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咸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咸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24年09月26日 19:16 政府网站

转自:咸阳发布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咸阳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经济强市为目标,艰苦奋斗、砥砺奋进,咸阳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牢记初心使命、锚定目标蓝图、奋勇担当实干,在新时代决胜全面小康历史进程、奋力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中创造出新辉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01

经济总量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咸阳地区生产总值(GDP)1949年为1.07亿元,1977年达到8.61亿元;从1978年的9.78亿元到1994年首次迈上100亿元台阶,共用了16年时间;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用了17年,2011年达到1224.08亿元;2016年跃上2000亿元的台阶,达到2025.64亿元,共用了5年时间;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878.26亿元,是1949年的2690倍,总量在全省11市区中位居第三。改革开放前,咸阳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仅为5.8%,1979—2023年,则以年均10.2%的速度递增。

(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75年来,咸阳三次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趋于优化。一产比重稳步回调,二产和三产比重不断提高,形成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1949年三次产业比为86.9:7.5:5.6,农业占比超过85%,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产业层次较低。1978年第一产业比重为40.6%,第二产业达46.7%,第三产业12.7%,二产和三产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咸阳以农业为基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4.7:46.2:39.1,基本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快速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人均水平大幅跃升。1949年咸阳人均GDP仅66元,1978年不足300元,1990年首次过千元,达到1081元;2007年过万元大关,达到11246元;2008年到2013年6年跨过30000元,2014年到2018年5年迈上5万元台阶,达到52339元。2023年咸阳市人均GDP达到69439元,比1949年翻了10番多。

(四)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咸阳财政收入不足300万元,时隔22年后跨上亿元台阶;1978年达到1.91亿元,2000年跃升至10亿台阶,2021年突破百亿大关,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8.63亿元,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02

农业经济蓬勃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一)农业经济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咸阳从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实践,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粮食产量快速增加,市场供给日益丰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特色农产品量增质优,园区农业发展新路不断拓宽,农业生产实现突破性发展。截止2023年,咸阳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6个、产业强镇7个、省级产业强镇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1个,产业化、标准化特征明显。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5.02亿元,是1949年的335.6倍;粮食总产量182.32万吨,是1949年的3.6倍,粮食生产连续26年稳定在160万吨以上;水果总产量529.56万吨,是1981年的103.2倍;蔬菜、油料、肉类、禽蛋产量分别达到387.98万吨、3.29万吨、17.13万吨和7.80万吨。 

(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为了充分发挥县域特色优势,咸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分区域打造特色产业板块。北部县市形成以苹果为主,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高山冷凉蔬菜为补充的山区产业板块;中部县形成以时令水果和杂果、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为主,奶山羊、生猪、肉牛肉羊等特色畜牧业为补充的旱腰带产业板块;南部县市形成以设施农业为主,早熟苹果、大路菜、时令水果为补充的渭北平原产业板块。打造的“咸阳马栏红”品牌价值位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前列,武功小子猕猴桃等知名产品畅销全国,咸阳茯茶、永寿槐花蜜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袁家村股份带动、泾阳龙泉公社“景区带村”等经验模式,分别被列入全国和全省旅游扶贫经典案例。探索“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等形式,数字化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取得成果,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市场化营销,加快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让田野里“长”出新希望。

03

工业规模稳步扩张,支撑作用愈加凸显

(一)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1985年以来,工业经济占咸阳经济比重始终在35%以上,成为咸阳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咸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七大支柱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咸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909户,比开展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1998年增加589户。1985年咸阳工业增加值仅为8.78亿元,2002年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0.93亿元;2021年迈上1000亿元台阶,达到1005.22亿元;2023年达到1109.1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8.5%,是1985年的126.3倍,年均增长12.9%。能源工业支撑作用更为显著,2023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

(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23年,咸阳水泥、原煤、发电量、布产量分别为951万吨、4909万吨、79.24亿千瓦时、18858万米,分别是1978年的145.4倍、80.5倍、12倍和1.2倍;光电子器件、液晶显示屏、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等新产品从无到有,快速增长。彩虹股份成为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46户,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的全产业链。隆基绿能在咸阳布局光伏组件项目,聚集百佳年代、光伏玻璃等核心配套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输变电产业链的聚合效应不断增强,正泰集团、西电集团、特变电工、珠江电缆等知名企业在咸阳落户,链上企业已经达到42户。

04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一)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新中国成立之后,咸阳逐步发展国有商贸,消费市场日益繁荣。194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52亿元,1978年达到4.46亿元。改革开放后,国有商贸加快改制,非公企业迅速崛起,城乡市场加快完善升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流通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消费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竞争秩序更加规范,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健全,消费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7年、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突破50亿元、100亿元,2023年达到1319.19亿元,2013—2023年年均增长10.7%。2023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05.50亿元,是1978年的1047倍;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3.69亿元,是1978年的65.3倍。

