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半年报业绩出炉!

四大行半年报业绩出炉!
2024年08月31日 19:41 市场资讯

CFIC导读

息差收窄、非息收入增长乏力导致银行业绩承压,但通过业务转型、结构优化和风险管理等措施,银行业绩有望保持相对稳定。此外,为更早惠及广大股东,四大行今年均发布了中期分红方案,加大分红力度和频次。

原标题:【财经分析】四大行业绩相对稳定 加大分红力度和频次更早惠及投资者

8月底,四大行半年报业绩出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均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滑的情况,只有农业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正增长。业内人士分析,息差收窄、非息收入增长乏力导致银行业绩承压,但通过业务转型、结构优化和风险管理等措施,银行业绩有望保持相对稳定。此外,为更早惠及广大股东,四大行今年均发布了中期分红方案,加大分红力度和频次。

息差收窄、非息收入增长乏力导致部分银行业绩承压

2024年上半年,国有大行中,仅农业银行实现营收净利正增长,报告期内,该行营业收入3668.35亿元,同比增长0.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58.92亿元,同比均增长2%。

工商银行仍稳坐业绩头把交椅,工商银行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19.99亿元,同比下降6.3%;其中,利息净收入3139.50亿元,下降6.8%;非利息收入880.49亿元,下降4.2%。净利润为1712.96亿元,同比下降2.0%;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704.67亿元,同比减少1.9%。

建设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59.65亿元,同比减少3.57%;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643.26亿元,同比减少1.8%。

中国银行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170.76亿元,同比下降0.67%;实现净利润1265.36亿元,同比下降0.90%;归母净利润1186.01亿元,同比下降1.24%。

对于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减少的原因,建设银行在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提及,主要是LPR和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等因素影响,利息净收入减少;同时,受保险、基金、托管等降费政策影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同比下降。

“总体看,息差收窄、非息收入增长乏力、资产质量压力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共同导致银行业绩承压。”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分析,资产端,受境内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银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负债端,受市场竞争环境影响,自律机制推动存款利率下行幅度相对有限,不足以弥补资产端收益的下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则主要是受市场环境(投资者风险与投资偏好变化)以及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代理业务、受托业务及信用承诺等业务收入减少。

曾刚表示,从长远考虑,银行需要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来应对上述挑战。

“当前,净息差总体收窄,但较一季度企稳回升。”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说,初步分析,7月政策利率下调、挂牌利率下调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大体相抵,有利于净息差总体稳定,农业银行将努力争取实现净息差进一步边际改善。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2024年半年报看,四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增速回落至个位数;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总体较好,好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不良贷款率均小幅下降,降幅在1-3个基点;风险抵补能力较强,资本充足率远高于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均在200%以上。

“上半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总体呈现稳健发展的态势,但少数领域风险如普惠小微贷款、房地产贷款的信用风险仍值得关注。”董希淼说,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业绩指标继续处于合理区间,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下半年工作重点:着力提升经营质量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表示,中国银行将通过优化自身经营策略,快速实现业务的平稳、健康发展和结构调整目标。具体包括五方面的举措:一是以更务实的举措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做好“五篇大文章”;二是在更深层次谋划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金融产品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和可及性;三是以更大决心提升市场竞争力,保持财务收益水平持续稳定;四是投入更多资源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五是以更高标准守牢安全底线,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下半年的目标是保持全年经营质效的稳定。”王志恒在业绩会上介绍,农业银行将以四个“保持”来努力实现经营业绩稳中向好。一是保持信贷规模平稳增长和结构持续优化;二是保持净息差总体稳定;三是保持非息收入多元增长;四是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展望2024年下半年,建设银行将更好统筹总量和结构、规模和效益、短期和长期、局部和全域、发展和安全,有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提升经营质量,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坚决守牢风险合规底线,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表示,下半年工行自身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变革,重点工作包括: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各类风险整体可控;统筹当前和长远,在保持当前经营稳健的同时,多在夯基固本上下功夫;统筹服务质效和价值提升,将加快现代金融服务转型,建强清算、结算、支付、托管等新型基础设施。深挖投行、资管、财富、交易等新型业务潜力,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中涵养增收源头活水。

