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西方学者用脚步丈量中国,他们看见了什么?

当一群西方学者用脚步丈量中国,他们看见了什么?
2024年09月05日 21:20 媒体滚动

如果你要了解一个国家,最直观的做法是什么?

那一定是去到那个地方,亲自体验、亲自实践,以亲身经历深入当地,用交流碰撞消除误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有这样一个国际战略学术界代表团,他们的成员来自美国、英国、比利时、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国家。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组织下,8月30日起,他们先后到访上海、义乌、温州、北京四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参加了近20场交流活动,如参观浦东新区、走访义乌国际商贸城、参加第三届WZBC温商论坛等。

参观访问之余,他们还乘坐高铁体验“中国速度”、尝试制作非遗漆扇、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挑选纪念品,亲身感受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在与上百位个体户、农民、企业家、学者、官员交流沟通中,感受更为立体全面的中国。

9月3日,该行程进入高潮部分,一场开放坦诚的明德战略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展开。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这一主题,中外20余位国际战略学术界专家展开对话,全面探讨中国与世界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凝聚共识,并寻求解决之道。

越多人文交流

越多理解与合作

此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提出,“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近日撰文指出:现在,世界处在新的动荡变革期,西方一些势力试图重新打压、封锁、遏制中国的强国之路,此时,更需要努力打破之、瓦解之,更要靠胆大心细、积极主动地交往与沟通。王文还表示,“让他们真实地体验新时代的中国,尽可能地重塑这些有影响力人士的中国观。”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学与国际事务教授白轲在行前也感慨:“我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大家增进理解、相互学习。”同样来自美国的学者克劳斯·拉雷斯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要有更多的人文交流,“我们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游客、商人、妇女和学者。我们的社会应该保持开放,不同国家的人彼此交谈、相互拜访。我认为我们只会从中受益,打造一个更稳定、更和平、或许也更繁荣的世界。”

克劳斯·拉雷斯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采访克劳斯·拉雷斯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采访

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EIAS)总裁顾爱乐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尊重,类似明德战略对话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世界进一步认识真实的中国,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激发全球发展信心,汇聚全球发展力量。

“我非常担心,对中国存有误解。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直言,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变化存在诸多误解,存在误解就要交流,拒绝交流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他坦言,自己一直在学习、了解中国经济,至今30年有余。

顾爱乐也感叹,欧洲了解中国的人仍在少数,即便是很多政策制定者,实际上也对中国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中国变化速度如此之快,绝大部分的欧洲人仍然基于10年甚至20多年前的刻板印象看待中国,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了。”

外国学者

如何解码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与新挑战”是学者们战略对话的主要议题之一。白轲在对话中表示,作为一个外国学者,他希望能花更多的时间研究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并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王文透露,为了与大家更好地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议题,白轲在明德战略对话前一天凌晨熬夜写了发言稿,并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疑问。在跟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的对谈中,他对中国式现代化给出了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实现普世目标的方法。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努力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我认为中国的贡献与其他重要国家的贡献一样重要且具有决定性。”

白轲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采访白轲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采访

前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点赞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他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出口国。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改变了中国自身、同时也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作为“文明型国家”,中国理解社会与个人互利共生的关系,并不像美国式现代化一样迷信市场自我调节,而是相信规制的作用。而中国制造正如曾经美国对20世纪的生产方式带来的革新一样,为世界经济带来新一代的生产革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马吉特·莫尔娜常年研究中国经济。她指出,目前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要素投入型转向更多地依靠生产力驱动。“这需要从产品和市场角度进行结构性改革,破除一些现有的垄断,包括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市场垄断等,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更好地依据《反垄断法》对市场进行规范,”马吉特·莫尔娜说。

竞争与合作交织

中美之间如何相处?

在中西方学者的互动交流中,大国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中美关系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全球中国研究网络创始人、美国“中国全球战略研究所”(CGSRI)主任、卡帕多西亚大学教授图格鲁·凯斯金用“竞争与合作交织”来定义21世纪第二个25年的中美关系。他认为,中美之间存在战略竞争,尤其在先进技术和军事领域的战略竞争将难免愈演愈烈。

美国“中国全球战略研究所”(CGSRI)主任 图格鲁·凯斯金美国“中国全球战略研究所”(CGSRI)主任 图格鲁·凯斯金

毫不意外地,美国“印太战略”的话题也在对话会上被提及。美国威尔逊中心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克劳斯·拉雷斯指出,所有人需要保持足够的敏感。提及台海、南海的话题,他主张“这样的争端是需要通过沟通对话解决的,而不是立刻进入一种挑衅性的或者挑战性的活动”。王文教授对“保持敏感”这个说法表示赞同,但同时指出:“南海离美国太远了,如果中国军舰也经常开到加勒比海去,美国人会怎么想?”

在观点交锋之外,与会者们也释放了充足的善意。图格鲁·凯斯金也指出,中美更重要的是合作,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需要中美合作。“中美两国都需要更谨慎地驾驭这种错综复杂的动态,管理冲突、利用机会实现互利和全球稳定,世界的未来需要中美彼此进行更多合作而非冲突。”

美国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杰弗里·格雷许也坦言,中美两国彼此相互学习,并保持对话的关系,这将是中美未来发展的精髓所在。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策与政府学院院长马克·罗泽尔在对话会上回忆起15年前他和学生在中国交流3周的经历。他们不仅学到很多中国的文化,也和中国朋友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认为中美交流至关重要。“人们因为某些际遇聚在一起,共同度过一段时光,在最后分别的时候一定是依依不舍、泪流满面的。我们希望彼此交流,建立相互间的关联。我觉得没有人希望活在一种对抗的氛围之下,这不是我想选择过的生活,我想大家也不是。”

作者丨黄茹娟、朱海胜,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王文 中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26.5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