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中药冰淇淋一份卖到38元”登上热搜。在国内各大城市的饮品店里,这类名为“药膳冰淇淋”的新式甜品备受追捧,甚至一度卖断货。决明子、茯苓、桑葚、炒麦芽……这些曾经“冷门小众”的中药材从药店走向茶饮店和超市零食货架,开始成为商家发力的新赛道。
练着八段锦,喝着人参水,熬夜不忘护肝,养生追求中西结合,和传统观念里老年人热衷养生不同的是,年轻人对养生日益重视,这也是推动中药食饮品兴起的重要因素。相关数据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同时,中药与食品饮品擦出火花、跨界结合,挑动了年轻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神经。“走下神坛”的中药被调和制作成口味独特的饮品,让年轻人“很上头”。
中药茶饮的兴起,一方面表明当代年轻人对健康养生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诉求,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证明年轻人对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认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些年,国风国潮的兴起以及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捧本是好事,但商家抓住这个点,对“万物皆可入中药”进行泛滥的“过度包装”,就不能说是养生潮流而无疑是营销噱头了,这股“商业味”似乎远远浓过了中药味。
中医里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也就是说有些药物能够作为食物食用,这些药物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如果食物中只是少量添加,可能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更夸张的是,对于一些食品、饮品,商家变身“养生专家”,打着中药旗号自由发挥,想怎么加料就怎么加料,绝口不提具体成分和含量,肆意夸大养生功能,甚至有虚假宣传之嫌,更是缺少安全评估和科学认定环节。就拿“中药冰激凌”来说,中医忌寒,认为寒凉食品因性质属寒,会影响脾胃功能。也就是说,吃冰淇淋这个寒凉的食物,就算加了中药材也改变不了它养不了生的事实。此外,就算不追求养生功效,中药茶饮也并非适合所有人,不能随意服用,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判断,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品类,理性消费,以免影响健康。
其实最好的养生就是健身,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而不是熬完夜后一边按揉放松双眼,一边满大街排队买“中药冰淇淋”滋补。
“中药+”成为流量密码,火爆背后需要冷思考。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不应成为商家罔顾消费者健康和安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幌子”。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健康养生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既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也有损中医药的声誉。
(黄欢)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