展望未来,曾刚分析,虽然银行业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业务转型、结构优化和风险管理等措施,银行业绩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并在某些领域,如五篇大文章等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实现新的增长。不过,增速可能会比过去几年有所放缓,且行业分化也会有所加剧,大型银行的相对竞争优势将日渐突出。此外,强化风险防控也将是银行提升业绩的重点。各类机构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根据自身定位,寻找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加大分红力度和频次 更早惠及股东

今年以来,相关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和频次,四大行业也披露了中期分红方案。

建设银行公告提出,增加中期分红492.52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2万亿元,现金分红比例长期保持在30%,近三年每股股息率均在5%以上。

工商银行计划首次实施中期现金分红,2024年度中期普通股预计派息总额约为511.09亿元,即每10股派发1.434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0%。

据披露,中国银行拟每10股普通股派发现金股利1.208元(税前),分红规模约355.62亿元。

农业银行披露中期分红方案显示,拟向普通股股东派发股息总额407.38亿元(含税),分红比例为归母净利润的30%,相当于每10股派发1.164元(含税)。

在业绩会上,王志恒表示,该方案还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将抓紧推进相关各项工作。农行计划在春节前完成中期派息,以更早惠及广大股东。

本文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 刘玉龙、余蕊、翟卓

聚焦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 | 同比增长超60% A股公司中期分红创新高

随着2024年半年报披露结束,A股市场中期分红金额创出历史新高。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拟进行2024年中期分红的A股上市公司达到633家(含已实施公司),远超去年中期分红的194家,分红公司数量创出历史新高;现金分红总额达3373.93亿元,同比增长64.39%。

从行业分布来看,银行、通信、石油石化三大行业分红“豪气”依旧,分红金额均超600亿元,这些公司中期分红的底气来自上半年亮丽的“成绩单”。

总体来看,今年中期分红呈现出以下几大特征:一是部分公司中期分红金额已超去年全年;二是科创板公司成为中期分红队伍中的一股“新力量”;三是多家蓝筹公司中期分红规模过百亿元。另外,一批公司的分红比例居高不下,且部分亏损公司亦坚持中期分红。

逾40家公司中期分红额超去年全年

在600多家分红公司中,45家上市公司的中期分红金额超过去年全年。

中国铝业拟按每10股0.82元(含税)派发中期股息,派息总额约为14.07亿元,已超去年全年13.73亿元的分红额。半年度业绩含金量高是中国铝业大手笔分红的底气。报告显示,公司在氧化铝、原铝、煤炭及电力销售等多个业务板块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带动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105.36%,资产负债率近十年来首次降至50%以下,创出历史同期最佳业绩。

再以美盈森为例,公司拟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90亿元,而去年全年分红金额为1.99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11.06%和47.63%。从单季度数据看,公司第二季度实现了营收、净利均两位数增长。

除以上两家公司外,还有广日股份迪安诊断等40多家公司中期“红包”超过去年全年。

从分红比例来看,行动教育圣湘生物开普检测等213家公司拟中期分红占当期净利润在50%及以上,其中另有多家公司分红比例超过100%,包括木林森光启技术等。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亏损公司亦选择中期分红。数据显示,目前已有烽火电子捷邦科技奥康国际等17家公司半年度业绩亏损,但这些公司仍然坚持分红。比如,烽火电子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0.1元(含税),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960.19万元。

科创板公司成为分红“弄潮儿”

一批科创板公司上市后研发成果逐步兑现,业绩进入收获期,积极分红以与股东共享成长“果实”。

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1553.4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1.18%,自开市以来,平均研发强度均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超80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过20%。

