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广西首个水稻智慧农场 从无人种田到无人下田

探访广西首个水稻智慧农场 从无人种田到无人下田
2024年08月30日 17:22 环球网

来源:广西日报

超级水稻丰收在望,李付生对智慧农场信心满满。

回乡种田两年,李汉才已成行家。

一个月前插下的晚稻已经返青,绿油油一片,在蓝天白云衬映下生机勃勃。

8月22日上午,记者第二次来到位于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的益农水稻智慧农场,无人机正在施肥。

“两分钟完成一亩,以前一个人要忙一个上午。”1993年出生的李汉才回忆起小时候一家5口一起下田的时光很是感慨。那时,农忙时节,一家人早早出门,中午派人返家煮饭菜带回,吃完饭后继续干活。当过7年消防员的李汉才从不叫苦,但种田之累刻骨铭心。

“下田又苦又累,还赚不了几个钱,没有多少人愿意干,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李汉才说。

如今,无论点播还是插秧,全由机械自动完成。

田间管护,施肥、喷药主角是无人机,种植户只需坐等10月中下旬颗粒归仓。

作为广西首个水稻智慧农场,以上的自动化只是冰山一角。

无人驾驶收割机接到指令后自动出库,驶达目标地块进行收割,然后返回仓库。7月25日,全区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在益农水稻智慧农场举行,一番“神”操作让与会代表大开眼界。

种田不下田在这里成为现实。

作为农场掌门人,李汉才的父亲,益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付生当天全程喜笑颜开。

1970年出生的李付生自称祖宗八代务农,觉得今年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幸福的农民,“照顾”170亩水稻轻松自如。

幸福源自现代化——通过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直播机、喷雾机、收割机,以及智能管控平台,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

“农机出行和作业过程中还能自动避障,遇到异常情况自动停车。”智能管控平台研发者、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精益求精,“美中不足的是,虽然能通过监控知道稻田有害虫,但目前还不能精准识别,尚需人到现场分辨才能精准施药。”

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体现了大数据之便。

记者环绕农场一周,只见7个摄像头忙碌不停。

“依托卫星定位,实时监控水稻长势和病虫害情况,确保精准灌溉施肥。”李付生解释道,数据汇集管控平台后自动生成工作指令,看着监控就能指挥“千军万马”。

从耕牛耙田到农机驰骋,李付生用了36年。1988年初中毕业起,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这片热土,从5亩发展到1500亩,农机合作社现已拥有插秧机25台、拖拉机20台、收获机5台、无人机6台。

在李付生看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不是一句空话,2007年他入手了一台插秧机,领当地之先。

今年3月,农场开始插秧和直播,7月收割测产:无人驾驶机插秧青香优19香亩产580.48公斤;无人驾驶水直播青香优19香亩产626.09公斤;再生稻玮两优8612头季亩产688.53公斤;再生稻福优1号头季亩产650.27公斤。“种田不下田,照样好收成。”李付生笑称。

没人愿意种田的尴尬局面已悄悄发生了变化。2022年,李汉才和哥哥从城里回村,逐梦希望的田野。“很多年轻人和我们的想法一样,村里陆续多了十几个90后‘农民’。”李汉才说。

农场为未来“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提供了答案。

在田头,李汉才算了一笔账。“田租一亩一年600—1000元不等,每亩收益不过500元。”他的结论是必须大规模种植才有利可盈。

随后,李汉才提供了一份去年合作社服务清单:育秧3.74多万亩、插秧1.65万亩、耙田1.8万亩、收割1.35万亩、无人机打药1.3万亩、无人机施肥1.3万亩、烘干3619吨。“一年收入超千万元,服务地远至江西省。”李汉才深刻感受农业机械化是一条有前途的新赛道。

“我们种田上了规模,相当于一个企业。常年男工10个人,每人每天300元,年薪10万元左右;女工10个,年薪平均6万元。”带着乡亲过上好日子,李付生很开心。

合作社走入正轨,但李付生有个习惯并没有改变。每天清晨6时起床后,他总喜欢到熟悉的田边走一走。“看着这一片绿,心里很舒坦,或许这就是你们说的情怀。”

两个儿子回村“子承父业”,李付生希望他们能延续这份情怀。(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莫迪 见习记者 杨灵烨 文/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