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媒,见证国家七十五载辉煌

以铜为媒,见证国家七十五载辉煌
2024年09月29日 02:34 华西都市报

铜雕艺术大师朱炳仁:

朱炳仁

《燃烧的向日葵》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阙立》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朱炳仁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创作的铜门。

朱炳仁作品。

  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5周年华诞。经历沧桑巨变,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全面小康,如今正坚定地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近日,熔铜现实主义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深情表示:“铜工艺所取得的进步,与国家的文明发展同频共振。”

“铜就是我,我就是铜。”

传承

  朱炳仁40岁才半路出家,在父亲的教导下承继祖业、倾心钻研铜雕技艺。

  创新

  他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熔铸出刚柔并济、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

匠心独运开创崭新流派

  “铜就是我,我就是铜。”作为“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朱炳仁的艺术生涯与铜紧密相连。他以传统铸铜、刻铜、锻铜技艺为根基,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铜艺的同时,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将自由流动的铜汁从模具中解放,熔铸出刚柔并济、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二十一世纪封面人物》称赞他:“铜雕艺术大师中,朱炳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金庸先生也为其题书“工精艺高,有如雷峯”,高度评价了他的艺术成就。

  目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通过“古法新意”“匠心铜运”“雕铜巧技”“艺出新裁”四个单元,展出朱炳仁40载艺术生涯中创作的100余件/套铜艺瑰宝,从不同角度展示他高超的艺术成就。

  朱炳仁直言:“展览中的很多艺术品,都是我创作的全新作品,跟国家的兴旺发达紧密相连。”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阙立》,就是他开创性地发明“熔铜”新工艺的“起点”代表作。该作品虽然只有0.5平方米大小,却糅合了铜雕、国画、书法及油画等多种技法,代表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这件作品的名字叫‘阙立’,体现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确立’,展示自己的风采。”

  备受观众喜爱的《稻可道,非常稻》作品,种出熔铜艺术之稻,展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变革的多面探索;《燃烧的向日葵》以梵高名作《向日葵》为灵感,中西文明互鉴,让艺术从平面走向立体;为纪念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创作的《运河之光》,在光影的交织中,昭示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半路出家见证铜艺回归

  在朱炳仁看来,他个人的艺术成长经历,也从微观体现了国家艺术发展的历程。“75年来,我们从事的铜文化,因为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是不断变化的。对我们工匠、艺术家来说,现在是发展的最好阶段、黄金时期。”

  他介绍,朱家铜艺始于清代。1875年,朱炳仁的太祖父朱雨相与弟弟朱庆润在浙江绍兴石灰桥畔创立了“朱府义大铜铺”。“嫁女的铜,朱家的工”,称赞的就是朱府铜艺。而到1944年朱炳仁出生时,朱家铜铺早就难以为继。

  朱炳仁透露,在无铜可做的年代里,其父朱德源曾到山东学做丝绸生意,并在朱炳仁7岁时,带着一家老小到杭州谋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家不再从事铜艺,铜文化在手工艺领域里面基本已经淡出了。”

  改革开放以后,朱家铜艺迎来新的生机。1983年,朱炳仁的父亲朱德源在浙江杭州开办第一家个人的民营书画社,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民营书画社。书画社除了经营名家的书画以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写招牌。“杭州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我父亲留下的书法,在灵隐寺、普陀寺等很多地方都有他留下的墨宝。”朱炳仁说。

  书写招牌时,朱德源产生了以铜制作“金字招牌”的理念,“朱府铜艺”再次起航。彼时,传统工艺美术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正是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对工艺美术行业的支持,才让朱家铜艺再次回归并焕发新的生机。”朱炳仁感慨道。

铜艺创新迈步走向世界

  40岁才半路出家,在父亲的教导下承继祖业、倾心钻研铜雕技艺的朱炳仁,开创性地将铜材应用于建筑领域,为当代中国创作了众多举世瞩目的铜建筑杰作,包括雷峰塔、峨眉山金顶、桂林铜塔、常州天宁宝塔、杭州江南铜屋、国家博物馆铜厅、杭州灵隐铜殿、中国台湾中台禅寺同源桥等百座铜建筑,享有“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的美誉。

  朱炳仁的铜建筑作品也见证了新中国75年来的巨大飞跃。如他制作的上海外滩某银行铜门,是中国现代工匠第一次在外滩租界近代建筑上留下自己的印痕,成了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第一樘铜门。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他与清华大学合作,创作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铜门,被称为“香港回归第一门”。此外,普陀山南海观音殿铜门、国家博物馆七樘青铜大门、G20杭州峰会101樘铜门等,也出自朱炳仁及团队之手。

  朱炳仁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赴海外展出。2024年,其熔铜艺术作品《燃烧的向日葵》,入选参加“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

  朱炳仁认为,“中国艺术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也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燃烧的向日葵》就以立体、雕塑的熔铜形式,来解构梵高名作《向日葵》。“有国际友人说这个作品让他们看到了油画的背面,这是梵高原作所看不到的。我希望通过国际大展,让更多国外朋友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展示中华几千年以来的工匠智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受访者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