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千瓦时到6539千瓦时,智慧之光点亮万家

从9千瓦时到6539千瓦时,智慧之光点亮万家
2024年09月26日 10:50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电力报

智慧之光点亮万家

——人均用电量实现从9千瓦时到6539千瓦时巨大飞跃

四通八达的电网,纵横神州大地,连接城市乡村,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与幸福。

从全国近4亿人口没有电,到全国人民用上电再到用好电,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持续强化配电网建设,着力破解农村及偏远地区用电难题,不断提升城市、农村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智慧运营水平。

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供电可靠性居世界前列,能源普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人人有电用

人均用电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电力工业百孔千疮、基础极其薄弱。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仅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仅为9千瓦时。

彼时,电网只覆盖少数大城市,多是以城市为供电中心的孤立电厂和相应的低压供电。

1978年,改革开放序幕拉开。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全国电网覆盖率接近一半,电网主要以相对孤立的省级电网、城市电网为主,省间联系很少。

当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升至268千瓦时。但这一数值依然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23千瓦时,仅为世界人均用电量的17.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供电质量越来越高。

从乡乡通电到村村通电,再到户户通电,无数电力人用条条银线编织能量网,一步一步将“你想有光,就会有光”的理想化作现实——

实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问题三年行动计划,我国于2015年底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前达到预定目标,至2019年底实现160万口农村机井通电,惠及农田1.5亿亩;为3.3万个自然村通上动力电,惠及农村居民800万人;小城镇中心村用电质量全面提升,惠及农村居民1.6亿人。

2020年上半年,提前完成“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显著改善了深度贫困地区21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1900多万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用电条件。

到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2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6539千瓦时,是1949年的727倍。农村、城市电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和99.976%。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供电可靠性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1小时/户。珠海、杭州的年用户停电时间小于10分钟/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核心区域年停电时间进入1分钟级,比肩东京等国际一流城市。

9亿农牧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配电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用户对电网服务感受和体验的最直观对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80%以上为无电人口,40%的农民过着“点灯靠油、耕地靠牛”的无电生活。城市用上电灯时,农村还在点煤油灯;当电灯在农村普及,城市里家家户户已配备了彩电冰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力发展农村电力事业,不断加大对农村配电网建设的投资力度。

从第一轮农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到第二轮农网改造升级全面实现户户通电,再到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的环境美了,农民的腰包鼓了,源源不断的电能供应支撑新时代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于是,我们看到——

在西藏,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象泉河谷的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村民格吉群培收获青稞后,终于不用再一点一点背到水磨房里,而是用上了自己的电动磨面机;藏戏继承人达瓦洛珠开始跟着电视学习新戏,让藏戏之光持续闪耀。

在江西,赣州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一栋栋白墙黛瓦、具有客家特色的小洋楼鳞次栉比,矗立在乡野,让人眼前一亮。在村民黄瑜宽敞明亮的屋子里,只见楼上楼下,电视机、冰箱、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无不折射着现代化的生活气息。

在青海,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拉驿村村民阿楼做梦都没有想到,0.44万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建成后,在强大的配电网加持下,汩汩绿色电流通过输电线路送向远方,光伏电站也成为致富增收的“阳光工厂”,他在家门口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谢莉蓉 摄▲+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谢莉蓉 摄

配电网升级改造,不仅促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也使农村能源结构、用能方式发生着深刻变革。

截至2023年底,农村地区户用光伏规模达到1.2亿千瓦,每年可为农户增收110亿元;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近80%,全国充电基础设施达到860万台。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农村现代物流、村镇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有了坚实的电力保障,9亿农牧民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向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阔步前行

当前,我国配电网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过去单一的以电能传输、分配为主的通道型基础设施,向聚合、优化、交换能源电力资源并提供增值服务的平台型基础设施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高。大体量的新能源装机增长以及消纳,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年以来,多项政策相继出台,引导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6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电网资源配置能力。

8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提出要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加快推动一批配电网建设改造任务,补齐配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和应对极端灾害能力短板,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经过三年努力,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路线图明确,国内两大主要电网企业做出积极响应——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制定加快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深化配电网建设改造,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电需要。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则将发展目标锚定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统筹优化各层级配电网布局、结构和功能,加快补齐配网短板,打造源网荷储融合互动、输配网多级灵活耦合的坚强配电网,提升对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的承载力。

事实上,国内两大主要电网企业在配电网建设方面早已谋篇布局,硕果累累——

2023年1月5日,国内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这也是世界首次对亿千瓦级负荷大电网进行全息数字化呈现。通过“数据+算力+算法”,全息数字电网实现虚拟电网与现实电网的深度感知交互与双向智慧控制,极大提升了电网智慧运营水平。

同年10月31日,南方电网发布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力鸿蒙OS”。在这个平台上,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物联终端,能够实现即插即用和高效管理,海量的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智能电表和家用电器互联互通,大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75年来,我国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

回首过往,那是属于无数电力人的青春记忆和热血奋斗;展望未来,“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网蓝图正徐徐展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农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09-19 长联科技 301618 21.1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