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天涯共此时,月圆人团圆

中秋:天涯共此时,月圆人团圆
2024年09月12日 06:00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月儿渐圆,向大地洒下无限清辉,夜晚变得静谧而浪漫。我们即将迎来传统佳节——中秋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丰收的希冀,对团圆的渴盼,对美满的向往。

  古人以农历七、八、九月为“三秋”,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中秋节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时期成为最主要的节日之一,迤逦于今,和春节、清明、端午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银月光满,玉露初凉,丹桂飘香,正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人们以拜月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喝桂花酒、观钱塘潮、点塔灯、舞火龙等方式,纪念这团圆美满的时刻。

  中秋祭月拜月之俗可谓异彩纷呈:藏族寻月,沿河猎影;苗族跳月,歌舞吹笙;土族打月,投石水中;壮族祭月,竹排花灯;傣族拜月,拥戴英雄……而老北京人的拜月习俗,大多是在中秋晚上,对月设下香案,摆上月饼、柿子、苹果、橘子、葡萄、石榴、红鸡冠花一枝、毛豆一枝等,待圆月升起后,家中女性对着月亮祭拜祈福,祭毕,全家人赏月、吃瓜果、分食大月饼。柿子和苹果寓意“事事平安”,橘子、葡萄和石榴都有多子多福之意。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丹桂扶疏,银蟾依约,千古佳今夕。”自唐宋起,八月十五的月亮被赋予更高价值,成为“不寻常”的月亮,赏月活动日益盛行。此时节,天朗气清,月亮看上去比平时更大更圆更亮。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人们想象月亮里有人物、有建筑、有动物、有植物,俨然一个美好家园。山上、水边、船里等空旷高远之处,皆宜赏月。此刻,对着永恒存在的月亮,可以把盏品茗酣畅快意,也可心斋坐忘荡涤尘埃,可以举杯对月思接千载,也可倚栏无眠遥寄相思。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人月两圆”的时节,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聊过去、谈未来,圆圆的月饼包裹着美好的期许。明代《西湖游览志馀》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月饼当时已是民间互赠的礼物。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中秋之花,首推丹桂,民间有中秋赏桂、饮桂花酒的习俗。桂花在中秋节前后开放,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瓶史月表》将其列为八月花之盟主,因此农历八月又称桂月。中国人喜爱桂花,将其看作荣誉、理想的象征。隋唐以来,科举盛行,人们用盛开于秋天的桂花比喻秋试及第,登科被称为“折桂”。中秋之夜,置身在桂花馥郁的芳香间,赏月、饮酒、赋诗,最可遣怀。

  团圆,是中秋节亘古不变的主题。围桌夜话也好,遥寄相思也罢,人们在不同的仪式感中,反复确认着那温情脉脉的情感共同体——家。无论身在何方,人们都能在这个小共同体中互惠互助。而在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观念似乎变淡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借中秋之机,重新发现“家庭”,跟亲人多一些沟通和陪伴,增强必要的仪式感,找回更多的家庭温情,在家的温暖中慰藉疲惫的心灵。

  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里,总有一轮明月朗照其上。从秦砖汉瓦到唐风宋韵,一轮明月盛满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化乡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些关于明月的诗句,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每一次吟诵都会激荡起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这是人世间最炽热、最持久的情感,早已深入骨髓、融入血液。

  团圆的节日脚步渐近,祝愿家国似月俱澄澈,事事如月皆圆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祭月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9.4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55.18
  • 09-10 瑞华技术 920099 19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26.5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