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诸多“仙境”都与泰山有关?

《西游记》中的诸多“仙境”都与泰山有关?
2024年08月31日 05:14 齐鲁晚报

  随着《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再度引发一波西游记热潮。你可知道,悟空老家花果山的原型是哪里?吴承恩笔下的天界仙宫、名山洞府又是怎么来的?根据山东师范大学杜贵晨教授和泰山学院周郢教授考证研究,这些都与泰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西游记》与泰山。

  □孙晓明 孙辰龙

傲来国和泰山傲徕峰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是有由头的。由于科举和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吴承恩于是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怨气和愤懑。吴承恩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在泰山西路自无极庙西北行约2公里即至天胜寨,为西汉末年赤眉军寨址,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北崖有石洞,额书“玉皇洞”,洞中可三处窥天,又名三透天。洞前房基、张旗石、柱窝、石臼皆存。西南为跑马场,西北为演武场。再北山坳有三洞,其一额“仙阳洞”。元初僧通慧行全结茅于此,民国年间为女道修行处。寨西北一峰,形似雄狮,名狮子峰,俗称骆驼峰或鸡冠峰。西边又一峰,高耸峻削,丹壁奇特,叫扇子崖。明代杨博题“仙人掌”。峰高险峻,只有借助绳索从西南边方可攀巅。赤眉军曾在山顶设瞭望哨。明代举人王无欲筑室崖顶,后又结茅其下,名西山别业。民间有“打开扇子崖,金银财宝往家抬”的传说。1990年,依崖凿阶,修筑云梯,以便攀登。傲徕峰位于扇子崖西,巍峨突起,有与泰山主峰争雄之势。古有民谚:“傲徕高,傲徕高,近看与岱齐,远看在山腰。”傲徕峰与扇子崖结合处为山口,在此,东看扇子崖,如半壁残垣,摇摇欲坠;西望傲徕峰,似与天庭相接。扇子崖和傲徕峰一带露出的岩石,均为傲徕山中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西游记》第一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一日)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西游记》说悟空老家“傲来国”。“傲来国”之名前所未有,是吴承恩虚构首创。但名称“傲来”,前代文献包括西游故事文本中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单凭想象实难起名,而恰好泰山岱顶西南有“傲徕峰”。《岱史》载:傲徕峰,在岳顶西南竹林寺。其石嵴岏矗矗,至御帐俯视之更奇。(卷四《山水表》)

  “傲来国”一称绝非《西游记》作者想象得出,应是借“傲徕峰”名而成。在傲徕峰以东的山峦中有一巨石峙立,仿佛猿猴蹲坐,山民称之为“猴子石”。这就进一步佐证傲徕峰猴子石是小说中“石猴”的原型。

天宫一一对应泰山景物

  玉皇大帝所住的“天宫”是《西游记》全书特别是前七回重点写到的场境,其主要设施包括灵霄宝殿、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南天门,西天门、东天门、瑶池等书中时常写及的天界布置,都早在《西游记》之前泰山上就已经有了。《岱史》载:一天门,有坊,在岳阳岱庙内[北]里许。(卷四(《山水表》)二天门,有坊,在岳阳,一名小天门,即御帐,盖宋真宗曾此驻跸也。(卷四《山水表》)三天门,石门,一曰南天门,即十八盘尽处。(卷四《山水表》)东天门,在岳顶东。(卷四《山水表》)西天门,在岳顶西。(卷四《山水表))玄武门,在岳北址。(卷四(山水表))(“玄武门”即第三十三回所写及“北天门”)王母池,一名瑶池,在岳之南麓,池水之源乃岱岳山涧之水也。自黄现[岘]岭会石经峪、水市洞诸源,汇而为此池焉。昔黄帝建观岱岳,遣女七人,云冠羽衣,修奉香火,以迎王母,故名。(卷四《山水表》)

  玉帝观,即太清宫,在岳之绝顶,益古登封台,昔尝圮废。成化十九年,中使以内帮金资重建。隆庆间,侍郎万恭撤观于巅北,出巅石而表之,题曰“表泰山之巅”,万恭自为之记。(卷九《灵宇记》)

