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随着“双碳”目标全面推进,新能源发展蔚然成风,乌鲁木齐也在不断“追风逐日”,以“绿电”赋能城市产业跃迁、精彩蝶变。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唐红梅)从风机制造到光伏产品生产,从加快风光基地建设,到加快氢能布局,再到硅基等新材料应用……
随着“双碳”目标全面推进,新能源发展蔚然成风,乌鲁木齐也在不断“追风逐日”,以“绿电”赋能城市产业跃迁、精彩蝶变。
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已经安装好的光伏发电设施场面壮观(无人机拍摄)。(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以“绿”为底
塑造新能源应用新场景
“叮,充电完成。”7月23日,在位于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钢公司)的换电站,一辆重卡电车5分钟完成了充电。
行走在八钢公司厂区道路,一辆辆新能源重卡汽车往来不断,运输物料或成品,而当车辆缺电时,可直接到厂区的多个换电站换电。
八钢公司从2022年投入绿色换电重卡清洁运输项目开始,主动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合作,推动新能源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截至2023年底,八钢清洁运输比例已提升到95%以上。
八钢公司还按照应“铁”尽“铁”、应“电”尽“电”的原则,制定出“铁路+电车”的综合清洁运输方案。适合铁路运输的大宗进出厂原燃料、成品,每年有1000多万吨采取铁路运输。
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正在润物无声地改变城市、改变生活。
走进甘泉堡经开区(工业区)信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GWh新型储能设备生产线,100余套新型储能设备正在做最后调试。调试完成后,将发往位于玛纳斯县的项目工地。
新型储能设备是由储能电池阵列、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储能逆变器等多个组件和80块350公斤重的锂电池构成,相当于一个超级“充电宝”,仅一块就能储存3440度电,够一个普通家庭用电两年。
“这批正在调试的新型储能设备,将发往国投玛纳斯10万千瓦/40万千瓦时储能配套40万千瓦光伏市场化并网发电项目,预计2024年下半年可并网发电。”公司生产厂长杨成说,新型储能设备可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助力新能源消纳,在用电高峰时放电,发挥顶峰调节作用。这样既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还可在城市和工业用电低谷时储电、高峰时放电,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同样,位于乌鲁木齐站翼展天地大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去年正式并网发电后,也为企业用电带来了便捷。
作为项目开发建设方,新疆申腾综合能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斌介绍,翼展天地大厦屋顶光伏系统利用闲置屋顶资源,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开发模式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装机容量543.78千瓦,该项目年均发电量约77万千瓦时,每天约3000度左右,可节省翼展天地大厦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20%的用电量。
风电是当今最环保的清洁能源之一,而“捕”风为电是乌鲁木齐的“强项”。
达坂城风能资源富集,被誉为“中国风谷”。中国第一个大型风电场在这里诞生,中国风电事业自此起步、步履坚定。截至2023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生产的风机矗立“中国风谷”。
去往达坂城的路上,总有大风相伴。沿途屹立起一个个“风车”,巨大的叶片迎风转动,将丰富的风能变成洁净的电能,送往千家万户。
目前达坂城区已建成风电项目43个,风电企业25家,装机并网发电306.16万千瓦。待今年5个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后,预计达坂城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6万千瓦,将更有力推动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比例。
以“绿”赋能
产业结构向“新”而行
领跑新能源,抢占新赛道,打造新高地。
乌鲁木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驶入新能源赛道的乌鲁木齐,依托新能源优势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近日,随着位于经开区(头屯河区)的新疆大航城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10栋厂房的钢结构主体封顶,预计一期项目年内投入运营后,将整合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上下游所需的配套零配件,以“组团”的形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作为项目投资方,新疆中科港产业园有限公司项目副总经理潘虹说,该项目紧紧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重点面向风电、光伏、储能配套产业“组团”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所需的配套,未来产业园都能供应。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积极推动风电、光伏、储能等产品率先实现本地化生产、商业化应用,逐步填补新能源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本月,隆盛达厂站一体化氢能示范项目建成投用,为乌鲁木齐形成制、储、运、加、用全过程氢能产业链条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乌鲁木齐是新疆首批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之一,正通过打通氢能源产业链,打造“风光绿电+制氢+储氢+加氢+氢能应用”的零碳闭环,已引进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氢能综合能源站、制氢工厂、氢能源重卡和轻卡生产等项目。
