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秦聪聪 济南报道
酸辣爽口的凉皮、清爽弹嫩的木耳、爽滑筋道的米粉……炎炎夏日里,这些食物都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美味。然而,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宋露露提醒,夏秋季节是米酵菌酸中毒的高发季,大家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容易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滋生、潜藏于这类发酵或泡发食品中的米酵菌酸,它的中毒病死率超过50%。
宋露露介绍,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
常见的容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的食物,包括发酵玉米面、酸汤子、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等谷类发酵制品,以及存放时间过长的湿米粉、凉皮等;变质的鲜银耳、泡发不当的变质木耳;变质的马铃薯粉条、甘薯面、甘薯淀粉等淀粉类制品。
“米酵菌酸无色无味、耐热性强,即使100℃的高温煮沸和120℃的高压蒸煮也无法将其破坏,正常的家庭烹饪方法难以消除,进食后仍可引起中毒。”宋露露提醒,米酵菌酸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严重者会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脑肾实质性器官损害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生活中应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呢?
宋露露提醒,在购买相关食材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并留意保质期等信息,同时认真观察产品的性状,看看是否出现霉斑、黑斑等异常;泡发时,要勤换水,保证泡发用水干净卫生,同时严格控制泡发时间,不食用隔天泡发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保存时,谷物食品储藏于阴凉通风环境,注意防潮、防霉变,购买的淀粉类制品要冷藏储存,最好在当天食用完。
宋露露提醒,目前尚无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病情及预后情况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
一旦怀疑发生米酵菌酸中毒或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尽快催吐以减少米酵菌酸毒素的吸收,及时前往医院救治。与中毒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