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桂艳 以泥土为古老文化塑新形(图)

史桂艳 以泥土为古老文化塑新形(图)
2024年09月03日 05:17 媒体滚动

转自:天津日报

  史记泥塑,起源于清代中期,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泥塑作品以其生动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深受大众的喜爱。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静海区独流镇的“国俗泥艺彩塑工作室”,见证了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工作室中,每一件泥塑作品都是手工制作,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处理,将传统的工艺技法与现代审美结合,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五代传承人史桂艳继承并创新了家族百年技艺,其创作的十二生肖彩塑和点毛泥塑老虎,不仅色彩丰富,更加入了独特的毛笔字和祥纹设计,使得每件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史记泥塑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史记泥塑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保护。通过开办展览、设立工作室和开展培训课程等形式,促进了这一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泥娃娃里传承着喜怒哀乐

  记者: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史记泥塑的传承过程。

  史桂艳:我们是家族传承,我的祖辈史魁连生活在清朝中晚期,那时老一辈人为了生活,会在农闲时制作小盆小碗和小泥娃娃等小型工艺品,走街串巷地售卖,或者到庙会里以物换物,这种形式很适合那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所以就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了。

  我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地接触泥塑,开始学习制作一些小的工艺品,但慢慢地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喜欢泥塑,希望能将兴趣与生活或者生计结合起来。因此,2011年3月,我成立了自己的“国俗泥艺彩塑工作室”,专注于市场。一开始我的方向是关注大众喜欢的题材、颜色和造型,将我个人喜欢的各种元素与大众的需求相结合,塑造传统的史记泥塑风格。例如我设计的十二生肖系列,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生肖,我认为中国人喜欢红红火火过日子,因此我将红色作为底色,并用各种鲜艳的色彩来衬托它,从而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泥塑产品。

  制作史记泥塑不仅要熟练掌握泥塑技艺,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也十分重要,为了让史记泥塑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2017年和2018年,我参加了由当时文化部和教育部开设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初级研修班、高级研修班,并顺利结业。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国内外各种艺术品,我深刻地感受到泥塑创作应不拘一格,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我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年画、剪纸、书法等各种传统艺术,因此我将这些元素都融入史记泥塑的创作中,打造出属于我的原创作品,让史记泥塑更具有独特性。

  记者:2011年刚成立工作室的时候,经营状况如何?

  史桂艳:起初经营得非常艰难,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可能不会选择走这条路,因为太难了,但也许正是因为经历得太多,让我收获了很多,也成就了现在的我。

  刚成立工作室时,我很有信心,也投入了很多。那时候我一整天都在阳台上打磨模具,邻居们都奇怪为什么我家里总包饺子,还一直亮着灯?我花费那么长的时间为的就是打磨出自己想要的模具,可惜一开始的实验并没有成功,泥塑作品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那时为了能够继续把事业做下去,我把自己陪嫁的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退了自己10多年的保险。我想着坚持一个月,再坚持一个月,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坚持过来了。

  最初成立工作室时,我几乎没有在半夜12点之前回过家,每天就在工作室里找灵感做产品,直到最近5年工作室稳定下来了,我才在晚上10点之前回家。2012年我怀了老二,从怀孕到生产,我一天都没休息过,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直到生产前,我还在工作室里,晚上11点半把订单都安排完之后,凌晨1点我到了医院。我当时觉得这都没什么,但现在想想那时候确实挺难的。怀孕8个月的时候,我坐在椅子上做泥塑,椅子突然散了,整个人躺在地上,那是我唯一一次哭,但我不知道的是我的母亲那时候经常为了我偷偷流泪,她很心疼我,觉得我特别不容易。但好在不管多苦多难,我都坚持下来了,一路走来我不断地出样品,不断地提高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虽然现在做得还不是太好,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对我自己这么多年来努力的一个认可。

  记者:您认为自己通过哪些努力或者想了哪些办法才让史记泥塑变得越来越好?

