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话邺城

转自:邯郸晚报

建安文学馆

□黄浩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邺地曾演绎了无数风云激荡、英雄际会、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西门豹投巫、鬼谷授徒、曹冲称象、文姬归汉等,闻名全国、妇孺皆知。魏晋北朝时期开创邺南城,佛教鼎盛,邺为佛都,世人公认。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入邺城,居邺16年,平定北方,开创魏基,营建邺都。邺城曾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在战火烽起政权更迭的年代里,邺城曾以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条件,雄伟的城市建筑,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近四个世纪之久。这个时期的邺城建筑,中轴对称,布局合理,前承秦汉,后启隋唐,对隋唐的长安城,明清的北京城的建筑格局有深远影响,在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开创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邺地享有“中原文化之阶”的美名。邯郸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多达1500余条。在这众多的成语典故中与古都邺城相关联的达三分之一之多,古邺成语典故数百成林,言简意赅,脍炙人口,与人们日常生活用语息息相关,传播着六朝古都临漳之地的人文历史。这些成语典故主要有:“引漳凿渠”“鬼谷授徒”“唯才是举”“曹冲称象”“下笔成章”“邺水朱华”“文姬归汉”“巧夺天工”“七步成诗”“卖水鬻薪”“快刀斩乱麻”等等。邺城成语典故的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都与人们日常生活用语息息相关,这是汉语言智慧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邺地临漳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明珠,是临漳人民的骄傲。

引漳凿渠

引漳凿渠出自《史记》。战国时,流经邺境的漳河水势狂暴,洪水经常泛滥成灾,百姓深受其害。再加上本地豪绅、巫祝,利用漳河水患,大搞为“河伯娶妻”的迷信活动残害人民。公元前422年,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当机立断投巫后,名声大震。为彻底根治漳河水患,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以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效果。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磴”就是高度不同阶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十二道拦水坝,即“磴流十二”。每一道拦水坝都向外引出一条渠,所以说的同源异口。漳水浑浊,可以灌溉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而富庶起来。《史记·河渠书》记载:“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指出:“昔魏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也,引漳以溉,邺民赖其用。”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魏之行田百亩,邺独二百。西门豹灌以漳水,成为膏腴,则亩收一钟。” 《邺中记》云:“魏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仍决漳水以灌田五百余倾,邺人赖其利。”西门豹引漳治邺的功绩,流传后世,有口皆碑。

鬼谷授徒

鬼谷授徒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和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鬼谷子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极富传奇色彩,是纵横学的鼻祖。鬼谷子从少年时就云游天下,拜师学艺,长大后博学多才,曾在越、楚等国出任要职,后来为实现自己隐匡天下的远大抱负,便隐居到朝歌西南三十里的云梦山中,潜心著书立说,完成了传世之作——《鬼谷子》十四篇。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政治、军事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鬼谷子还在河南淇县云梦山创办军庠(即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军事院校)开课授徒,习武讲学,培养出了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尉缭等军事家和外交家,创立了纵横家学派,成为纵横家鼻祖。他的众多弟子运用纵横之术和鬼谷兵法,游说于战国七雄之间,或兴合纵之技,或提连横之术,影响深远,经久不衰。

唯才是举

唯才是举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名叫和洽,曾建议他接纳天下人才,由于每个人的才能品德各不同,不可以只根据一点取人。如朝廷对提倡廉政就有偏颇,总是认为那些穿新衣服,乘好车的官吏,就不清白;而穿着破旧衣衫、不修边幅,就是清廉,致使一些贪官污吏家富万金,也学着穷酸的模样,欺骗朝廷。他建议丞相要建立一种举才用人的行为规范,尽量做到能够具体、恰到好处、合乎情理,便于实行。曹操听了和洽的建议。公元210年,曹操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其中说道:自古以来的开国君主,或中兴的帝王,有哪个不是拥有有才能人的辅佐,才得以治国平天下的呢?当今天下未定,正是迫切需要人才的时候。今天好大一个国家,难道就没有像姜子牙那样穿布衣、胸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难道就没有像陈平那样辅佐主上成就帝王大业的人?看来,只有真正做到“明扬仄陋,唯才是举”(这句话是说,扩大视野、广开才路、革除陋习,有才能的人才会从四方而来),才能得到真正可用的人才。后来“唯才是举”也被魏文帝曹丕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规定在“九品中正法”中。以后各代,这一选拔人才的原则,一直为开明帝王所采用。“唯才是举”这则成语典故的意思是:只要一个人有真才实学,不管亲疏远近,均可以根据其能力大小,举荐为官。

邺水朱华

邺水朱华出自曹植的《公宴诗》中的“朱华冒绿池”。邺水,又称为漳河,是指三国时期魏国都城的护城河。《水经注》中有记载,描述了曹操为了便于治理,引漳河水从城西向东流入,经过铜雀台下方后,再流向城市东部,最后汇入域外的水系。邺城遗址位于今天的临漳县境内,因为西晋时皇帝司马邺的名讳,以及漳河的存在,所以后来改名为临漳。曹操在邺城期间,经常与文人墨客在邺水上泛舟赏荷,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其中曹植所作《公宴诗》中就有“朱华冒绿池”的名句,用“朱华”来指代荷花(芙蓉),形容荷花在碧绿的池水中绽放的美丽景象。“邺水朱华”这个成语典故在文学中常用来比喻文人的才情和文学创作的华美,暗示了参加宴会或集会的文人学士们,他们的才情和创作能够与历史上的文学巨匠相媲美。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曹冲传》与光绪《临漳县志》。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名声大震,随后曹操在邺地扎根,为统一北方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盘踞在长江下游的东吴孙权为了讨好曹操,曾向其进贡一头大象,畜养在邺地漳河岸边的毛象坡,即今天的临漳镇西岗村。一天曹操突发奇想,一心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后来的事,就是众所周知的“曹冲称象”。

文姬归汉

文姬归汉出自《后汉书·董祀妻传》。蔡文姬名琰,字文姬,陈留圉人。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年间著名的学者。蔡文姬16岁时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婚后两年,卫仲道便暴病身亡。蔡文姬没了依靠,身边又无子女,只得又回到娘家。东汉末年,蔡邕被董卓胁迫起用。董卓被杀后,蔡邕受到牵累,被王允所捕,收监治罪,死于狱中。当时,群雄逐鹿中原,蔡文姬在逃亡中被匈奴军所虏,被迫嫁给了南匈奴左贤王。当时的中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打败袁绍,占据邺城,颁布屯田令,招贤纳士。一日酒宴后,填词赋诗时,曹操想起了老朋友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还流落在匈奴,相当伤感。便以汉朝的名义派使者携带金璧厚礼到匈奴,要把文姬赎回来。曹操将蔡文姬接到邺城,为她安排住居。不久,曹操以长辈的名义把她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曹操深知蔡文姬才华出众,有一次对她说:“你家先辈藏有不少古典书籍,不知是否还保存着?”文姬答道:“先父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多卷,几经遭难,不是焚毁,就是失散,我倒是还能记忆其中的四百余篇。”曹操说:“很好,我可以派人到你家记录抄写。”文姬表示愿意自己抄写,回到家后,她凭着自己的记忆,把所记得的书篇都缮写下来,后来呈送给曹操的书篇均文无遗误。蔡文姬还撰写了传世古琴名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并在邺城铜雀台抚琴吟唱,邺下文人听后,无不感怀至极,泪洒衣襟。

(作者系临漳县志主编、临漳县作家协会主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邺城 典故 历史 东汉 邯郸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
  • 08-23 益诺思 688710 --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12.4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