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王沫依
旅行、聚会、打游戏……对于高考后漫长的暑假,准大学生们除了放飞自我还会选择如何度过?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不少准大一学生在号称“最轻松的暑假”里并未选择彻底放松,而是积极投身于“大学先修课”的浪潮中,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提前热身,甚至官方也下场助学生一臂之力。
准大学生高考后的“提前起跑”
7月22日,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关于“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衔接课程班(第一期)”的消息,其中提到该班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内容包括大学数学课程导论、代数基础等内容,总学时为32。对此,该衔接班报名联系人郭老师表示,授课教师均来自本校,第一期课程已有约80人报名。
这并非官方首次打响“未雨绸缪第一枪”,此前,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就推出过类似课程。利用暑假的时间来一场“大学先修课”已成为不少学子的选择,记者走访了位于广州的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结束高考的学生多会选择“英语四六级”和“高等数学”,虽然对学生的年级并无限制,但负责人表示“一个班里差不多90%的学生都是准大一生”。
为何开设此类课程?郭老师表示学校曾展开过调查,发现新生入学后在此类课程上极易遇到困难,开设衔接班是因为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且授课内容和进度均与高中有所不同,此外学校还为本专业新生开放了时长为两天的公共基础课程导学课,目的在帮助新生“提前了解课程的内容、适应大学学习模式、减少学习焦虑”。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高考后考生也不吝分享自己假期的充实学业。一位被澳门科技大学录取的同学提到,自己在全力准备雅思口语课,为英文授课做准备;还有同学晒出了自己看视频学英语的图片,配文“高考完每天下午的标配”,引来不少网友点赞和交流。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的考生对于高考后的假期十分看重,希望利用这一难得的假期为大学做铺垫准备,由于专业去向已定,所以准备起来也颇具针对性。
杨颖涛在今年被中山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高考完他先短暂进行了休整,随后便自己开始关注大学的课程:“我自己买了高等数学的书籍,也会上网搜一些网课;英语的话我认为四六级考试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会加强单词量储备和听力。”杨颖涛提到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大学并非放松的地方,如果有考试必须要考,提前做准备更好”。
同样被中山大学录取的钟锦鸿则在假期里参观了广州医科大学的实验室,由于专业是临床医学,钟锦鸿还专门买来一本实验报告,并借来细胞生理学相关书籍阅读,他将这些举动更多地归为兴趣使然:“我觉得现在对专业课不用太紧张,但也不愿完全松懈,所以以培养兴趣为主。”
来自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的林同学早在年初就保送至南开大学西班牙语专业,也是因此,她有了更长的自主安排的时间,她表示由于自己没有西语基础,因此在线上参与了大学的入门课程,这样可以让自己得到良好的过渡,在入学后更快跟上授课节奏。
不过相比自己的“主动”,林同学提到身边有部分同学“被动”地学习:“身边有一部分录取到小语种专业的同学在此前是零基础,但学校对入学的语言成绩提出了要求,所以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他们不得不去学习。”
从“轻松四年”到“起跑线焦虑”
此前,“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等言论颇具市场,而近年来,对于如何更好度过大学阶段显然有了更多且更严谨的讨论,不少“过来人”不惜苦口婆心劝导准大一生“大学要好好学习”。与此同时,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也不惜在“最轻松的暑假”里将学业提上日程,缓解“输在起跑线”的焦虑,为何会出现这种转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本科生规模变得更大,不像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的时候那么少见,大家都更担心“文凭贬值”,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大学文凭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许多人更是选择通过不断的学习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谢爱磊如是说。
除了客观原因,“提前起跑”还有更多现实的考量。上述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提到,不少大学有“入学考”“分层考”等测试,想要在其中取得好的成绩就不能只“吃高考的老本”;另外,好的学业成绩也直接与未来的保研名额竞争、考研复试等相关,郭老师表示,高等数学学分多、学时长,对于学生的绩点影响很大,学好这些课程就是为之后的各类考核加上保险。
高中和大学在知识体系、教学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而未知往往催生着焦虑。也有不少同学透露高考后陷入了短暂的“迷茫期”,并不知道该如何为大学做好准备:“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紧张,只好多学一点。”对此,谢爱磊呼吁中学和大学积极展开合作,让学生提前更多了解大学,消除盲目的情绪是最好的衔接,对学生而言,可以利用校园开放日的机会与学长学姐交流,更好掌握大学生活的更多信息。
此外谢爱磊提到,对于下一阶段的准备,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思考自己毕业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毕业几年后又是什么样子,这样对大学期间的学习会有引导性的作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