不久前,随着220千伏北沙窝西光伏汇集站并网成功,乌鲁木齐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11.5万千瓦,其中今年新能源装机容量新增517万千瓦。
记者从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了解到,在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1011.5万千瓦中,风电总装机容量543.5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468万千瓦,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锚定新疆建设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战略定位,乌鲁木齐积极融入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南风北光”资源开发利用,聚焦“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以规划为引领加速项目布局,加快建设米东区北部沙漠2000万千瓦级光伏基地、达坂城区和乌鲁木齐县1000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基地。
目前乌鲁木齐发电总装机规模和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速均位于全疆前列,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紧紧抓住能源资源这个最大的优势,立足“南风北光”资源禀赋,乌鲁木齐将有序推进获批的2000余万千瓦待并网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末,乌鲁木齐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
以“绿”成链
积蓄现代能源经济发展后劲
“风”“光”无限,潜力无穷。乌鲁木齐依托“南风北光”资源优势,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追风逐绿”的脚步更加稳健。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又叫太阳能电池板。在甘泉堡经开区(工业区)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每天约有2.5万块光伏组件下线。
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组件产品经理文浩介绍,光伏组件由电池片、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钢化玻璃、背板等材料构成,电池片是光伏组件的核心元件,主要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企业生产的590瓦光伏组件放在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年发电量约700度。
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技术攻关,在硅基新材料方面不断突破,生产出工业硅、多晶硅、电池片、光伏玻璃、光伏组件等,已打通硅光伏全产业链。
作为乌鲁木齐工业领域有分量的企业,八钢公司围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品,其中今年推出的一款光伏产业用制品,是八钢公司下属子公司八钢金属制品公司成功研发并生产的,名为光伏管桩用端板产品。
这款端板产品利用八钢中厚板轧制余料为原材料,具有高强度、耐抗震等优良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光伏管桩的安装与固定,预期目标实现年增量2万吨以上。
八钢公司董事长吴彬介绍,随着新疆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光伏管桩市场需求逐年上升。端板是光伏管桩的关键部件之一,疆内每年的需求量在4万吨左右,在进一步抢抓新疆光伏产业发展机遇方面,企业将通过引进产线、工序合作、产业链原料端整合、社会化委托加工等商业模式,快速、高效实现光伏管桩用端板的新产品运用到产业发展。
为了完善产业链,各区县也在积极围绕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延链补链。
今年5月,经开区(头屯河区)赴江苏溧阳招商,与3家新能源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补强完善乌鲁木齐锂电池等产业链结构,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新动能。
作为签约企业之一的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科技有限公司,将与经开区(头屯河区)共同筹建天山先进储能技术研究中心,打造全疆领先的研发创新基地、多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效成果转化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疆首家储能技术研究及新能源电池产业孵化平台类企业。
天目湖研究院副院长郑杰允说,企业将持续培育、引进正负极材料、电芯、电池包、仿真模拟及智能监测管理、电池回收等锂电池上下游企业,逐步延伸产业链长度、提升产业链厚度。
另一家签约企业是苏州储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可通过大数据技术、数字孪生、仿真技术等实现对新能源电池使用监控、寿命预测、动态扩容等方面的智能化操作。计划在经开区(头屯河区)建设储慧智能新疆工程中心,打造电池储能工况安全计算模型及高通量电池材料计算模型、构建远程运维中心和器件仿真算力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缩短新能源电池的研发周期,研发成本降低50%,研发效率提升2-3倍。
“链”和“企”相辅相成,双向赋能。乌鲁木齐牢牢把握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机遇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机遇,深挖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科创能力,提升自我造血、自主孵化产业链企业的能力,为新能源发展再添活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