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使得科创板公司业绩迅速崛起。上半年,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5%,反观主板、创业板的增速均不足2%;科创板公司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达10.69%,而主板和创业板分别为4.48%和4.19%。

今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有73家公司推出中期分红方案,占该板块公司总家数的12.72%,该比例优于主板和创业板。而之前三年(2021至2023年)中期分红的科创板公司分别仅为9家、16家、15家。同时,73家公司合计分红金额已超200亿元,远远超过历年的中期分红。

目前传音控股中期分红规模暂居科创板首位。今年上半年,公司将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6.94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59.39%。如此大手笔派发中期红利,这是传音控股有史以来的首次。公司从去年以来加大现金分红力度。2023年度,公司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48.39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87.40%。

科创板的“中期分红潮”或预示着“硬科技”公司迎来了回报期。

大蓝筹竞逐中期分红“百亿俱乐部”

中期分红频现百亿元规模。

2024年上半年,中期分红谁最“壕”?从拟分红总规模来看,截至8月30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两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桶油”,以及中国平安和中国银行领衔的一众大蓝筹公司,是2024年中期分红“百亿俱乐部”的主要成员,其中中国移动以510.27亿元傲视群雄。

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达到5467.44亿元,同比增长3.0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2.01亿元,同比增长5.29%。同时,公司EBITDA(营运利润+折旧摊销)为1823亿元,EBITDA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39.3%;年化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领先水平。

中国移动决定2024年中期派息每股2.60港元,同比增长7.0%。中国移动表示,公司2024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占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比例,较2023年将进一步提升,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近些年分红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两桶油”也是榜上有名。其中,中国石油上半年经营业绩继续增长,公司拟以“10派2.2元”派发总额402.65亿元现金红包,位居分红百亿榜的第二名。

此外,中国银行在上半年业绩同比微幅下降的情况下,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1.208元(含税),以约355.62亿元分红总额紧随其后,跻身分红榜第三名。数据显示,中国银行自2006年上市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19次,平均分红率达32.41%。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中期分红较为积极的公司主要是在上半年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具备足够的现金流来进行分红;另一方面,在政策鼓励引导下,现金分红日益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纷纷提升分红频次与分红力度。

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出海 上市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

无论是产品出口,还是产业出海,大批上市公司看好海外市场机会,上半年加大了海外市场拓展力度。上海证券报记者通过Choice统计,截至8月29日,A股上市公司中有4768家披露2024年半年报。其中,2427家披露2024年上半年境外收入数据,合计创造境外收入2.8万亿元。2.8万亿元占4768家公司总营收的10.63%,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为9.68%。由此可见,境外收入对上市公司群体的重要性有所提升。

电子、化工、机械、跨境电商等行业是上半年出海增长表现最好的行业;相比之下,锂电、光伏行业在前两年迎来出口“高光时刻”后,上半年遭遇海外收入下降,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不过,走向全球依旧是中国企业的坚定目标。产业出海、多地布局成为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

1204家上市公司境外收入同比提升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晚9点,共有4768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报,其中披露境外收入数据的公司达2427家,占比50.9%。1204家实现境外收入同比提升,428家企业的收入结构中境外收入超过境内收入。

从总量来看,上半年境外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52家,电子、汽车、交通运输行业公司数量位居前三。其中,境外收入最多的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洛阳钼业美的集团立讯精密比亚迪中国海油

从占比来看,上半年境外收入超过总收入一半的企业有428家,电子、机械设备和汽车行业公司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有76家、48家和42家。

1204家公司的境外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电子、电力设备等行业公司数量靠前,均超过100家。其中,增幅最大的前3家公司分别为运机集团跨境通金辰股份

“有一句最近流行的话——不出海就出局,展示了科技化发展到今天,中国企业产能和部分领域的高新技术输出产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效应,未来将呈现为新一轮有序、有规模、有集聚效应抱团出海的趋势。”美森集团总裁赵清对记者解读道。