(二)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抢抓“一带一路”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双向开放和全面开放,由过去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199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2.22亿美元,2020年突破百亿元,2023年达到135.42亿元。近年来,咸阳已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冠捷电视、西诺医疗器械、咸阳茯茶等产品远销海外。2023年全市出口额71.4亿元,增长7.8%,其中通过中欧班列出口额4.5亿元。

05

项目建设成就斐然,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75年以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西部的产业转移,极大改善了咸阳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进入快速扩张期,形成了投资向工业集中、向大项目集中、向园区集中的发展趋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199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1%,呈高速增长态势;十八大以后,全市固定资产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2013—2023年年均增长12.3%。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结构为7.2:28.4:64.4,与1978年结构相比较,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提高27.6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之初,投资都是国家主导,国有单位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9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国务院决定将投资体制改革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来,全市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2023年民间投资占到了全部投资的50.5%。

 (二)交通运输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网基本形成,“三横四纵”的高速公路网、“六横六纵”的干线公路网以及覆盖全域、通村到户的农村公路组成的公路网能够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西安—咸阳一体化加速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地铁1号线三期通到咸阳市区,成为全国第3条连通两个城市主城区的地铁。2023年末,咸阳境内公路里程174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到597公里,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出租车由1987年的21辆增加到1719辆;公路客运量969.94万人,货运量13313.0万吨,货物周转量212.67亿吨公里,是1953年的2502倍。

(三)邮电通信迅猛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邮电通信事业迎来飞速发展。1998年邮政和电信业务分离,电信业务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单一向多样化的转变,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维通信方式实现互联互通,沟通方式前所未有的快捷方便;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推动下,邮寄快递业务需求快速增长,邮政业务也迎来高速发展。2023年咸阳邮电业务总量76.30亿元,是2000年的9.6倍。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6.14亿元,是2000年的602.3倍;电信业务收入40.16亿元,是2000年的5.1倍。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9.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50.5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13万户,是2017年的2倍。

06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福祉日益增进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咸阳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随着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增加。2023年咸阳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44.63万人,是2012年的1.2倍。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5.1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5%以内。分配政策日趋合理,在岗职工工资稳步提高,2023年咸阳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5213元,是2014年的2.2倍。

(二)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围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咸阳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和财富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433元增加至2023年的45052元,年均增长1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61元增加至2023年的16555元,年均增长13.9%。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渐缩小,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2:1,与1980年的7.06:1相比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显著增加,2023年末,咸阳住户存款余额3721.03亿元,人均存款9029元。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消费呈现出持续升级的趋势,从温饱型向舒适型、发展型、享受型转型,个性、品质、健康、美丽等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更受消费者青睐。消费水平明显提高,2023年咸阳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2015年的1.8倍。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实施房改政策,推行商品房以来,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大大增加,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6平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46平方米以上。同时,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文化娱乐项目体验,2023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是1981年的2877.7倍,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是1981年的89倍。

07

教科文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稳步前进

(一)科学技术发展迅猛。75年来,咸阳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科技水平明显提升。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8.36亿元,是2019年的2.6倍。2023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28家,全年共授权专利579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4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0.29亿元,是2013年的5.4倍。

(二)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获得较大进展,办学条件大为改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稳步推进,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成效显现。成立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全市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三动三新”打造产教融合“咸阳模式”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典型案例。2023年,全市幼儿园755所,在园幼儿11.10万人;普通小学553所,在校学生29.95万人;普通中学269所,在校学生22.5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2所,在校学生2.98万人。

(三)文化事业欣欣向荣。1949年,咸阳只有1个图书馆,2个博物馆。75年来,咸阳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截止2023年底,全市已有剧场剧院13个,博物馆39个,公共图书馆14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08.93万册,是1998年的3.3倍。文旅融合加快,大佛寺景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鹿野苑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旬邑西头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乾陵、郑国渠争创国家5A级景区。202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798.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65.12亿元。

(四)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健康咸阳建设,完善立体诊疗网络和协作诊疗机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各类卫生机构由1979年529个增至2023年的445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3617张,是1979年的5.3倍;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数46152人,是1979年的5.6倍。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2%,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受益13.6万人次。

08

城乡发展协调推进,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加之撤乡并镇政策的实施,全市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2005年咸阳城镇化率仅为35.8%,2016年突破50%,2023年城镇化率达到60.2%,较2000年提高24.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较2005年增加近7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8万余人。

(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三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提升。2023年,咸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17,同比改善4.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6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全市9个国考水质断面Ⅰ—Ⅲ类8个、占比88.9%,6个国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渭河干流连续六年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泾河干流连续三年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2023年完成营造林38.39万亩、道路绿化368公里,“以林业碳汇‘344’模式探索区域碳中和路径”经验做法入选“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

成就已载入史册,前景将更加光明。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呼唤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干好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更大咸阳力量!

海报轮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 咸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