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用分子遗传学、基础医学进展系列讲座……这几门医学院学生公认的“难”课,这位海归教授,不仅尝试用全英语授课,还自己绘制表格和图片,引用前沿研究成果,力图把每个最新、最权威的学科知识点都生动活泼地呈现给学生。
这位教授就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汤其群。2005年,科研上取得丰硕成果的他毅然辞去国外教职,回到母校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
今年,在国内从教近20年的他,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他常说,“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教学” 。
汤教授的课很难,但很生动。
他总是认真备课,反复修改课件。比如,PPT中所用表格和图片,他不直接从文献综述中拷贝,而是针对该部分内容自主绘制,还经常引用权威刊物发布的最新科研成果,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曾获评复旦大学教学名师、复旦大学廖凯原“最受欢迎教师奖”。
汤其群高度重视双语课程建设,率先在MBBS(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六年制本科项目)班讲授全英语公开课,并带领指导团队开展全英语和双语教学。
他负责的课程“Biochemistry”和“生物化学”先后入选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和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
汤教授的课题组不容易“混”。
课题组每周的组会上,学生需轮流分享一篇近期的高质量文献。他要求报告的同学至少讲满一个课时,不仅讲解明白每个实验数据的意义,还要分析出这些实验内在的逻辑关联。
他这种严谨的作风传给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学生们提交给他的文章或者PPT,至少要修改四五遍。
汤其群还坚持用一流教材培养一流人才。
自从他放弃了美国的全职工作,回国担任上医生化系主任以来,针对当时国内医科教材内容繁杂、知识陈旧的问题,汤其群将恢复教研室功能、组织教师自编教材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内容新颖、语言简练、结合临床”为目标,汤其群主编“基础医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4本,并担任“十四五”规划教材等多本生物化学教材的主编,构建了从医学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严密教学体系,推动提升全国医学生培养质量。
他还关注医学教育未来的发展,帮助学生不断思考如何在疾病的“筛、防、诊、治、管”中提供更佳方案,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人群服务。
“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病’,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2018年,汤其群建立文、理、医交叉的跨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开设医学人文导论课程,并主编出版配套教材,将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四大主线融合,打造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教育品牌课程。
汤其群的科研也很强。
今年6月14日,复旦大学汤其群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表研究性论文,揭示了青蒿素类衍生物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女性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在汤其群看来,“科研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发表文章,更是为了创新与服务社会。”他鼓励师生们积极接触科学前沿,做有临床导向性的研究,并通过科普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传达出来,充分发挥科研在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不能为发一篇文章、获得一纸文凭而作研究。”汤其群说,“所谓‘大理想’就是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以及国家社会的重大需求问题,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汤其群认为,科技创新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作为复旦大学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倾心培养青年科学家,近年引进并培育国家级人才10名,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42项。
汤其群用“承上启下”来概括自己的从教生涯——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承,同时不断接受新知识和理念的挑战,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
文字:白羽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周紫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