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创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星歌》等经典歌曲,邬大为多次立功受奖。
□贾昭衡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风靡神州四十几年,成为一支经典军旅歌曲。
当年,歌曲词作者之一的邬大为将他最新创作的这首歌曲送到我工作的沈阳军区《前进报》副刊,我有幸“近水楼台先得月”,亲手编辑、发表了这首歌曲。《前进报》也因此成为国内最先发表这首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经典歌曲的报刊。
(一)
我与邬大为的特殊缘分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山庄……”每当听到文字隽永、旋律优美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的思绪便常常情不自禁飞向遥远的东北大地,追忆与这首歌曲及其词作者、我国著名词作家邬大为那段特殊的缘分。
1977年春,我幸运地由基层团级新闻干事,调到沈阳军区《前进报》主编“向前进”文艺副刊。在这个平台上,我有幸和军区内闻名遐迩的文艺界人士及后来陆续成名的作者经常打交道,比如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部电影里担任主角的贾六、第一个扮演雷锋的演员张玉敏、舞蹈《三千里江山》编导之一王曼力、歌曲《红星歌》词作者之一邬大为、《打靶归来》词曲作者王永泉、电影《黑三角》编剧李英杰、后来担任辽宁省作协主席的刘兆林、以作品《雪白血红》轰动神州的张正隆、因写出《长江之歌》歌词一炮打响的胡宏伟等。其中,与词作家邬大为老师的交往,更让我终生难忘。
在基层部队时,我就早闻邬大为的大名,他参与创作的《红星歌》《师长有床绿军被》等,曾一次次激发我和战友们爱军习武的激情。
我调到《前进报》副刊不久,邬大为老师就将他和魏宝贵、铁源等同事新创作的歌曲,送到编辑部来。邬老师个头不高,身材略瘦,每次见到我都尊敬地称呼“贾编辑”,倒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交到我手上的稿子,都誊写得非常工整。对这样一位名家,我崇敬之余,常常借机与他交谈一番,由此获益匪浅。
大约是1979年,朝鲜人民军歌舞团来到沈阳,为驻沈部队演出了一场。我看完演出,在剧场大厅碰到了邬老师,便随便聊了聊观后感,邬老师说:“人家的水平确实比我们高,不说别的,各个节目之间背景、灯光的转换,快捷利落,有条不紊,就比我们强好多……”
邬老师在文艺团体工作多年,他的评价中肯、专业,我由此受到不少启迪。
那时的《前进报》,是每期四个版的周三刊小报,所以副刊两周才有一个版,版面显得尤其珍贵。考虑到既要给众多名家提供平台,也要注意给新人提供机会,对邬老师送来的作品,我只能选择性地刊登,并坦率地向他作了解释,邬老师非常开通地说:“你千万不要为难,我送来的作品,觉得合适的你就用,不合适的不用就是了。”
总的来说,邬老师送来的歌曲,我采用了可能不到一半,可邬老师从不计较,创作了新歌,仍然会亲自送到编辑部来,这让我非常感动。
1978年底,军区前进歌舞团创作演出了大型歌舞剧《蝶恋花》。那天看演出,里面有首插曲《北斗星,亮晶晶》,我感觉歌词与旋律都很优美,很适合官兵传唱,便给第一词作者邬老师打电话,希望在副刊上发表此歌。结果,第二天,邬老师便将抄写得工工整整的歌曲稿子送到了我的手中。很快,这首歌发表后,便在基层官兵中传唱开来。
一天,邬老师又来到编辑部,送上一首新创作的歌曲后,又将厚厚的一本打印文稿递给我,谦虚地说:“这是我写的一个电影剧本,有空你看一看,怎么样?”
虽然《前进报》副刊各类文艺作品包括相声、快板都登,但他这剧本,少说也有四五万字,我当下便坦率地说:“我们副刊一个版最多装四千字,可能这电影剧本不太好用……”
邬老师赶紧解释:“这剧本我不是想发表,主要是想请你看一看,提点意见。”
这样一位名家的大作,要我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提意见,我实在不敢当,忙说:“邬老师,我这个水平,哪里敢给你的大作提意见呀!”
