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上放风筝,非遗传承人缪伯刚为新京报小记者讲述曹雪芹风筝

在课上放风筝,非遗传承人缪伯刚为新京报小记者讲述曹雪芹风筝
2024年08月09日 08:39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曹雪芹风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您是在怎样的机缘下开始学习做风筝的?”8月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雪芹风筝”第四代传承人缪伯刚走进新京报小记者课堂。面对好玩又好看的风筝,小记者们兴趣浓厚,纷纷向老师提出问题。

“曹雪芹风筝”源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撰写的《南鹞北鸢考工志》,这是一本详细记录风筝图谱和制作歌诀的著作。后人便将根据《南鹞北鸢考工志》的记载制作出来的风筝,命名为“曹氏风筝”。传到如今,缪伯刚已是曹氏风筝的第四代传承人。

“雪后的竹子是制作风筝的最佳材料。”课堂上,缪伯刚向小记者们讲述了曹氏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从选料、制作、图样、放飞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曹氏风筝的传承与发扬。

缪伯刚为小记者们带来各式风筝。张湘涓 摄缪伯刚为小记者们带来各式风筝。张湘涓 摄

缪伯刚还特意将一些风筝带到了课堂上。会响的风筝、能在屋子里放的风筝、仅有拇指大小的风筝,引来同学们阵阵惊呼。缪伯刚告诉记者,这次给同学们带来的风筝有别于普通的风筝。风筝里面藏着“鼓锣”,会随着放飞发出鸣响。“这样的风筝在空中才是有情绪的,孩子们平时应该不常看到这样的风筝。”

课上,缪伯刚为同学们播放了影视剧《红楼梦》中众人放风筝的片段。“同学们,谁还记得探春、宝琴、宝钗分别放的是什么风筝?”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缪伯刚特意设计了“有奖问答”环节。同学们为了得到老师带来的精美小风筝礼物,铆足了劲儿,争前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非遗传承应该从孩子抓起。”缪伯刚说道,“我也是从小时候开始就接触风筝。曹氏风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到美育,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缪伯刚提到,他的团队现在也承担了一些小学的课后服务,在北京的许多学校开设了风筝相关的课程。“风筝是一个体育项目,又与美术息息相关,还包含力学原理等等,是非常综合的。”

精美的西游记主题风筝。张湘涓 摄精美的西游记主题风筝。张湘涓 摄

缪伯刚告诉记者,“曹雪芹风筝”作为风筝的一种流派,有其独特的特质。“我想,当年曹雪芹写《南鹞北鸢考工志》,应是为了服务于社会的,是为了帮助那些普通人能够通过一份手艺养家糊口,自力更生。”曹雪芹记录了许多关于风筝的口诀,像口诀《比翼飞》中写道“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形成了“曹雪芹风筝”鲜明的特征。

缪伯刚介绍,如今曹氏风筝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与各类品牌开展合作。“对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在手艺上,还要把文化和艺术融入到生活中,它就能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19 佳力奇 301586 --
  • 08-15 小方制药 603207 --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11.14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8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17.3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