电子、机械等出海提速 锂电光伏境外收入下滑

拆分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出海的“明星行业”与去年已有所不同。其中,电子、机械等行业上升势头明显,而去年海外营收增长迅猛的锂电、光伏行业却因为产品价格快速下降,境外收入出现收缩。

得益于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显著复苏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上半年,电子行业的境外业绩可圈可点。截至29日晚,有11家电子行业公司披露境外收入超100亿元,其中立讯精密居首,公司上半年外销营收达900.71亿元,占总营收的86.94%。华塑控股则跑出了加速度,公司上半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27.11%。

国内行业周期筑底的上市公司瞄准海外市场控风险、谋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的工程机械行业即是代表。徐工机械在2024年半年报中分析道:“相比国内市场处于大周期筑底阶段,海外市场空间巨大,周期波动性小。作为徐工发展一以贯之的主战略,国际化不仅是实现珠峰登顶的必由之路,也成为当前穿越行业周期最重要最紧迫的出路。”上半年徐工机械国际化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4.8%,国际化收入占比44%,同比提升3.37个百分点。

近两年出海势头十分迅猛的锂电、光伏行业,则在上半年出现了海外收入回调。以光伏行业为例,截至29日,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光伏设备”中有36家公司兼具2024上半年、2023上半年境外收入数据,可供对比分析。这36家公司2024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合计558亿元,去年同期为678亿元。海外实力强大的阿特斯阳光电源今年上半年也未能幸免地出现境外收入下滑。东方日升境外收入由去年同期的93亿元降至54亿元,TCL中环由40亿元降至16.6亿元。

中企出海总体处于“再平衡”进程中

深入分析锂电、光伏行业遭遇的境外收入回调,可以看到中企出海方式正在发生改变。除了行业内部供需问题引发价格下降之外,欧美地区实施的贸易壁垒也是两行业境外收入下降的重要因素。企业采取的应对之策,一方面是出海构建在地化产能,另一方面则是在全球分散布局。

出海建厂已成为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在锂电行业,受国内链主企业走出去的带动,以及海外国家与当地企业合作意向的拉动,产业链公司正加速在海外建设产业。此外,国产品牌汽车也有望实现“欧洲造”,东风汽车、上汽集团等均在谋划赴欧投资建厂事宜。产能出海的势头从产线设备供应商的收入中可见一斑。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商利元亨近年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获得国内出海企业海外订单及欧美韩地区客户订单。2024年上半年利元亨实现境外收入约2.34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2.54亿元的境外收入水平。

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先德对记者分析,未来的全球供应链结构将呈现去中心化的特征,由多个最终品的生产节点取代单一的“世界工厂”。中企出海总体上依然在再平衡的进程中,不是依赖于个别国家和地区,而是全面开花,以此分散风险。地区分布上,中国企业向东盟、韩国以及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海增速较快,对美国、欧盟的增长平缓。

赵先德进一步分析称,在这一趋势下,中国企业的中间品出口将大幅提升。原因之一是,一些海外公司的最终品生产转移到其他区域,但上游供应链依然离不开中国,因此需从中国出口半成品和零部件到其他地区进行后续生产。此外,很多中国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海外产业布局,融入全球供应链新体系。这些公司同样需要中国的上游供应链来保障半成品和零部件供应。

新需求叠加新市场 一批A股公司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增

随着半年报披露完毕,A股公司二季度经营情况浮出水面。相比一季度,哪些行业景气上升或有望继续维持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29日,A股共有2801家公司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了环比正增长(含扭亏),约占总披露家数的58%。从行业归属来看,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子、生物医药等占比较多。但若论环比增长率(含扭亏),计算机、农林牧渔、电子、轻工制造等行业相对靠前。

AI催生需求 计算机、电子景气度攀升

AI浪潮催生了对算力、芯片的旺盛需求。在AI赋能下,智能驾驶、智能穿戴设备等方兴未艾,消费电子市场迎来新发展机遇。

据记者观察,在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幅超过10倍的公司中,计算机、电子行业公司占比较多,尤以半导体、计算机设备企业居多。

