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突出普法重点、创新普法形式,分类分众、层层深入,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为办实办好两件大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从高度谋篇布局,确保法治宣传走深走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法治建设总体部署,明确六部促进条例为“八五”普法重点任务、领导干部年度述法重要内容,落实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压紧压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注重联动协作。内蒙古自治区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职能,推动82家普法责任单位围绕学习宣传六部促进条例,开展“每月一主题”普法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司法厅等10部门印发学习宣传六部促进条例的通知,制作系列宣传长图和折页,图文并茂阐释解读,线上线下全面推送。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各部门细化宣传方案,制定宣传清单,建立普法队伍,集中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二、从维度精准发力,深化法治宣传入心入脑
一是抓“关键少数”。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列为领导干部学习内容,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1.5万次。二是抓“重点群体”。深化“法律进农村牧区、进社区”,开展“五大任务”法律法规主题宣传,为内蒙古自治区每户农牧民配备1本常用法律法规读本。深化“送法进企业”,开展法治培训,提供免费法治体检。深化“法律进校园”,开展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为中小学聘任法治副校长,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三是抓“有效载体”。在内蒙古自治区7个盟市19个边疆旗(市、区)开展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北疆普法万里行”活动,400余家普法责任单位在4200多公里边境线上同步宣传发力,人人学法、人人讲法的氛围渐发浓厚,立足职能解决边境“空心化”问题。打造国门下百米法治文化长廊,开展涉外法治宣传活动。各地各部门创新推出“法润暖城”“北疆枫桥·善治兴安”等法治文化活动,103个旗县(市、区)、11134个嘎查村(社区)均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和宣传栏(长廊)。
三、从广度健全机制,助力法治宣传见行见效
一是建立法治供需对接机制。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普什么法、给谁普法、重点在哪普法”问题,建成“智慧普法”大数据分析平台,接入六部促进条例宣传模块,连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普法责任主体,有效实现法治供给和受众需求“双向奔赴”。“智慧普法”平台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二是建立“普法+”宣传机制。深入推进普法+生活常识、普法+便民服务等模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全国首家建设“网上法律明白人”队伍,积极引导网民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三是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办《“八五”普法进行时》、《“八五”普法大家谈》系列直播栏目,让地区、部门、企业领导和负责人走进直播间说法述法,接受社会大众、全媒体监督,让领导述法成为“新常态”。
四、以态度引领示范,推动法治宣传有形有感
一是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品牌。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融入“法治乌兰牧骑”文艺产品创作,建立“法治乌兰牧骑”队伍,举办“我最喜爱的法治乌兰牧骑农村牧区行、边疆行”系列活动。二是形成融媒体宣传矩阵。在全国率先建成专业性法治宣传中心,搭建官方微博、一点号、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视频号、法治号新媒体宣传平台,制作推介《小司来了》《一起想办法》等普法文艺作品,多层次、立体式宣传六部促进条例。三是突出铸牢工作主线。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法治宣传相结合,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主题活动,发放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覆盖内蒙古自治区各族群众。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