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学习时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合成生物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之一,日渐进入大众视野,被认为是驱动生物科技发展的颠覆性技术,是实现生物制造、绿色制造、“双碳”目标的底层支撑。作为科学界的新生力量,合成生物技术进展迅速,并已在化工、能源、材料、农业、医药、环境和健康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迭代升级,其在我国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环保效率,也推动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破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发展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径,同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可加以充分应用。
让合成生物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绿色化中创新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的利用必须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绿色化发展。一是缓解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压力。中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23万吨肉,带给传统养殖业及相应的环境资源压力较大。通过发展合成生物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推动食品工业迭代升级,既能够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又能够减少相应畜禽养殖规模,从而有效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破坏。二是应用合成生物技术解决种植养殖领域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通过开发农业废弃物生物制剂、天然农业生物药物、土壤改良生物制品等农业制品,从源头上解决农业种植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发展酶制剂、微生物制剂、发酵饲料、饲用氨基酸等生物饲料,解决饲料安全、原料缺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前沿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融合,推动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木本饲料、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生物兽药、植物免疫调节剂、高效检测试剂、高效固碳和固氮产品等技术的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绿色化发展。
以合成生物技术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创新。能源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备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能源供应总量有限,且石油、煤炭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受到诟病,加快开发清洁能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为此,可以充分发挥合成生物技术在开发清洁能源方面的创新潜力。首先,应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展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培育,推动生物燃料与生物化工融合发展,建立生物质燃烧掺混标准为开发生物能源奠定基础。其次,优选和改良中高温厌氧发酵菌种,提高生物质厌氧处理工艺及厌氧发酵成套装备研制水平,加快生物天然气、纤维素乙醇、藻类生物燃料等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推动研发出多品类新型生物能源。最后,积极推进先进生物燃料在市政、交通等重点领域替代推广应用,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
将合成生物技术充分应用到环境污染治理之中。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随着现代工农业飞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通过应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材料新产品,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底层支撑。一是依托合成生物技术推广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可先重点在日用制品、农业地膜、包装材料、纺织材料等领域应用示范,待技术成熟后再做全面推广应用,同时要做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性能,积极开拓生物材料制品市场等工作。二是依托合成生物技术推进工业绿色化发展。可依托合成生物技术实现化工原料和过程的生物技术替代,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推动化工、医药、材料、轻工等重要工业产品制造与合成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向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在实践中,合成生物技术催生的活体胶水、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重组胶原蛋白等新材料新产品能够有效助力工业绿色化转型。三是应用合成生物技术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一方面,可以应用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剂等合成生物技术,推动实现水体脱氮除磷、重金属土壤修复、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等目标,有效解决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另一方面,可通过发展污染物生物环境响应监测、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复、生物资源回收利用等生物环保产业链,助力打赢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