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30日讯(记者 罗祎辰)旅游消费热度持续上升,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4.3%,但景区类上市公司业绩却未见明显改善。“量涨价跌”的现象困扰旅游业已久,随着成熟景区客流量趋向饱和、多元化经营艰难探索,这一问题变得越发突出。今年“十一黄金周”即将开启,景区类上市公司能否做出针对性的改善?
消费天花板在降低
“增收不增利”和“减收也减利”成为上半年景区类上市公司的两种表现。
财联社记者梳理资料发现,景区类上市公司中,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占了多数。其中,曲江文旅(维权)(600706.SH)、云南旅游(002059.SZ)、桂林旅游(000978.SZ)、张家界(000430.SZ)更是录得亏损。
作为“旅游第一股”,黄山旅游(600054.SH)上半年引流动作频频,推出了一系列诸如“黄山人免门票”、“龙年生人免门票”、“每周三免门票”的活动,使得1-6月,黄山景区进山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30%,达213.96万人,但实际有效购票人数不增反减,受此影响,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4.10%。
黄山景区一千公里之外,地处湖南的张家界处境亦不容乐观。主营景区索道、客运的张家界,旗下多个业务板块上半年购票人数同比下滑,幅度从2%到82%不等,导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缩水,同比降幅分别达2.87%、49.13%。
在产业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看来,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天然存在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景区接待能力、周边交通设施配套以及公众假期,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知名景区的游客数量已逼近天花板,后续增长的空间相对有限。”
相比知名景区,中小景区面临的不确定性更高。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张家界的宝峰湖、大庸古城,还是黄山旅游开发的花山谜窟、太平湖等中小景点,上半年表现均难言乐观。
据悉,国内旅游景区市场呈现明显“二八效应”,黄山、峨眉山等知名景点是不需要太多投资即可稳定产生丰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而大部分中小景点则是“投入高回报低”,亏损是常态。
周鸣岐告诉财联社记者,随着近年旅游市场开始下行,越来越多的中小景区希望引入大型旅游集团投资、运营,但后者普遍兴趣不高,“想要第三方来接手的景区往往存在各种问题,而知名景区是公认的优质资产,现金流较好,对地方贡献较大,一般不会由外部团队运营。”
景区加快多样化经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景区资源的稀缺性,让相关上市公司能依靠卖票实现“躺赢”,但随着景区客流饱和,这种商业模式逐渐暴露出不足。
以黄山旅游为例,1997年上市时,公司归母净利润不足7500万元,此后十多年时间,五湖四海的游客不断涌入,“黄山牌”印钞机加速运转,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在2018年攀上高峰,逼近6亿元关口,随后见顶回落。
由于单体景区的承载力有限,行业内企业在经历业绩见顶回落后,逐渐重视景区开发和运营能力提升,同时加快布局酒店、旅行社、餐饮等上下游行业。
《2024年山西省文旅景区品牌运营发展报告》指出,随着旅游市场竞争加剧,我国文旅将从“资源”转向“产品化、场景化”,对景区的开发和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运营水平高低关系到景区能否接到流量红利。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当“冰雪热”、“寺庙热”风潮刮起后,长白山(603099.SH)、九华旅游(603199.SH)通过一系列运营手段,成功突围,业绩明显走高,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和游戏《黑神话:悟空》亦带动新疆游、山西古建游热度攀升。
景区之外,上下游的旅行社、酒店、餐饮、演艺等业务亦成为相关上市公司发力重点。
主要上市公司中,丽江股份(002033.SZ)和峨眉山A(000888.SZ)的酒店布局已颇具规模。前者通过委托洲际酒店集团等专业第三方,快速开出十多家高端酒店及度假村,虽面临毛利不足10%的问题,但有助于营收规模扩张。峨眉山A旗下的酒店“少而精”,主打景区稀缺区位,毛利接近14%,业绩贡献相对更为稳定。
此外,黄山旅游在徽菜,丽江股份、曲江文旅、峨眉山A在演艺等领域也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受制于单体项目运营成本高,如何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项目多元化经营将持续考验景区管理者的能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