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2024”在北京召开

“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2024”在北京召开
2024年07月23日 15:34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张蓝天 郑天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为期3天的“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2024”近日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论坛面向全国高校开放报名,经筛选,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40多位优秀学生参会。

开营仪式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表示,北大马院一直致力于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搭建一个开放、包容、高水准的公共交流平台,本次论坛为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提供了宝贵平台,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展和研究学理开拓了新的方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表示,北大马院举办聚焦于二级学科的专项论坛尚属首次尝试,这也标志着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向着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知识基础”主题,做了专题学术报告。结合学科学位点、教师队伍建设、论文发表、博士生论文选题等几个方面的翔实数据,他谈到,需进一步整合与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特色,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明确的研究对象、强化研究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构建成体系的学术传统、夯实学科的知识基础,以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彰显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在报告中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历史进程,首先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形成、翻译与传播等各方面,还涉及阶级斗争、国家理论等具体原理的本土化应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史、理论谱系、社会传播、基本理论、重大现实问题、海外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俭谈到,“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是中外思想接触史的普遍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根本上在于其契合于中国的实际需要、思想史传统,其真谛是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改造中国实际,由中国实际得出的经验和原则回升至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体现为一种适应现阶段中国国情和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提到,建党前后,留欧、留苏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留美学生群体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却显得复杂而微妙。部分留美学生仍在美国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转型与建设产生了独特影响,这为理解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论坛期间,参会学生围绕个人研究方向进行了汇报交流,并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进行学习实践。

闭幕式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来斌表示,希望新时代青年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进一步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据悉,此次论坛由“2024年度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研究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