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型销量增长45% 大众电动化未来:要市场,也要利润

纯电车型销量增长45% 大众电动化未来:要市场,也要利润
2024年07月20日 04:4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4年时间,在中国市场累计投资近840亿元推进电动化战略的大众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大众集团”)在华棋局掀开新篇章。7月16日,大众集团在华独资公司大众安徽首款新车ID. 与众上市。

ID. 与众只是开始,大众汽车计划至2026年,再推出4款包括SUV和轿车在内的新品类车型。所有车型都将在大众汽车位于安徽的智能网联电动出行中心研发和制造。

ID. 与众上市同期,大众集团公布了全球销量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大众集团在新能源市场取得积极成果。上半年,该集团在华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45%,超过市场增速。

不过,大众集团在其他区域市场遇到了电动汽车需求减弱的情况。需求放缓,外界传出,大众集团“将对其电气化战略做出调整”。虽然大众集团以“未来是电动化”回应否认了这一传言,但有来自集团内部的消息指出,大众集团倾向增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生产比重。

“这一动向暗示,即便是在积极转型的大型车企之间,面对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电动车型组合策略成为一种应对之道。”经济学家余丰慧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并非‘全球同此凉热’。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6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48.4%,同期美国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仅为9.7%,欧洲11 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3.1%。对于跨国车企而言,美国和欧洲市场依然是他们销量占比最高的市场。而在中国市场,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车企形成先发优势,两相对比,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跨国车企在放缓转型步伐,或用提高插电混动车型占比的方式,来修正电动化战略。” “汽车新四化”产业研究者、知行韬略合伙人杨继刚告诉记者。

在中国市场转型见成效

平衡销量、成本和利润,大众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大众集团”)非常关键。近日,大众集团发布全球销量数据,2024年上半年,大众集团全球总交付量为 435万辆,略低于 2023年上半年的 437万辆。

“ 现阶段,集团聚焦长期的战略目标,更加重视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而非一味牺牲利润、追求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新技术研发,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对于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大众集团方面表示。

在欧洲地区,大众集团的总销量同比增长了1.9%,达到193万辆,其中在西欧同比增长了2.3%,在德国本土市场,销量增幅达到了3.6%,而中欧和东欧销量则同比微降0.7%。

在北美和南美地区,大众集团销量增长显著,市场份额也得以扩大。其中在北美市场,大众集团交付了49.52万辆汽车,实现了7.9%的显著增长。在主要市场美国,销量增幅为3.0%。在南美地区,大众集团销量同比增长了15.4%,达25.53万辆,增长最快,尤其是核心市场巴西推动了销量的增长,增幅高达24.0%。

大众集团第二大市场亚太地区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8.2%,降至149万辆。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在中国市场,大众集团的交付量同比下降7.4%。

从数据来看,大众集团在北美、南美和西欧市场的销量增长几乎抵消了其他地区的销量下滑,特别是中国市场第二季度的大幅下降。

同期,全球范围内,大众集团旗下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 31.72万辆,略低于 2023年上半年的 32.16万辆。主要原因是,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交付量分别下降15.2%、15.4%。

虽然欧洲地区纯电动汽车的交付量有所下滑,但是西欧地区纯电动汽车的订单同比增长 124%,订单储备量略增至约 17万辆。 此外,大众集团旗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长约 17%,达到13.6万辆。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上半年,大众集团在华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 45%,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对于2024年全年,大众集团持乐观态度。得益于下半年多款重要车型的推出和产能提升,预计会略有增长。

发起A级车市场“护卫战”

A级车市场向来是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在燃油车的A级市场,大众集团一直是领头羊,但在目前的新能源A级车市场却不是。

当前的A级车市场正上演着“新能源进,燃油车退”的戏码。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依托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正重塑A级车市场格局,比亚迪更是凭借成本优势牢牢掌握新车定价权。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大众具备传统优势的A级车市场,大众看好这个细分赛道的发展前景,希望推出紧凑型电动车型。”大众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

“我们希望将这种势能和终端的成绩继续保持到新能源汽车领域。”贝瑞德直言。大众集团的目标是,在A级车市场,实现与中国本土对手同等的成本水平。

为了尽快达成这一目标,大众集团作出决定,在中国推出一个针对紧凑型入门级市场的A级车的CMP平台。贝瑞德介绍:“这个平台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度身定制开发的。”

同时,大众联合小鹏在电子电器架构领域展开合作,双方共同打造CEA架构,通过简化电气架构,大幅减少控制器数量,从而降低40%的成本。

据了解,CEA将首先应用于专为本土市场开发的平台,覆盖基于CMP平台、面向紧凑级入门市场开发的四款大众汽车品牌纯电动车型。

调整战术,实现战略目标

“一些新闻报道所说的我们将改变电动战略或者调整投资的说法均不正确,未来是电动化。”大众集团某发言人在采访时明确表示。

尽管大众方面否认了“大众对其电气化战略做出调整”的说法,但大众加码插电混动车型却是不争的事实。大众旗下核心电动汽车品牌ID近期宣布,随着电动汽车销售减速,它(市场)将需要更多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混动是个非常好的选择。这样让客户更加贴近纯电车型。”大众集团CEO奥博穆直言,大众将提高插电混动车型比例,“我们会根据市场的要求来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们三种不同车型的比例。”

“当前插混技术重归流行,插混技术因电池续航里程超过100公里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所以,对高尔夫或途观的插混车型寄予厚望。”大众欧洲一高管表示。

大众对这一改变的描述是通过“战术调整,实现战略目标”。

记者了解到,大众进行战术调整背后是,大众的电动汽车在中国以外的区域市场需求下滑。

据外媒报道,大众电动汽车只在中国实现增长,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出现下滑。同时,埃姆登工厂和茨维考工厂的产能利用率过低,临时工面临失业风险。

而在中国,大众瞄准的是一个增速接近70%的市场。中国插电式混动正在高速增长,超过纯电动增速。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6月纯电汽车累计242.5万辆,插电式混动汽车168.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5.8%、69.5%。

除了市场需求,生产成本或许也是大众集团“战术调整”的原因。杨继刚告诉记者:“相比产业链更加成熟的中国,欧洲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不完善。以某畅销品牌新能源乘用车为例,中国市场的生产成本为1.6万欧元,而同期欧洲市场的生产成本高达2.4万—2.8万欧元。但如果选择从中国进口,则又要遭遇欧洲刚刚宣布的高额进口关税。而产业链成熟,并非一日之功,在产业链并不成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选择插电混动的方式来进行战略过渡,也容易理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