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河北省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首站便前往邯郸市磁县岳城镇,调研冀豫交界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情况。
当前,交界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有何难点?该如何进行监管?针对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健。
交界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需要更多关注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而省际交界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进程滞后的问题却日益凸显。
以邯郸为列,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地处河北、河南、山西三省的交界处,其中,邯郸市磁县与安阳市殷都区毗邻。这一交界地区焦化、建材、化工、能源等企业众多,传统高耗能产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
上述两市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4年1—6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均处在倒数后20位,邯郸市排在倒数第17位、安阳市排在倒数第2位,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
在高健看来,这与目前污染源分布特征上“去中心化”的总体趋势密切相关。“近年来,各地日益注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少污染源从城市中心外迁至城市郊区和边缘地区,这些区域远离城市中心,监督执法资源可能不足、各地对污染源管控力度也相对较低、监管难度却在加大。”高健表示。
相关观测数据也印证这一变化。2021年,高健团队发现过去10年间我国的污染源空间分布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和城市边缘地区的大气污染来源无论从浓度、二次污染物生成敏感性、来源等方面均有“趋同”之势,远离城市中心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正逐步显现。
“当前,交界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需要更多关注。从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运动和转化规律上来看,污染源‘去中心化’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对于监测来说,当前很多监测点位都集中在市区,所采集的监测数据已不能全面反映城区的整体大气环境质量,应通过增设监测站点,更科学、全面客观反映城市污染分布态势,提升监测代表性。”高健说。
应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大气污染具有跨区域传输的特点,交界地区各地市交错融合,各家都难以独善其身,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监管中,我们通过企业用电监控等在线监控数据可以发现问题,因此,必须要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不然监管就会大打折扣。”高健告诉记者。
例如需要及时调整VOCs监测、管理与控制的力度与范围,强化交界地区工业园区内VOCs排放达标管控。
高健认为,交界地区大气污染一旦形成,短期内不会有很大变化,随着企业不断地增加,污染会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形成网格化的监测能力,建议在监管中应用更多信息化技术,力求做到全覆盖、动态化、高精度。
交界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另一个难题是治理的碎片化。如何让各个城市在治理中能够互相协调、同频共振,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2020年,生态环境部推动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统一行动、齐抓共管。2023年,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纳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下一步不仅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更要加强其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协同治理。通过推动这一区域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统一标准、统一执法、统一应急,有利于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加速改善。
“不管企业搬迁到哪里,我们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不会改变,企业都应该符合环保要求,担负环保主体责任,共同推进交界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高健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