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08月03日 08:00 国资委网站

转自:国资小新

小新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鲜明标定了国资国企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近日,国务院国资委陆续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研讨国资国企重点工作。

小新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报道,为您分享来自中央企业的专家解读、行业观点、学习体会等。今天带来第3期,围绕“新质生产力”主题,分享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3篇文章。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锻造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央企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强调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其发展质量和速度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新型能源体系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直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大局。构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不仅是能源央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核心任务。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相关部署要求,能源央企要扛起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推动能源转型革命重任,发挥好能源央企的功能价值,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能源体系。

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能源体系相融共促的紧密关系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能源体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既具有绿色、高效、高质等共性特征,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新型能源体系保障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创新技术。绿色化、低碳化的能源科技与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科技,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创新技术。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将加快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步伐,进一步为能源行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非化石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也带来了新的能源消费模式和需求,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坚持两端发力、一个重塑,加快构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一是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谱系化发展上发力。能源央企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能源融合发展,开展能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动能源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煤炭智能化开采、煤电机组灵活快速调峰、运输安全智能高效调度、智能电网建设等,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同时优化能源消费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领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国家能源集团全面推动安全高效绿色矿山建设,建成9个国家示范智能化煤矿,常规煤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超(超)临界机组占火电装机的62.2%。推动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率先建成宁东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投产世界首套5万吨/年PGA示范项目。成功开行3万吨级重载组合列车。

宁东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

二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质量发展上发力。2023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达到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九大领域实现全面布局,并覆盖了产业链的主要环节。能源央企在风电、水电、核电等新能源领域处于国内领跑地位,已成为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等11家电力央企的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1.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52%,累计装机规模约5.6亿千瓦,占全国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的53%。

三是重塑形成综合性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能源央企坚持多元化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系统布局,国家能源集团重塑形成包括“煤火风光水、化油气氢核等能源谱系+物流贸易金融支撑+产学研融通”的综合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国家电投的多元能源发展版图持续扩大,在青海形成“水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能源央企坚持数智赋能,大力实施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不断在业务场景中推广人工智能的应用。国家能源集团上线的“智能无人评审系统”已实现非招标采购全类别、全评审方式全覆盖,智能评审准确率达97%。

三、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能源体系的主要路径

一是加快能源资源多元开发,统筹推进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锻造坚实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不同维度能源规划的统筹协同,促进多种能源产业、新能源与其他产业耦合发展。推进“两端发力”,发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谱系化发展,深耕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和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深化“两个联营”和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积极推进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油气战略保障能力;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质量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开发,积极发展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

二是加快节能型社会建设,引导能源消费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生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完善能耗“双控”制度,逐步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约束,合理引导能源消费向低碳化、低能耗方向转变。持续深化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循环改造,深化农业领域能源消费多元清洁高效化,深化交通领域油气电氢供能路径,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拓展节约用能空间。提升终端用能电氢化水平,加快推进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及服务业等重点用能领域清洁替代;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强化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道路和工程车辆电氢化替代;不断降低制氢、储运、用氢各环节成本,拓展氢能在终端用能领域的应用范围和综合能源业务。

三是深化能源供需双侧协同发展,构建绿色低碳要素市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增长点。加强煤油气等化石能源市场、电力市场、碳市场、绿电绿证市场等各类市场间的有效衔接,构建全国统一能源市场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协调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统筹清洁能源基地、“东数西算”和立体交通产业布局,通过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高效融合,支撑绿色低碳产业新增长引擎的孵化培育。

四是加强能源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全社会生产要素向高附加值领域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效手段。深化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融合发展,提升新型能源体系韧性。加强能源产业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多种能源发展,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筑牢根基。加强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传统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能源产业生产方式、竞争方式、组织结构的革命性变革,培育壮大能源领域新型业态。

亚洲最大火电CCUS项目——泰州电厂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

五是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推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源泉。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重点和急需领域,做强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体系,依托重大工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实现重大突破。积极有序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产业化发展,推进CCUS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进程,在“金三角”、新疆等能源基地,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与传统能源化工行业CCUS耦合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区域二氧化碳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作者为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孙宝东)

以数字之力推进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支撑作用,突出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信息通信行业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日益凸显,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信息通信中央企业应勇担重任,紧跟新质生产力指导思想,以数字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突破并举,以数字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输送发展之能

信息通信中央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两方面加快布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一是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以信息通信服务现代化发展。近年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持续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点区域、重点场景网络覆盖,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383.7万个,占全球比重60%以上,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2.4%;固定宽带网络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快速增长,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65亿个,国内千兆用户全球占比超过70%。5G、千兆光网在制造、港口、矿山等重点行业得到规模化推广。

我国首款“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

二是加快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近年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聚焦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攻坚了一批核心技术、掌握了一批自主能力、打造了一批拳头产品,实现了信息通信技术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开辟了以人工智能为牵引的5G/6G、量子技术、星地融合等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国移动形成原创技术攻关图谱,发布我国首款“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突破算力路由、算力原生、全调度以太网等原创技术,发布万卡级智算集群、千亿多模态大模型的“九天”人工智能基座;中国电信推出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ESX)”,对边缘云、中心云、第三方资源等全网算力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中国联通首次实现了T比特级海量数据跨3000公里分钟级广域无损传输,端口带宽利用率从20%提升到90%以上。

二、发挥央企力量,牵引产业链现代化升级,以产业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贡献发展之效