  泰山极顶“天宫”这些构成要件景观,在《西游记》中几乎一一对应地频繁出现,并非偶然,说明《西游记》写“天宫”灵感来自泰山。

扇子崖下有故事

  《西游记》中精彩绝妙的“唐三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一段情节,能从泰山胜迹中找到出处。牛魔王夫妇雄踞的“火焰山”,在泰山古代志书中就有记载。清人《泰山道里记》有云:扇子崖“西北二里为火焰山,一峰黑飙特异。”《岱览》则更对此山作了形象描绘:“火焰山,赤若秃鬝,熏若柴槱。”更奇的是:这座火焰山中还有牛魔王的洞府。《岱览》书中于上文后接着写道:“南崖一洞颇深邃,...俗称魔王洞。”清《泰山志》亦云:“魔王洞,在火焰山南。”

  芭蕉扇的原型在哪里呢,小说中写道:“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传说中的昆仑应指泰山。清初王无欲扇子崖碑记云:“扇子崖首出群山,其形如扇。”又《泰山道里记》云:“扇子崖倾倚如摺箑。”这难道不是那把挟风凝雨、钟灵摇曳的芭蕉宝扇吗。

  芭蕉扇的构思源出泰山扇子崖,在元代杨讷《西游记》杂剧中已有痕迹可寻。其剧第五本第十九出《铁扇凶威》[滚绣球]曲词云:“这扇子六丁神巧铸成,五道神细打磨。阎浮间并无二个。”五道神乃为泰山之神衹,故《元曲鉴赏辞典》于此曲后论道:“第二支曲[滚绣球]曲介绍本出的核心道具——铁扇。说明铁扇的制作过程仅用十二字,且紧扣铁的特性……铸件需磨,磨是慢工细活,宜选僻静处,故置于泰山深处,借助东岳神将五道神。”

泰山确有水帘洞

  孙悟空的洞府“水帘洞”,也可以从泰山上找到踪迹。其洞坐落在斗母宫西北的峰峦间,洞名始见于宋人李谔《瑶池记》。明人高诲于《游泰山记》中描写其处:“水帘洞,泉自天绅岩出,飞流垂练,听之泠泠然。下有小石桥,通泉于溪。”于慎行《游泰山记》云:“水帘洞之泉,从山上弥漫下流,注于绝壑,以入碨垒,忽然而没,有时复出,石梁木杠,互相撑拄。”萧协中《泰山小史》:“寻真欲问碧云宫,竹杖芒鞋可御风。洞里有仙疑睡稳,故将珠水挂帘栊。”泰山水帘洞地理风貌与小说中的描写极为相似,而萧协中“洞里有仙”之说,更说明泰山水帘洞的神奇传闻由来之久。原泰安师专张宏梁先生称:“元代《西游记平话》的花果山水帘洞,以何地为蓝本无法揣测。吴承恩对水帘洞的描写则是融汇了泰山水帘洞景貌的。”

大字如坪晒经石

  经石峪金刚经刻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经刻只刻到15分目“特经功德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凡2799字,字径50厘米。经刻历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残泐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

  刻石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王世贞认为,“传王右军书,非也,然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作”。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则说:“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无疑。”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城铁山摩崖经刻如出一人之手,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一所书。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疑为北齐人书。

  据史书记载: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迅速得以蔓延,历经东汉和西晋300多年的发展,至东晋时传入泰山。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周武帝深知沙门祸国,便于建德三年即公元574年下令灭佛;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武帝仍然下令毁灭齐国境内的佛教。这就是被佛家所说的“四大法难”之一,因此经石峪的经刻被迫中断。在这里我们还可看到最后第15行的十几个描红双勾字,只勾勒出了主体轮廓。因此,整个刻石没有落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疑案。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写道:唐僧师徒取经归来,被老鼋丢于通天河中,一时经包、衣服、鞍辔俱湿。“少顷,太阳高照,(师徒)却移经于高崖上,开包晒晾。至今彼处晒经之石尚存。”

  明代张岱《琅嬛文集》卷二《岱志》有关经石峪晒经传说的确切记载:”石经峪……山峡中有石,五倍虎邱。传唐三藏曝经于此,又名曝经石。石上镌汉隶《金刚经》,字如斗,随石所之,尽经而止。”

  据张岱所记,可知泰山经石峪被传为唐僧曝经之所,而被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改编收入书中,抑或是吴承恩受泰山刻经之启发,便以经石峪为素材,于小说中创设“通天河”一段情节。《琅嬛文集》这条记载,足以看出《西游记》同泰山经石峪的关系。

  由此看来《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很可能来过泰山,并且有长时间在泰山体验生活的经历。泰山不仅是孙悟空“老家”,而且是半部《西游记》故事的素材原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