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学习时报
“急难愁盼”民生痛点是人民群众面临的一些紧迫、困难、忧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切身利益,关系民心取向。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已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和治理要素。发挥大数据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解决“急难愁盼”民生痛点,对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信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大数据为眼,及时发现和感知民生痛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痛点问题。人民群众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急难愁盼”民生痛点。大数据在发现和感知“急难愁盼”民生痛点时具有显著的优势,搜得快、瞄得准、挖得深,可以实时监测民生痛点等问题。
一方面,发挥好大数据时效性强的内生禀赋。诸如“黄金4小时”原则就体现了大数据时效性高的基本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聚焦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痛点,实时监测和分析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的舆情信息,实时记录用户的上网和通信行为,实时分析网络词频热点,从而第一时间发现和应对就业、住房、教育、交通、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从社情民意大数据中及时感知民生痛点问题。
另一方面,利用好大数据多源数据挖掘的独特优势。针对扶贫、养老等需要精准定位特定人群的民生痛点问题,采用大数据技术汇聚多源数据,通过区域、年龄、性别等多个维度准确定位收入低、养老难等民生痛点问题的关键人群,从而“量身定做”提供个性化民生服务。同时,还可通过大数据的网络情感分析等技术手段,在民生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中广泛搜集民意,准确感知人民群众的正面或负面情绪观点,精确分辨民生问题的“轻重缓急”。
以大数据为脑,智能分析和研判民生痛点。大数据可以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利用海量数据做支撑,实现智能化预测、精准性模拟和科学化决策,以“数治”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创新民生痛点问题的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发展态势,精准预测发展趋势,实现预警与应急响应。大数据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推测,弥补决策主体依据自身经验或偏好建构问题的弊端,显著改善以往采样建模分析的准确性低和延迟性长等问题。其一,在医疗领域,通过大数据进行流感趋势预测,为传染病防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发区和流行趋势,让疾病预防和控制实现“用数据说话”。其二,大数据在就业方面也有充足的“用武之地”,既可以精准分析历史就业数据、行业发展趋势、就业市场供需情况,又可以智能研判求职者与招聘岗位的匹配度,从而架起求职者和招聘市场之间的“桥梁”。
另一方面,发挥大数据在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分配的“调节器”作用。通过大数据全面准确掌握民生资源分配现状,针对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民生痛点问题,在民生大数据“沙盘”上实现政策模拟预演,进行全方位影响因素评估,为相关资源分配提供解决方案和科学决策。其一,大数据能全面呈现教育、医疗等民生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帮助政府等相关主体找到教育和医疗等资源配置的最优解。其二,大数据可以通过分析交通流量的多源数据,让城市规划、环境治理等更具灵活性,从而优化交通布局和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指数”,增加公众“幸福指数”。
以大数据为依托,科学治理和消解民生痛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和公共服务等诸多民生痛点的治理,不仅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解决这些民生痛点问题,需要以大数据为依托进行实践应用,在数据驾驶舱中掌舵民生治理方向。而大数据在收集和分析各类民生数据时往往触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多元化和协同化。不同主体需要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和发挥民生大数据的价值,形成合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激发民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经济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意味着,发展是持续解决民生痛点的前提,高质量发展是破解民生难题的重要基础。具体而言,既要推动民生大数据产业发展,创新民生服务模式,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民生需求,还要聚焦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等民生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促进民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双赢”。
二是集聚民生数据的融合共享支撑能力。构建民生数据服务平台,需要创新民生数据共享利用机制,消除民生数据“孤岛”,以实现民生数据互联互通、按需共享、有序开放,进而搭上人工智能大模型“顺风车”,让民生数据在AI上真正跑起来。例如,通过实时归集、融合共享民生案例、民生诉求、民生投入等多源数据,构建动态民生地图,全方位呈现民生服务“晴雨表”。
三是拓展民生痛点问题的多主体协同能力。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痛点问题的现代化治理往往牵涉到多元主体共同协作,由此需要构建政府领航、企业创新、公众参与的共治机制,让数据流动更顺畅、更快捷、更安全。同时,提升跨行业跨部门协同能力,发挥民生大数据的公共价值,更好解决复杂的民生问题。此外,充分利用企业在数据利用、技术创新、资本供给等方面的优势,提升民生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不断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