信息通信中央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牵引者、产业创新的先导力量,推进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创新,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中坚力量、培育未来支柱。

星海-大数据AI融合平台

一是推动产业生态不断完善,践行“链长”责任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及现代化升级。近年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与产业各方一道,合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稳定、开放繁荣的产业生态,带动上中下游、大中小、国内外企业融通创新,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国移动作为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全面升级“十百千万”合作伙伴计划,实施共链行动;中国电信作为移动支付现代产业链“链长”,充分发挥“云、网、数、智、安、量子、数字平台”能力优势,推动产业数据运营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中国联通作为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开展技术创新和联合攻关,打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引擎。

二是以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数实融合,赋能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近年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深度融入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主体协同、跨行业联动、多链条融合,信息通信中央企业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痛点难点,加快5G-A确定性网络、无源物联网、RedCap,以及AI行业大模型等新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验管理、流通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

全球首例实际传输距离超3000公里的海量数据广域高通量无损传输验证

三是加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近年来,信息通信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业务布局持续深化、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移动加强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以及未来网络、未来信息领域的建设;中国电信布局云计算及算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量子、数字平台、新一代信息通信等战略新兴业务;中国联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化供应链、价值链合作。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研发费用为30.03亿元,同比增长6.72%;中国联通研发费用为13.79亿元,同比增长19%;中国电信研发费用为15.71亿元,同比增长13.8%。

三、放眼未来、守正创新,多措并举为新质生产力铺就发展之路

展望下一步发展,信息通信中央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新质生产力建设,从创新领域、资本布局、国际化发展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推动工作走深向实。

一是拓宽创新领域,从通信技术向算、网、数、智等数字技术领域迈进,加强原创引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支持力度,锚定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科学问题,积极构建算网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二是优化资本布局,通过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联合攻关等方式,积极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作用,为科技创新研发与布局未来产业做好长远规划,培育未来技术竞争优势。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优势,加强我国数字技术标准的海外规模化应用,带动中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之路。(作者为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 魏晨光)

加速新质生产力潜能释放激活汽车央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提振内需消费、稳定工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与国民经济的相互作用范围广、层次深,更加需要汽车央企持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开放合作、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一件件抓好落实,确保改革质效。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在全球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多点突破、融合发展背景下,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广度重构着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站在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扛起汽车行业“国家队”使命担当,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开创新时代中国式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机器人焊装车辆零部件

中国一汽加快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自身智能网联技术架构,搭建全新NEV生态系统,设立大湾区研发院,全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长安汽车通过打造“用户需求+技术创新”的科技创新双驱动能,实现多项技术行业领先、首发量产,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东风汽车通过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完成了关键组成和核心技术的布局,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应用创新型技术成果。

二、坚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擦亮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底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汽车产业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场,其行业脱碳将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推动电力、钢铁等相关行业向低碳化转型,更加需要包含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在内的相关企业坚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风汽车国家级绿色工厂——东风日产大连工厂

2023年,中国一汽、东风集团、长安汽车三家汽车央企完成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近360亿元,投资比重超过60%,红旗新能源、岚图、猛士、阿维塔、深蓝等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同时,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得到加强,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工厂从可再生能源使用、环保工艺应用及污染末端治理等环节入手,实现厂区内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长安汽车围绕低碳制造、循环经济、绿色排放三大抓手,通过低碳工艺设计、工业污染物排放管控等7个关键路径,实现制造全过程的高效化、节能化与环保化。东风汽车则坚持推动全价值链协同减碳,目前已有10家工厂获评“绿色工厂”称号。

三、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汽车产业具有产品结构复杂、产业链长、产业要素丰富等特点,国际化是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车企从学习者、跟随者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引领者,中国也从最大的汽车市场转变为最大的汽车新技术革命试验场和动力源,新形势与新变化要求我国汽车产业开启更高质量开放合作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汽车央企转变观念,走向海外,一系列变革措施先后出台实施,不断引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融入全球市场。

中国一汽创新发展模式,海外业务覆盖近90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东欧、拉美、东南亚、中东、非洲五大区域市场。长安汽车坚持“无基地、不海外;无海外、不长安”,在俄罗斯、沙特、智利、墨西哥等国家市场销量位居中国品牌前列,并积极推进本地化运营。东风汽车通过建立海外产品研发队伍、持续加大海外认证投入、坚持属地化营销网络建设等方式持续提升海外市场覆盖率,推动海外事业做大做强。

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支撑作用,加速推进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源,深刻改变着多个产业的运行模式与发展路径。当前,汽车行业正处在各种新技术变革的交汇点,AI、大数据、云计算、IoT等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数据生产要素指数级增长,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车企全生命周期运营体系,深度重构汽车产业链与价值链,已成为汽车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包括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在内的众多车企积极顺应形势变化,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长安汽车启源CD701长安汽车启源CD701

目前,中国一汽与阿里云通义千问联合打造的汽车行业首个大模型BI应用——GPT-BI已落地,覆盖中国一汽研产供销等9大领域决策场景。东风云通过三张网、两态云、一平台,实现“人、车、物”的智能连接和智慧应用,为各业务平台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长安汽车首款搭载SDA平台架构的数智新汽车CD701正式亮相,中央+区域环网架构也进入整车集成验证阶段,开启数智汽车新纪元。

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汽车央企更应继续扛起政治担当,履行职责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发展目标,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方向,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作者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耀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12 国科天成 301571 --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17.39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8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