  史桂艳:我觉得我的方法就是坚持传承和发展。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首先要传承祖先留下的文化精华以及泥塑制作的各种技巧,同时将自己喜欢的元素融入泥塑的创作中,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每个时期,大众的思维不同,需求自然也不同。我认为史记泥塑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泥土塑形,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我们的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希冀。人们希望生活顺利、家庭和睦,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因此我们以一举夺魁、书香门第和事事如意等为题材创作泥塑,希望能够带给人们美好祝福。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也希望能够以泥塑为载体,记录和展示我国优秀丰富的文化传承。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独流老醋,我们与他们达成了合作,在独流老醋的高端礼盒内会在两瓶醋中放置一个史记泥塑,不仅增加了商品的美观性,也增添了一份文化价值。同时,我们结合独流镇当地的醋文化,通过塑造泥人展示制醋全过程,使观者对传统工艺有更直观的了解,增强了文化的互动性和教育性。

  此外,我们与云南大理相关单位签订协议,定做《南诏图传》与《张胜温画梵像》等大型古画复原场景,由我们历时三年制作而成的大型场景彩塑作品《五朵金花》被云南大理“张家花园”长期收藏展出。

  在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积极融入现代元素。例如,将抗疫主题融入作品中,通过《火神山镇毒妖》等作品表达人们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勇气,被天津档案馆收藏。

  在传承中寻找史记泥塑的当代价值

  记者:作为非遗传承人,您对于史记泥塑在非遗传承方面有什么想法吗?

  史桂艳:2019年6月,史记泥塑成功入选为静海区区级非遗项目名录;2022年,史记泥塑又被评为市级非遗项目。成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后,我觉得自身的责任更重了,不仅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还要让史记泥塑在历史的长河中越走越远,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史记泥塑。

  近几年,我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史记泥塑历史的追踪和溯源上,逐步建立完成了非遗档案,目前已搜集了大量与史记泥塑相关的照片、县志以及口述材料。我们还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对史记泥塑进行研讨、评论,深入挖掘带有大运河气息的史记泥塑,为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带来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等。

  为了让史记泥塑的传承更加系统,我们还制定了作品创作规范,总结了标准化作品创作工艺和制作流程,尝试进行了“互联网+大平台”的宣传和推广方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如: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等对史记泥塑技艺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加强保存。

  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全国、全市及全区举办的各种展览,让史记泥塑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活动中,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泥塑作品,还可以现场观看艺人们制作泥塑的过程,体验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加深公众对这门古老艺术的认识和喜爱。

  记者:对于传承方面,您在进行传承人的挑选和培养吗?

  史桂艳:史记泥塑作为一门民间艺术,想要走得长远,就必须要传承,目前史记泥塑已经有了第六代传承人,并且她也在培养自己的徒弟。但在传承人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传承不仅仅是要培养徒弟,而是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泥塑艺术的魅力,这才是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一方面,每年“国俗泥艺彩塑工作室”会投入20万元资金作为非遗专项保护,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我会手把手地教厂子里的工人,我认为只要把工人培养好,把产品和新样品做好,市场自然而然就会打开。非遗传承不能只谈传承,还要适应社会,比如我们的生肖系列作品,一周的销量为300—500个,这就是市场的认可,也是对非遗传承最好的证明。

  此外,我们每年都会开展非遗公益活动,深入校园,为孩子们讲述泥塑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制作工艺,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也会制作自己喜欢的泥塑,在动手中感受非遗的乐趣。我觉得孩子们对非遗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只是缺少了解的途径,我也希望可以用这样的形式让泥塑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记者:您对史记泥塑的未来有什么期望吗?

  史桂艳:我认为史记泥塑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现在工作室的工人越来越多,我们的产品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各项工作也慢慢步入正轨。未来,我希望史记泥塑不仅仅在中国得到推广和传承,同时也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兴趣,通过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把史记泥塑带到更多的地方,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还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社会做些什么,因此现在我们还招收残疾人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一项技能,从而使生活得到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泥塑 史记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