(二)长城开发利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迁西长城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停留在初级阶段,旅游开发处于浅层开发状态,产品以传统的观光、游览为主,参观游览方式集中为登临和攀爬等直接接触型,游客停留时间短,二次消费少。缺乏对长城文化的深入挖掘及对长城周边文化、农业等旅游资源的整合,不足以呈现长城文化遗产景观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未对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长城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三)长城旅游氛围不浓厚
游客客源构成单一,多为京津唐附近游客,或者来迁西探亲访友,顺便旅游。宣传途径单一,主要依靠官方抖音号(迁西文化旅游、迁西融媒)、公众号(迁西文化旅游),粉丝数量少,市场影响力低,未形成引流的旅游IP和品牌效应,产品吸引力不足以支撑远处游客特地来访。整体旅游环境有短板,去景区的路上会看到山体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旅游交通需进一步改善,有的路段堵车现象时有发生;公共交通服务便捷性不够,对非自驾游客不友好。
(四)缺少资金支持
按照政策要求,长城保护修缮方案需经国家、省级等上级文物部门审批,主要依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从项目申报到资金下达,周期较长,等待期间长城的安全隐患有加剧风险。市、县受财力制约,一般都未设立长城保护专项资金,无法进行应急性、临时性的抢救保护措施,防止损毁。长城开发利用资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目前已形成规模的长城景区开发主要靠企业投资,仅争取部分专项资金支持。
(五)专业人才紧缺
缺少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专业人才招不进来,造成管理运营能力有限,文旅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县文管所仅有2人专业对口,缺少考古学、古建筑、文博等专业人才,缺少科研团队及老专家;文化传承、文旅创意人才不足,缺少景观设计、旅游管理、景区管理等专业人才;缺少有证的专业导游;一线服务人员水平达不到游客要求。
三、迁西长城保护利用建议
(一)加强长城保护
增加长城保护员人数,培养本地志愿者,成立长城学会,扩大长城保护队伍。实现长城保护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加大对长城两侧区域生态系统保护的力度,加强沿线生态环境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功能。长城沿线镇、村严控长城保护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开荒、人为种植高秆植被及建设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严格履行文物保护审批手续,加强部门联动做好长城保护工作。
(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将长城文化与滦河文化、红色文化、农业文化等文化元素相结合,将长城文化与不同主题相结合,定制长城抗战精神传承游、避暑度假研学游等多种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全域全时的旅游场景。利用全息影像等技术,建设长城旅游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实现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数字再现和虚拟还原,演绎长城文化、历史、故事、人物等,使长城文化遗产能读、能听、能看、能游。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利用好现有的梨花节、板栗节、全国库钓大赛、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等活动赛事,依托长城及沿线村落资源,举办长城文化节、摄影展、马拉松、美食节、交响音乐会、非遗表演等活动,推出“登长城,春赏花、夏观星、秋捡栗、冬沐雪,四季皆有趣”的宣传口号,打造迁西长城文化旅游品牌。
(四)提升旅游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建设市—县—村公共旅游交通网络。增加唐山至迁西的客运公交班次,待游客规模达到一定体量后,适时开通迁西至长城景区的旅游直通车。
(五)强化资金、人才保障
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建议成立市级长城保护专项基金,让长城保护有应急钱。政府加强文旅项目招商引资,提供旅游产业优惠政策;银行推出“景区开发贷”等金融产品,放宽抵押条件,提高贷款额度。推动长城文化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培养高质量旅游人才,对接唐山各大高校,吸纳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继续实施“凤凰英才”政策,引进考古等专业人才;加强景区人员技能培训和服务素养提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作者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校、迁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