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愫 杨星星
一座城市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关键节点,标注历史新进程,开启历史新天空。
进入新世纪,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唐山,同样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难题,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交界点。
2010年7月和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唐山,作出“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为唐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
牢记谆谆教导,不负殷切期望。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落细国家发改委《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
■ 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
建强“大港口”,推进大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港口,是唐山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竞争优势。聚力打造大港口,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集疏运体系、发展港口贸易、绿色智慧平安港口建设、壮大海洋产业上升级加力,加快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是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必由之路。
14年来,全市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重要指示要求,迈出了依港开放的铿锵步伐,一幅以蓝色为背景的壮阔画卷在唐山大地徐徐展开——
从空中俯瞰,唐山港京唐港区25号集装箱泊位,岸桥吊具起起落落,车辆往来穿梭,尽管整个泊位看不到一个人影,生产却井然有序。
你一定想不到,泊位的指挥枢纽,位于千米之外的智慧码头控制中心。远程操控员只需轻拨手柄,便能调动无人岸桥将集装箱起吊、平移、落位,精准平稳地放置在水平运输车上;设定好路线,无人运输车即可将集装箱运送到指定点位。
这是京唐港区智能创新带来的震撼。
走进京唐港区智慧码头控制中心中控室,感觉就像进入了高级“网吧”。工作人员介绍,码头上分布的上千个感知器件就像“千里眼”和“顺风耳”,远在千里之外也能看得见、听得清;通过这套系统,泊位实现了岸桥、水平运输车、轨道吊的智能化作业,不仅效率提升,运营成本也有所下降。
“以25号泊位来说,每年节省的成本是730多万元,操作人员也减少了75%,每万标箱综合能耗也比国家标准先进值还低21%。”河北港口集团唐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小锐表示。
装上“智慧大脑”,激活“新动能”。2023年,唐山港全力推进各类型码头智能化改造升级,有序推进智慧港口建设。“15个智慧港口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780万元,基于5G技术的集装箱智慧码头创新应用项目、信息安全感知管理平台等一批智慧化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市海航局副局长罗同祯说,新技术、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唐山港增长的神奇速度,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8.42亿吨——2023年,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由2010年的2.46亿吨提升至8.42亿吨,继续稳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今年上半年,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3033万吨,同比增长3.54%,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聚力打造大港口,这并不是全部——
不断提升口岸能力能级。近年来建成矿石、煤炭、原油、散杂、LNG(液化天然气)、液体化工等生产性泊位144个,对外开放泊位80个,全港年通过能力达到6.58亿吨、236万标箱。具备接卸25万吨级至4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的口岸设施,拥有粮食、活畜、肉类、冰鲜、木材、水果、整车进口7类指定口岸资质,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港口功能不断完善,港口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不断拓展航线织密运输通道。目前全港拥有海上货运航线235条,通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建设环渤海“穿梭巴士”,覆盖东北、天津、河北、山东各主要港口,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达到47条,其中外贸航线7条。
加强陆海统筹,激发联动活力。今年上半年在张家口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新建2个内陆港,总数达到57个。1-6月份内陆港集疏运量633.74万吨,集疏运集装箱14.24万标箱,国际班列开行13列、运输货1430标箱。唐山港与内陆地区实现有机衔接、深度融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速升级。
一头联陆地,一头通江海。随着唐山港的不断转型升级,综合贸易大港的潜能正在加速释放,唐山对东北亚尤其是日韩企业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2023年10月19日,距唐山港京唐港区4号码头仅1.4公里,河钢集团、韩国浦项控股(POSCO Holdings)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联手打造的高端汽车板项目——河钢浦项汽车板项目顺利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41.25亿元,年设计产能达到135万吨,是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外商合资项目。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联系,贸易合作稳步扩大。成功推动松下产业机器、爱信齿轮、住友建机等重点在唐日韩龙头企业发挥“磁吸效应”, 实现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日本爱信8速自动变速器提产扩能项目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东北亚外资企业88家,形成了高新区和开平区两大日资企业聚集区。
此外,截至目前,我市与东北亚地区有贸易往来的企业541家,其中出口企业484家,进口企业113家。对东北亚地区进出口商品涉及818种,韩国为我市第一出口国,俄罗斯为我市第一进口国。2023年,全市对东北亚地区进出口212.87亿元,是2019年的2.48倍,4年年均增长25.53%。
■ 努力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打造“新工业”,激发新动能
今年4月初,河钢浦项汽车板有限公司营销团队收到了一家全球著名车企寄来的样品——由河钢浦项供应的第一批GA(锌铁合金)汽车板制作的汽车部件。这标志着河钢浦项顺利进入该车企的供应链体系。
新的材料供应商要进入全球著名汽车厂商的产业链,一般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而河钢浦项从竣工投产到首批产品供货,只用了5个多月。这既是河钢集团和韩国浦项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强强联手的杰作,也是我市钢铁产业提档升级的具体体现。
钢铁是唐山的地标型产业。
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我市近年来着力推动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从“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围绕打造全国钢铁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多措并举推动钢铁产业瘦身强体、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钢铁产业综合竞争力。钢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育链行动典型经验获国家部委联合表彰。河北省钢铁实验室落户唐山,聘请专家院士,针对8个主研方向开展技术攻关。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推动钢铁企业建立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8个,全市高附加值钢铁产品比重由2016年的16.12%上升至现在的40%。
与此同时,我市力促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提速提质,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等产业。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作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抓手,围绕“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种机器人研发总部基地、机器人应用创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全面推动机器人产业提质、扩量、增效。
