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王蓓 王一瑄 刘雪妍
今天是吴孟超院士诞辰102周年纪念日。吴孟超生前所在的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首次公开了他生前办公室。
医院门诊大厅二楼,一条不起眼的走廊里,这间没有挂牌的办公室仿佛被按下了时间的暂停键。朴素的装修,简单的办公家具,老式日历永远停在2021年5月22日,那是吴孟超离去的日子。
进门的衣架上挂着一件干净整洁的白大褂,衣襟上端端正正别着一枚红艳艳的党徽,党徽正下方的蓝色夹子夹着一个胸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0001号,吴孟超|主任医师、教授、院长。”
吴孟超是中国肝脏外科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也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创建者和首任院长。自2000年7月开始,他在这个办公室度过了19个春秋。
吴孟超办公室外的走廊,本文照片均曹希摄
办公室全景
吴孟超的办公桌
日历定格在这一天
办公桌玻璃台板下压着吴孟超随手写下的小纸条、抽屉里密密麻麻写满字的小笔记本,书柜里摆放的书籍和来不及回复的患者来信,挂在墙上的是患者和学生赠送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这里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子。
办公桌侧边柜,被材料和文件盒占据大半。工作,几乎是吴孟超全部的生活。写字台上叠放着数本年代久远的影集:一帧帧拍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黑白老照片,记录了我国早期医疗工作者珍贵的影像资料。1958年,主治医师吴孟超带领“三人攻关小组”从解剖肝脏、制作标本开始,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启了中国人向肝脏外科进军步伐。168个肝脏腐蚀标本及肝脏固定标本,和由此凝练出的“五叶四段”肝脏解剖学理论,成为中国肝脏外科解剖学重要里程碑。在他带领下,短短五年,中国肝脏外科就从无教科书,无肝脏解剖理论,无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先例的“三无”状况,一跃成为拥有先进肝胆外科的国家之列。
办公室里有很多资料
手术的素描图
当年的工作照
从医77载,医生吴孟超坚持整理患者病例,每一个典型患者的病例,他张贴病灶照片、手写标注患者信息和病理情况,用密封条小心保存……厚厚的病例相册本,记载着一位国之大医的成长历程。
从1960年成功完成我国第一台肝癌手术,到1963年突破“中肝叶切除”的世界手术禁区,从1975年切除世界最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到1983创新提出肝癌“二期手术”概念,从而攻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治疗的世界性难题……他带领一代又一代肝胆人创造了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肝癌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
墙角的纸箱里放着吴老生前的生活用品。其中一双特殊的旧拖鞋引起人们注意:两只拖鞋不一样,右边的上面一角被剪开了。这是吴老做手术时穿的专用拖鞋。很多人都知道,常年紧握手术刀导致吴老的手指关节严重变形,成了“最契合手术钳的形状”;然而只有少数亲人和同事才知道,由于手术中他长时间站立,脚趾常年用力抓地,右边第二个脚趾头习惯于压在大脚趾上,天长日久,右边脚趾已无法并拢,不得不穿“特制拖鞋”。
沙发边的老式茶几上放着吴孟超任主编的第八版《黄家驷外科学》。出版于2021年3月的第八版尚未拆封,当时已在病中的老人没来得及看到这部他倾注心血的外科巨著。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学生沈锋已接过接力棒,担任《黄家驷外科学》第九版的主编。后辈们薪火相传,擎起了火炬。
2019年退休前,吴孟超在这个办公室忘我工作。在这里,他热情接待病人,兴致盎然地和同行、弟子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路过的医护们会说,现在,办公室的灯不再亮了,但他已经点亮了每个人心中的灯。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