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华夏之光,是对未知不懈探索的精神之光;文明的烛火,永恒照亮人类前行之路。9月27日至10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馆与中国煤矿文工团首次合作携手打造的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剧目,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06新空间首演。该剧用创新的方式讲述中国古今科技发展的故事,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构建起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文化桥梁,让古代与今天对望,科学与戏剧交融。
星河欲转千帆舞,寄托着古人无尽的追问;夜阑卧听风吹雨,承载着现代科学家报国的豪情。该剧以浩瀚宇宙中的“天关客星”与“蟹状星云”之间的神秘联系为开篇,又从遥远星空拉回到华夏大地,通过古今两大科学巨构——宋代水运仪象台与现代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的遥相呼应,构建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科学发展画卷。
整个演出有效划分有限空间,积极引入虚拟现实、沉浸式环境交互、全息投影等技术,以戏剧艺术赋能科技场馆,提升观众的沉浸感和科技感。观众坐在“工”字形舞台的两侧,沉浸式感受剧中人物穿越古今的传奇经历,可以看到北宋天文学家首次记录“天关客星”以及苏颂攻坚克难、汇聚各方人才铸就水运仪象台的过程;还可以身临其境领略当代科技工作者们披肝沥胆带领团队建成世界最大、灵敏度最高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的科学壮举……演出在激荡的音乐中谢幕时,观众席响起热烈的掌声,不仅是对台上演员的认可,更表达了对古今科学家们的由衷敬意。剧中反复提出的“热爱,真的能发光吗?”也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答案。
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上演期间,中国科技馆每天上午还在一层“华夏之光”展厅举办沉浸式游园剧,以富含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中国古代科技展品为实景,营造出沉浸式表演空间,为观众带来时空交错、移步观剧的感官体验。水运仪象台里“复活”的报时小人和科技辅导员并肩破解科学之谜,“穿越”千年的苏颂与当代大学生跨时空对话,北宋的杨惟德和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因“天关客星”和“蟹状星云”梦幻联动……由馆内工作人员扮演的“说书人”带领观众徜徉在华夏之光展厅,开启跨越千年的追光之旅,点燃古今中外文明对碰的思想火花。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润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