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5年服饰路

转自:天津日报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的十年,正是朴实的上世纪50年代。那时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都有碎布头儿。家庭主妇缝衣做鞋是生活的必备技能。每逢晴天时,好多人家门外都会立有一块板,主妇们用面打成糨糊,把一块块布粘在板子上,别管新布旧布都被剪成方形或长方形的,如果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那简直就是抽象画或装饰画。主妇们不会有绘画大师的创作与评判标准,但她们确实勤劳,灵巧中透露出非凡的智慧。当然,实用功能更重要,这些碎布粘成的“夹子”是用来做鞋的,几层布贴好的“夹子”直接可剪做鞋面,再粘上一块黑布或花布就成了。鞋底需要用几层夹子,剪成形后再用斜裁的白布条将其粘在一起,接下来就是用粗线一针一针纳底子了。我庆幸自己一直参与其中。直至我侄女1968年出生,我还和妈妈一起给她做棉鞋,想起来,那一针一线让人难以忘怀。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的衣服都是妈妈用缝纫机做的,妈妈和外祖母还要给哥哥们补袜子,那些不同尺寸的袜楦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了。包括缝衣、绣花、织毛衣、编饰品和钩茶垫在内的女红,都深深浸入我的血脉中,与此同时塑造我的,就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直至上世纪80年代,我儿子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自己做的衣服还是比买的更有意味,尽管工艺规制水平不及机械化。可是那份沉静,那份细腻,正是女红文化的独特之处。

  那时候生态服饰也不用刻意去寻找,面料除了葛、麻、纯棉,就是丝绸。那时人们穿衣不太袒露,还秉承着中国人着装蔽体的理念。夏天没有空调,我家有电扇,扇风时也开着窗。到了晚上,人们就纷纷走出家门,去公园或索性在门口坐在板凳上,大蒲扇一摇,享受那份惬意与轻松。外祖母给我们讲故事,对着满天的繁星,有数不尽的神话与传说。我总对着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河产生遐想。那是静谧的夜晚,穿着肥大的衣服也不觉热,为什么?我后来研究服装时反复体会,真正的棉麻还是散热不沾身的。一切都很慢,因而也就少了许多烦躁。加之没有温室效应,冷倒很冷,热却不是很热。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军便服是大家向往也是日常穿着的服装,整齐划一,艰苦朴素。热情洋溢是那些年的服装形象样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最显眼的就是人们的着装变了。喇叭裤和太阳镜是最先涌入神州大地的。自那时起,时尚的人活跃起来,从有限的信息讯道上捕捉到发达国家的时装潮流,想方设法也要跟一跟,隐约看到T台上模特连衣裙下俨然一双黑高靿靴,赶紧跑回家找出来冬天里穿的黑皮棉靴,一下子就时髦起来了。全不顾热不热,等到得知模特穿的高靿靴是完全透孔的黑纱面时,这种样式已经远去了。当年,街上流行红裙子、黄裙子、黑裙子,人们的从众心理发挥到极致,谁要不穿,那才叫老土。上世纪80年代就这样热热闹闹过去了。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追赶时髦的脚步越来越快。似乎全中国的人都在关注时尚,一会儿流行“超短裙”,一会儿流行“反常观”,追赶潮流的极致就是与国际接轨,只要国际T台上有什么样儿的时装,咱也穿上一件儿。只不过,时尚已有些令人猝不及防,刚刚“露脐”,转而又“缩手”,牛仔装已经变了又变。脏、怪、“酷”“寇”,膝盖部位掏一个洞,帽檐儿裤脚儿都不收边儿。白领的服装更是紧跟国际范儿,男装猛捂,女装猛露。有些人知道“朋克”,大多数人也不知道,但是“公鸡头”“骷髅装”把一部分中国人的着装观念颠覆了。什么叫做对?跟上国际最新潮流就是对。

  世纪之交时,国际T台上忽然传来东方风,东方的碎花裙、汉字饰成了流行时尚。这个时候的我们还没太注意到东方有何特色,中国不就是旗袍吗?那种服装好像外国人不怎么穿得来,尤其是紧贴身体的服装廓形和欧罗巴人的高鼻子说什么也不对劲儿。21世纪的最初几年,网络、信息所体现的高科技浪潮席卷而来,人们未曾料到的大发展瞬间袭来。中国人对时尚已司空见惯,不会再抓住一种时装品头论足,也不会一窝蜂似的去学。个性化使中国人的视野开阔了。潮水般的时装也使社会宽容度加大了。总而言之,在服装时尚面前,中国人显得成熟了。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全世界时尚界呈现一种趋势:大师的风头不再,再别想百年前的现代时装之父查尔斯·沃思,也不用再追随皮尔·卡丹和伊夫·圣洛朗。很难想象哪一位服装设计大师的最新设计样式能够引起全世界着装者的关注,更不会产生一种流行色使人们趋之若鹜的现象。流行还有吗?当然有。但是“无上装”“无下装”只会在小众中引起追求和模仿,大众早就被时装界搞得眼花缭乱、司空见惯了。纵观21世纪这二十几年,始终引起大家兴趣的是对原生态的渴望。一种源于游牧民族的“波西米亚装”几度流行,经久不衰。人们常挂嘴边的全棉、纯棉一直被追捧。只不过,新世纪的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限于舒适、健康,而是关心是否可降解。每一个环节,每一件发明,都首先要考虑到碳达峰碳中和。那么,还有没有流行呢?有的。悄悄地,年轻男士的T恤领口在显小,人们隐隐觉得若还像原来那么大领口,就太像老头衫了。

  回溯新中国75年服饰路,近几年大为流行的汉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满眼都是汉服,别管男女老少,节日穿,成年礼穿,毕业典礼也穿。这说明什么?新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而今强大起来,年轻人认为新中国让我们骄傲,伟大的中华民族令华夏儿女感到自豪。在今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的表现传递出很明显的一点,那就是自信、大方,平视世界。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人可以自信、自豪地发现各国服装本无高低,我们正在力求走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民族复兴、文化复兴之路虽然还有许多事要做,但我们现在已不是过去的我们,炎黄子孙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信,我们的服饰文化也将为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界作出贡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