作为行业领先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东软集团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达1671.15%。东软集团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全面启动重大战略变革并开启解决方案智能化战略,已取得积极成效,不仅推出多个新产品、新服务,而且业务规模和新签合同额持续放量。

在东软集团众多业务板块中,智能汽车互联领域被寄予厚望。东软集团称,车路云一体化政策频出带来增量新市场,公司积累深厚,已深度参与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项目2.0、3.0阶段的路侧及云控项目的建设,并积极筹备北京4.0阶段建设以及其他试点城市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相关投标工作,同时在车端5G V2X Box更大规模量产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

今年一季度起,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需求带动下,半导体产业迎来显著复苏,不少龙头公司二季度业绩显著提速。如长川科技,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超过50倍。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两大晶圆厂发布的业绩指引来看,半导体行业第三季度景气度值得期待。其中,中芯国际预计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3%至15%,毛利率介于18%至20%的范围内,而其二季度毛利率为13.9%。

海外市场扩容 轻工制造暖意足

受益于海外需求增长及跨境电商兴起,多个轻工制造子行业在二季度延续了高景气度,如保温器皿、家居用品等,部分龙头公司订单饱满,有望在下半年继续交出优异“答卷”。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真空器皿生产国,2024年上半年度累计出口保温杯约23.54亿美元,同比增长582.70%。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嘉益股份哈尔斯等通过代工方式为国际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知名品牌商提供产品和服务,赚得“盆满钵满”。

以嘉益股份为例,公司二季度实现营收7.32亿元,环比增长69.37%;实现归母净利润2.10亿元,环比增长95.16%。嘉益股份表示,不锈钢保温杯行业增速加快,并且产品需求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北美市场,消费场景多元化带动消费频率提升,公司抓住机遇,取得更好的发展。

哈尔斯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保温杯品类仍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为了更好地承接海外订单,公司位于泰国的全资子公司一期工程已顺利投产,为应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有千万级的产能升级空间。嘉益股份也透露,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产能已充分释放。

受智能家居海外市场持续扩容影响,多家家居用品企业上半年海外营收大幅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出海”是中国家居用品企业的主力和优势赛道之一,在智能家居时代,中国家居用品企业将进一步参与到全球市场当中,提升国际影响力。

乐歌股份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其正充分享受全球办公家居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带来的红利。今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95%。其中,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为58.96%。

乐歌股份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家居业务和海外仓业务双轮驱动。其中,欧美消费需求整体向好、电商渗透率稳步提升,公司健康办公、智能升降家居产品渗透率持续上升。

供需改善 农林牧渔见底回升

经历了漫长亏损后,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农林牧渔行业终于在二季度“守得云开见月明”。

随着猪价反弹,猪企半年度业绩普遍报喜,尤其是二季度,“回血”显著。以牧原股份为例,其在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环比大幅扭亏。

牧原股份在8月30日披露的调研纪要中表示,由于前期产能去化影响的逐步显现,今年下半年生猪供应仍旧偏紧,叠加传统消费旺季在需求端的支撑,生猪市场供需将存在一定缺口,公司对后续生猪市场价格较为乐观,预计会维持在较好水平。

随着猪肉价格回升,鸡肉价格也随之上涨,相关公司对后市行情较为乐观。尽管从上半年业绩来看,养鸡企业业绩出现分化,但随着7月份鸡苗价格开始回暖,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益生股份是国内最大的祖代鸡养殖企业,其在8月初对下半年商品代鸡苗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预判。公司表示,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供给方面是偏紧的,需求方面,下半年是消费的旺季,有利于鸡肉价格的上行。公司预期下半年商品代鸡苗价格同比去年,环比上半年,都将呈上升走势。益生股份董事长曹积生此前曾向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订单供不应求,公司9月以前的订单已预订完毕。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高志刚、郑俊婷、柴刘斌、王玉晴

(转自: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