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野生大豆保护区 守护硬核“农业芯片”

千亩野生大豆保护区 守护硬核“农业芯片”
2024年09月11日 07:51 媒体滚动

转自:哈尔滨日报

  在国家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王喜斌向记者介绍野生大豆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罗彦坤文/摄

  从哈尔滨松北区出发,沿滨水大道一路向东,就到了巴彦县富江乡五岳河畔,河南岸有一片被铁丝网围着的湿地,这里是国家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千亩保护区封存了培育“超级豆”的最强“因”,守护着“农业芯片”硬核力。

  端牢中国饭碗,良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源安全和种业振兴,叮嘱“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哈尔滨市牢记嘱托,从全产业链发力,做强“全豆宴”的同时,尤其注重种质资源保护,竭力维持野生大豆保护区野生原貌。

  依托资源宝库

  筑牢产业根基

  9月7日,在巴彦县农业技术中心环耕站负责人王喜斌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片国家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手捧着野生大豆的藤蔓,王喜斌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野生大豆俗称‘捞豆秧’,别看豆荚小,籽粒却很饱满,具有抗病耐瘠薄、抗旱耐寒优良基因,这些优良性状是育种专家眼中的珍宝,每年都有多支国家、省、市级育种专家团队来此考察、取样。”

  哈尔滨市巴彦县素有黑龙江“大豆之乡”美誉,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巴彦大豆”的产地。近年来,借助“农头工尾”,“巴彦大豆”名声鹊起,成为一张闪光的地域“金名片”。巴彦县立足大豆油、大豆蛋白素肉食品深加工项目,不断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拓展生产规模与销售市场,推动大豆产业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端拓展,充实大豆产业链品类,推动巴彦大豆加工企业由资源拉动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其间,种质资源优势始终是强大的背书,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完善保障机制

  守好“农业芯片”

  登上数十米高的瞭望塔,千亩野生大豆保护区尽收眼底,一丛挨一丛的野生大豆,依附着灌木恣意生长。

  王喜斌告诉记者:“这些野生大豆是大豆的‘祖先’,大豆育种说白了就是让野生大豆当‘爹’,栽培大豆品种当‘娘’,通过杂交,将优异性状转移到后代中,让后代携带高蛋白、抗病等特性。”

  巴彦县的野生大豆保护区,是全省7个野生大豆保护区之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还在此设置了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取样点。巴彦县特别制定了《加强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建设的规定》,对车辆、人员进行限制,严格禁止农民进入保护点开荒、取土、放牧、割草,设立围栏、瞭望塔等保护设施。同时,还在保护点设立专门看护房,有专人进行全天看护,避免种质资源遭到破坏。

  王喜斌介绍,近几年,研究大豆育种的专家、团队来保护区考察的频次更高了,他们也在与时间赛跑,争取在母本形状未发生较大变化前,抢救性地“打捞”更多珍贵性状和基因片段。许多保护区所在县、市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提供各种制度保障。

  加强科技研发

  释放更大效能

  自2004年全省第一个保护区建设伊始,20年来,省、市对野生大豆保护工作保持着持续关注和投入,寒地野生大豆资源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和延续。同时,“农业芯片”科技研发也一刻不停地进行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目前离体保存4000余份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多位专家“接力式”地持续开展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收集、评价和利用研究,先后收集了1350余份寒地野生大豆资源,录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占国家入库资源的四分之一。奠定了我国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基础,培养了一支始终默默坚守的资源保护研究队伍。

  “对于育种工作来说,种质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需要通过表型和基因型研究,挖掘出可利用的优异基因。这一科研过程中,保有量是一个关键因素。”巴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伟氡说,接下来,巴彦县将继续强化保护区的保护举措,为“农业芯片”科技研发提供更充足的样本,让“巴彦大豆”走得更远,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释放出更大效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
  • 09-10 瑞华技术 920099 19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26.5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