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书写“新答卷” 勇当“排头兵”

合肥:书写“新答卷” 勇当“排头兵”
2024年08月17日 07:59 媒体滚动

转自:安徽新闻网

编者按

牢记嘱托闯新路,实干笃行向未来。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先后来到阜阳、马鞍山、合肥等地调研,亲自为安徽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连日来,本报记者循着总书记的足迹进行回访,深切感受新时代安徽改革之为、改革之进、改革之变,感受各地干部群众时刻牢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的崭新实践。

8月15日,合肥量子城域网总控制中心,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查看合肥量子城域网运行情况。本报记者 范柏文 摄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调研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合肥发展指方向、定目标、绘蓝图。4年来,合肥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在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全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答卷。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腾飞

烟波浩渺的巢湖之畔,科技之光闪耀。坐落于巢湖北岸、呈原子裂变般独特布局的安徽创新馆,自从开馆以来,就成为展示安徽科技创新的“窗口”、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市场”。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创新馆时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近年来,安徽创新馆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造全国首创的展示交易转化一体化运营模式,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覆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安徽科技大市场。”安徽创新馆主任陈林表示。截至目前,该馆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活动470余场,挖掘汇聚国内外成果项目17750余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超1116亿元,促成科技成果团队在肥设企110余家。

打通转化“梗阻”,科技成果“落地生金”。近年来,合肥牢固树立“科技即产业”理念,紧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等重大平台建设契机,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构建闭环式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让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任意弯折的智能手表、卷轴一样“折叠”起来的手机屏幕、能卷曲起来的触屏笔记本电脑……8月15日,记者走进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被各式各样“舒卷自如”的显示屏颠覆了传统印象。近年来,该公司将一系列前沿显示技术推向市场,丰富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引领着屏显市场的发展潮流。

小小一面屏,看见新“视”界。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显示面板制造的区域之一,合肥目前拥有京东方、维信诺、康宁等企业超150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构建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中,合肥位列新型显示十大城市首位。

“科创之花”正源源不断结出“产业之果”。近年来,合肥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3个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产业蓬勃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科创名城”动能更澎湃。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首次“破万”,达11045户。合肥跻身2023年全球“科技集群”第40位、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首次进入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前十。

生态湿地擦亮“巢湖名片”

炎炎烈日,步入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却倍感清新惬意。微风拂过,水草轻轻摇曳、碧水荡起涟漪,树叶沙沙作响。向远处眺望,一只只白鹭在蓝天绿水间翩翩飞舞,如诗如画的风景美不胜收。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说,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大湖治理一直是一项难题。近年来,合肥市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实施巢湖综合治理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同步推进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加快修复巢湖流域生态环境,探索形成了一条大湖治理的新路子。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是巢湖内源治理的重要举措。恢复森林沼泽、灌丛沼泽、禾草沼泽、湖泊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采用“生态渗滤岛”“内源污染分级处理”等技术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建进(退)洪闸和排涝泵站等有效应对洪水……近年来,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在创新中加速推进。

目前,这里已成为集水质净化、生物保护、洪水调蓄、绿色生产、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湿地,也是亚洲最大的近自然人工湿地。2023年,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获评“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今年4月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并向全球展示。

近年来,合肥规划建设了肥东十八联圩、肥西三河、巢湖半岛等10处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湿地群,为“守卫”巢湖构筑了强有力的生态屏障。一个个生机盎然的湿地,犹如一颗颗碧玉,镶嵌在巢湖周边,推动合肥于2022年跻身“国际湿地城市”。

加快湿地修复,是合肥推动巢湖治理的生动缩影。面对大湖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合肥新举措、新政策层出不穷:颁布实施巢湖流域污染防治、湿地保护、河道管理等10多项涉水法规规章,在全国率先推行“河湖长、排长、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的“五长”共治模式,全面推进巢湖一级保护区内12万亩土地绿色生产……

一系列有力之举,推动巢湖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稳定在IV类,去年上半年平均达到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重点河流水质、蓝藻水华防控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巢湖名片”越擦越亮。

铭记历史澎湃奋进力量

铭记历史,不忘来路,方可开创未来。正值盛夏,前来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这座巍然耸立的场馆,犹如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展现出势不可挡的前进力量。场馆前,近百米高的“胜利塔”直冲云霄,让人感到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2020年8月,在考察渡江战役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在讲解员的讲述中,记者一路踏寻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考察的足迹,参观了馆内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75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取得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

4年来,渡江战役纪念馆牢记嘱托,扎实做好红色文物征集保护和利用创新、红色史料研究阐释、红色精神展示传播工作,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累计接待观众255万余人次,提供讲解服务1.9万多场,征集文物400余件。

“今后我们将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进一步深化现代科技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创新,持续推出高品质展览、社教项目、文创产品等,深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以高质量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添彩。”该馆有关负责人表示。

铭记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4年来,合肥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上下同心,拼搏奋进,在一场场“大考”中砥砺前行,在一次次挑战中勇往直前。在精神力量的指引下,近年来合肥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多领域的原创性改革、引领性举措层出不穷,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铭记红色精神,践行为民宗旨。4年来,合肥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大追求,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合肥市将八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先后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十大美好宜居城市”等称号。

(本报记者 许蓓蓓 班 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巢湖市 安徽省 合肥市 总书记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
  • 08-23 益诺思 688710 --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12.4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