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日本紫阳书院是早就闻知大名且一直想去拜访的一家书店,只是其地理位置远而且偏,便总没有被提上日程。趁着京都召开夏季古本祭(旧书节),加之从网上看到一位京都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记录去年夏季书市情况的博文,说此书店的主人很懂行,收藏有不少中国古籍,我便心向往之。
那天,正是京都最闷热、难熬的时候。我骑车一路狂奔,一个多小时才到达书市。放下车进到园内就已经汗如雨下了。由于走得急,身上既没有手帕也没有纸巾,实在狼狈,只好用衣服来擦汗。就这样撩着衣襟擦着汗找到了紫阳书院的摊位,却大失所望——紫阳书院虽然参加了这次书市,但一本线装书也没带来。
过了一个多月,我终于下了决心,还是到紫阳书院的店里去一趟吧。于是按照古书店的示意图认路而行,迂回曲折,终于找到了。
如日本大多数旧书店一样,虽然店面不大,但书很多,而且绝大部分书与中国有关,凡是中文书基本都是大陆出版的,其中有一些在国内绝版了,还有一些港台出版的,但价格都翻了数倍。
我看到书店的一角堆着一些线装古籍,便把压在上面的书一本本挪开,想看看究竟。没想到一位女店员忙来阻止,她不会英文,我不会日语,两人实在无法交流,只好鸡同鸭讲地乱比划。虽然我不是很明白,但大体知道她的意思是这些书不卖,却不知为何不卖。我又在另一个角落看到唐本,她依然表示不卖,我问了好几处的书都是如此。办书店却不卖书,这是什么道理,真有些气闷。我想表明我的想法,便拿出纸来写给她看,因为她认识一些汉字,也找了张纸,给我写了几个字“主人不在”。我这才明白她不卖的原因,原来这些古籍都没写定价,而她作为一名店员,是不知道店主要卖多少钱的。我问她店主何时能回来,她说半小时,我觉得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便决定等他。所幸半小时之内,店主回来了。
店主人也不太会说英语,但我们倒是可以交流。我要求看看那些线装书,他同意了。先看一小摞书,打开后是《杜诗详注》,扉页上写着“进呈原本”,似乎是康熙年间的原刻本,但书名后有“大文堂藏板”的字样,应是道光年间江西大文堂的后印本。书有八册,品相挺好。店主用手比划说缺了些页数。我问了下价格,确实颇高。
《杜诗详注》下压了另一套书,看上去也是开本阔大,品相不错,打开后原来是一套《左传》,上面还有不少批注,很可能是京都大学教授的藏书。不过,应当缺了不少页。店主翻了翻书,竟写出这套书所缺的鲁国国君的谥号,确实令人佩服!
我又请店主把角落那一堆书帮我腾挪了出来,翻开一看,扁扁的字体和密密的版式,是汲古阁刻十七史中的几种,真是意外。以前,汲古阁本不过是俗本、坊本、通行本,可现在也变得稀如星凤了。此前只在图书馆里看过,所以还是很想买一套。我清点了一下,大概有《旧五代史》《南史》《北史》等数种,而且都是全的。
这时,店主又拿来纸笔写字,写的竟然是“明刻,毛晋汲古阁本……”并且还指着印章给我看。当问到这几部书的价格时,店主嘟囔着却并不报价,看来他不想出售。
我又翻开了很多的线装书堆,都没找到想要的《唐诗别裁集》,只好写下书名给店主看,店主摇摇头。
从紫阳书院出来,在骑车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虽然没有找到《唐诗别裁集》,但还是收获了半部《杜诗详注》,或许以后可以在某个秋天的雨夜,抛开电脑照排版本的某本唐诗或杜诗选本,打开数百年前这些泛黄的书卷,慢慢“品读”了。
最后补充一点:我本来对紫阳书院的店主一无所知,但是后来看到辛德勇先生《未亥斋读书记》的记载,才知道他名叫镰仓敬三,喜藏书,家中藏有中国宋元之本。不过这些珍品多为非卖品,他曾因发现赵孟頫手书墨卷而受到日本文部省的表彰,据说奖状就挂在书店里,下次去一定要仔细看看。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李小龙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