“不,你是内行,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邬老师仍然恳切地请求。大概在他看来,我编副刊见的作品多,应该能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
却之恐怕不恭了,我只好应承下来。抽空,我仔细读完了这部名为《哗变》的电影剧本,其内容是写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军队中成功组织兵变的故事。认真琢磨一番后,待邬老师再来编辑部时,我壮着胆子说出一些读后感。邬老师听得十分认真,最后表示修改时会考虑我的意见。
这部剧本的结局如何,我不太清楚,但邬老师为人谦虚、不耻下问的精神,让我至今难忘。
(二)
近水楼台先得月
大约是1980的一天,我在市内采访归来,同一个办公室编辑“党团生活”版的冷冶夫告诉我:“今天上午,歌舞团的邬大为送来一首歌曲,还用带来的小录音机放了一段,我听了一下,还不错。歌曲稿和磁带,他托我转交给你。”
我虽然没有录音机,却熟悉简谱,当下便认真审看起这首名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曲稿。很快,我就被优美如诗的歌词征服了。于是,迫不及待地按照简谱轻轻地哼唱起来。哼了一两遍,直觉告诉我,这是一首十分难得的军旅歌曲,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悠扬动听的旋律,更为意境隽永的歌词锦上添花。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将普通士兵为保卫“桃花盛开”的祖国、甘愿在“风雪弥漫”的边疆趴冰卧雪的伟大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显然,我们的基层官兵需要这样的歌曲!我当即决定,将这首歌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副刊中。
很快,这首歌不仅在军区部队中传唱开来,其他报刊也陆续发表,迅速风靡华夏大地。邬大为和老搭档魏宝贵及作曲者铁源作为军区的文艺家,让《前进报》近水楼台先得月地拿到了这首歌的首发权,成为全国最早发表这首经典歌曲的报纸。后来,邬大为也因此荣立二等功。
此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1987年,该歌获得全国“青年最喜爱的歌”评选一等奖。
(三)
首唱者不是蒋大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经典歌曲首唱者是蒋大为。其实不然,首唱者是前进歌舞团的歌唱家董振厚。
董振厚当年参加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并在其中领唱《救亡进行曲》,后来以演唱《我为伟大祖国站岗》闻名遐迩。可惜,他首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刚刚在国内产生影响,便不幸身患重病,于1985年54岁时英年早逝。之后,才由蒋大为续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名闻华夏。
1984年,蒋大为带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首次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这首歌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蒋大为用他那嘹亮的歌声感动了几代人。
邬大为老师介绍了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中苏珍宝岛之战后,他随歌舞团去北疆为官兵演出,曾看到巡逻归来的小战士就像雪人一样,摘口罩时直掉冰碴儿。他问小战士:“冷不冷?”小战士说:“冷得生疼,跟猫咬一样!”他又问:“那你最冷最苦的时候想什么?”小战士回答:“我在这里到处看到的是雪花,现在我的家乡马上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想到那片片桃花,再冷再苦也不觉得了。”
“我当时听后太感动了,我想我一定得把这个写成一首歌。”这就是邬大为创作这首歌的初衷。
这首经典歌词语言清新、质朴,有诗的韵味,全歌词押“a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美。一个“愿”字表现力极强,它道出了边防战士真挚的情感和心声,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四)
他仍是一簇盛开的桃花
或许,正是几年来真诚的合作,我和邬大为老师建立了一种超越作者与编者关系的友情。
1982年底,我调回家乡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工作,与邬老师失去了联系。但多少次,朋友聚会唱歌,我都会深情地唱起曾亲手编辑发表过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如今,1949年参军的邬大为老师已年过九旬,他已经发表各类歌曲1000余首,其中300多首获各种奖励,至今仍然在孜孜不倦地为中国音乐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邬大为老师不就是一簇盛开的桃花吗?春风里,他依旧绽放着迷人的风采……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