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航之翼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804/267/w640h427/20240804/5050-8df9c0bc6ac0fb5a80dd384166810fbd.jpg)
2024年,民航业开始步入新一轮增长阶段。
2024年上半年,中国民航历史上半年客运量首次突破3.5亿人次大关,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业绩也呈现向好态势,不过,航空公司的业绩出现了较大分化。
有意思的是,民营航空三杰都赚钱了。
而央企三大航均亏钱了。
国航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股净亏损约23亿元-30亿元。
东航预计,2024年半年度归股净亏损约24亿元-29亿元。
南航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股净亏损约10.6亿元-15.8亿元。
三大航在公告中皆表示,未能扭亏的原因主要是受国际航线整体恢复进程低于预期、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油价汇率等要素价格波动的影响。
对于这些原因,翼哥表示认可。
许多人都在说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都赚钱了,三大航占着好资源还不赚钱,真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诚然,三大航的亏损有某些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但翼哥认为不能简单的做类比,至少三大航有以下一些亏损原因是民营航空公司没有的。
一是国际航线尚未完全恢复。
三家民营航司里,只有吉祥航空有几架宽体机。
而三大航的宽体机都超过100架,国际航线尚未完全恢复对三大航影响非常大,这也是他们亏损的原因之一。
二是承担了许多央企责任。
许多人都看到三大航飞了不少好航线,但三大航开辟许多不赚钱甚至亏本的航线,大家就看不到了。
比如新开的部分一带一路航线,到老少边穷地区航线,这些航线,民营航司可以不开,但三大航有义务有责任去开辟,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又比如,国产民机运营,三大航都踊跃购买并实现运营。国产民机运营初期,出现一定的亏损,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也符合市场规律。不过我们不能强求民营航司也去购买,央企承担国之重器的初期尝试,也是理所应当。
三是包袱相对较对较重。
相比较民营三杰来说,三大航成立时间较长,历史包袱较为严重。
民营三杰成立时间短,又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有效减少负债。
而三大航资产负债率高,债务压力大,美元负债占比高。
因此,三大航的财务费用要高,受汇率波动影响更大。
四是监管要求更高。
这一点很多人注意不到。
现在有人说对民营企业监管多了、严了。
殊不知,国家对国资央企的管控、监管向来较为严格,比对民营企业监管不知要严了多少倍。
国资央企要接受巡视巡查、纪委监察、审计监督等等一系列的监督检查。
所以,对国资央企来说,上面是有高压线的。
一方面,这些立体监督体系帮助国资央企守住了底线,防住了风险。
这几年,许多民营企业纷纷爆雷,但是央企爆雷事件是少之又少。
这还不是因为许多国资央企没有涉及前几年特别赚钱的房地产、金融行业。
难道他们不想赚钱,不想干吗?
因为有高压线,所以他们不敢碰。
所以这也帮助了国资央企。
要不然,也会一样爆雷。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国资央企失去了一些机会。
因为国资央企的审批流程长、监管要求高,使得国资央企守底线要求高,防风险意识强,但在另一方面也失去了一些机会。
同时,许多事情
民企可以做的,央企想做但不能做
民企不愿做的,央企不做也得做
现在很多人都会喷央企
但不知道央企亏钱,民营赚钱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大家都说央企的干部员工干活轻松、拿钱多。
就问问在三大航工作的干部员工们,无论是一线的,还是机关的:
哪里轻松了?
哪里拿钱多了?
其实,无论是民营航司,还是央企航司
大家都是一个战壕里的同志
一起携手把中国民航共同做强做优做大,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才是应有之义!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