在位于高新区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最新研制出的半自主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成为“明星”产品。“该款机器人具备半自主全智能化系统,机器人检测到烟雾、火灾时,能够迅速到达着火点,火焰定位系统控制炮头自动瞄准着火点,喷射水或泡沫进行灭火作业。”公司宣传部经理王志江说,公司不断推出适应用户和现场需求的新款机器人产品,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
冲咖啡机器人、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唐山市高新区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展陈了5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的产品和零部件。国家火炬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孵化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服务平台。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唐山发展的“新名片”。
探索“龙头企业+孵化”模式,我市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形成高新区机器人、丰润区轨道交通装备、玉田县印刷包装机械、开平区应急装备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仅次于精品钢铁产业的第二大主导产业。
2023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支持唐山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赋予了唐山更重要的使命。
持续开展工业强企“1+1+N”行动,出台“新工业30条”支持政策,工业和技改投资总量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居全省第一位。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开展链化升级行动,重点打造“4+4+N”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唐山作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获得国务院激励通报。
“新工业”正在有力推动唐山这座传统重工业城市加快转型,全市工业高端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为13.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全市规上工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9.1%和20.9%,比一季度分别加快19.3和7.3个百分点;绿色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1.0%。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氢气、锂电子电池、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增长26.1%、76.3%、70.4%。工业生产能耗降低,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9%,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下降6.9%。
■ 努力建成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
下好“一盘棋”,提速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按照总书记关于努力建成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精神,唐山积极融入这一国家发展大战略,在“大棋局”中找准位置、主动作为,与京津在产业、创新、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同城化发展、一体化推进方面不断提速。
协同发展,产业协同是关键。
焊花飞溅,打磨声此起彼伏,车间内有序码放着许多长短不一、粗细不同、曲度各异的钢管。在位于曹妃甸装备制造园区的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这是京城机电旗下北京巴威公司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新基地项目,于2020年10月在曹妃甸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项目承担了总部的全部产能,在超临界大容量、超高参数、超低排放大型电站锅炉的生产基础上,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光热等清洁环保设备及环保改造业务等领域的核心产品制造。随着国内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快速发展,自去年8月投产以来,企业订单不断。
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多重叠加,让唐山成为京津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唐山以京冀曹妃甸、津冀芦汉两大协同发展示范区为龙头,吸引了京津转移产业“组团式”进驻。
以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为例,其发挥首钢产业链的资源优势,成功引进巴威公司、首钢气体、厦门日上等产业链项目签约、开工、落地、投产,实现产业“抱团发展”。
推动产业“抱团发展”,既要迎合企业需求,也要精准补齐当地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空缺。针对已落户的26家央企、16家北京市属国企,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继续深挖其再投资意向,引导钢铁深加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氢能等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聚集。
2023年至2024年6月,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132个,总投资近1400亿元,完成投资300多亿元。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进展顺利,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66个,总投资200多亿元,完成投资近50亿元。
2014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900多个、完成投资超4000亿元,近两年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0余家。承接京津疏解转移项目个数、总投资和完成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
为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与京津对接,融入协同发展大局,我市深化与京津在交通、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健康养老、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对接合作,推动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倾力打造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沿海城市。
在交通领域,曹妃甸至北京动车开通、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唐山到雄安实现高铁直达,唐山正式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
在医疗领域,2023年4月1日起,唐山市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依托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完善与京津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转诊机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学科区域协作中心揭牌运行,谋划建设大钊医学中心,开通唐山与京津等地医疗机构的“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
在教育领域,唐山市引进京津高端教育资源,组建“京津唐基础教育联合体”,借力打造教育发展高地。目前,唐山市中小学与北京、天津优质中小学通过合作办学、结成联盟校或友好校、教师培训和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让更多的唐山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京津的优质教育资源。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先后在唐山建立研究院,深化“京津研发、唐山转化”,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唐山分园揭牌,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三期竣工,河北省钢铁实验室、河北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唐山,多方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
交通越来越便捷,就医越来越方便,教育越来越“高端”,唐山百姓感受变化的同时享受到协同发展的成果。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当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沿着总书记亲自指引的光明大道,唐山,这座英雄城市,抖擞精神再出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