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盛夏的繁华与宁静

大暑:盛夏的繁华与宁静
2024年07月18日 03:35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当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夏天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就到了。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此时酷热多雨,“旱云飞火燎长空,白日浑如堕甑中”,大地开启“湿热交蒸”模式,滚滚热浪席卷盛夏。

  《管子》曰:“大暑至,万物荣华。”俗语也云:“禾到大暑日夜黄”“大暑不暑,五谷不鼓”。高温和多雨带来的还有农作物的奋力生长,万物繁盛。水稻在田间茁壮成长,大豆开花结荚,棉花正值花铃期,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积蓄力量。

  在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农人们正紧张地投入“双抢”之中,抢收早稻、抢种晚稻,与时间赛跑,争取最佳的生长期。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酷暑盛夏,水分蒸发很快,旺盛生长的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十分迫切,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之说。

  大暑时节,雨热同季,雨量比其他月份多,我国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这时既要注意暴雨侵袭,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又要做好抗旱保收的工作。此时还是台风高发期,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强,也要特别防范。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节,枯草上的萤火虫卵化为虫,幽幽穿梭,点点微光闪烁夏夜;土地变得潮湿,闷热大地仿佛一个蒸笼;雨量充沛,每一场雷雨过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清爽之秋过渡。

  面对酷暑,古人以多种方式避暑纳凉,获得内心宁静。比如魏曹丕与好友“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用冷水浸泡瓜果解暑消夏;唐代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盛夏“躲”进山中,青峰叠翠,白云环绕,高树凉风,于此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清凉与闲适;宋代欧阳修“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将华美游船驶入荷花深处,赏荷、饮酒、纳凉,连酒杯也沾染了荷香;宋代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在柳树成荫之地,悠闲地纳凉休憩;明代瞿佑“竹床藤簟晚凉天,卧看星河小院偏”,月下小院,以最舒服的姿势躺在凉席上,晚风带来凉意,卧看星河灿烂……

  大暑节气,各地趣味盎然的民间习俗,主要体现了人们对身体康健的美好追求。例如,暑伏天,民间多有喝伏茶之俗,人们将金银花、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一起熬煮,喝下以达清凉祛暑、养心益肺之用;广东一些地方盛行将仙草做成消暑甜品,俗称“吃仙草”;鲁南地区的人们往往会“喝暑羊”,用一碗温热的羊肉汤带走体内的积热;福建莆田一带会将荔枝、羊肉和米糟作为礼品,在亲友间互赠,即为“过大暑”;浙江沿海地区有送“大暑船”的习俗,人们通过制作并运送“大暑船”,祈求五圣保佑一方平安、五谷丰登;台湾地区有大暑吃凤梨之俗,人们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可以有个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好兆头……

  在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里,让我们伴随明媚骄阳,在热烈盛夏中获得内心的宁静,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不远的金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暑 宁静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