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关巍
板桥先生,姓郑,名燮,号板桥,清代极具性格的文人画家,他这性格如同他笔下的竹诗、竹画,刚直坚劲,又悲悯善良。
板桥先生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曾主政范县、潍县,重视农桑,体恤民情。古人讲,诗言志。读他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衙斋卧听”的地点、动作来看,应是八小时之外的工作之余,不因“州县吏”在整个官僚体系中的位卑言微,依然想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志则泽加于民”,这样察民心、知民意、体民情的“父母官”,怎能不受百姓爱戴。
爱民心软,官场志刚。像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竹石》仅凭“咬、立、还、任”四个字,其性格特点和刚硬程度跃然纸上。即使花甲之年,去官卖画,板桥先生不后悔、不回头,专心于诗、书、画,着力于“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板桥先生的做人为官为人称道,在子弟教育上更是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身教以率,言教以理。他有一封写给弟弟郑墨的家书《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就是耐心叮嘱家中弟弟,教育子侄首要懂礼貌、讲规矩、有爱心。
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板桥先生自谦“微官”,却是在家庭教育上舍得投入,请塾师在家开门授课,既给自家子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又给族人邻里的贫家子弟提供了陪读的学习机会。而且,专门写信、专此要求,自家子弟以礼待人,为人处世“不可不慎”。
待人有礼貌,不直呼其名。对年纪大一些的同学称先生,年纪相仿的称兄长,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无论是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还是特殊天气下的汤水饭食,要尽可能地帮助同学。给同学提供帮助时,不可高高在上,要充分考虑到受助同学尤其是贫家子弟的情面,最好是“无意中与之”。“无意中与之”,就是在不经意间赠予同学,以免对方难堪。板桥先生不仅想得细,这句话也实在是好,最人性化,是真慈悲。
板桥先生又讲:“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就是说,自家子弟,尽己所能提供教育资源,成败全凭个人天赋和努力。假设陪读的那些个贫家子弟,如有“佳子弟”能学有所成,即得偿我愿,此愿“亦吾所大愿”。平常语,知真性情,见真伟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我们期盼多一些板桥先生这样的老竹,才会生发出更多更密更茂盛的百尺新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