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的风,终究吹回了老外家里

《意林》的风,终究吹回了老外家里
2024年07月17日 12:02 投资界

我们正在进入后全球化时代(post globalisation era)。

当TikTok、出海、美国选举成为刷屏关键词之后,越来越多人需要一次“赛博下西洋”。

我们希望带你穿越到地球另一边,看见那里的快乐、担忧与愤怒。

在旧时的中国街边,手艺人推着西洋镜,孩子们围着一个大箱子,花两分钱可以看十张外国图片。

而现在,我们想带你用旁观者的眼光,见证这个世界的千变万化。

这是“西洋哈哈镜”系列的*篇报道,我们聚焦了TikTok与YouTube上涌现的一大批“中国迷”博主。当你足够强大时,自有大儒为你写《意林》。

每个 90 后都读过的《意林》,在被读者们抛弃后的 2024 年,正式成为了黑色幽默的形容词。

在年轻人大本营 B 站搜索“意林”,就像翻开了一本尘封的笑话大全。

当人们对着这本老杂志鞭尸的同时,大洋彼岸的 TikTok 和 YouTube,正在上演着外国人对中国极尽溢美的《反向意林》。

万万没想到,历史的回旋镖最终又回到了我们手里。

01 意林鞭尸运动

如果不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意林鞭尸运动”,或许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自己是看着离谱鸡汤故事长大的。

从90年代到2010年这段时期,一种民间反思文学在中国极为时髦,其中的著名代表就是《读者》《意林》《青年文摘》。

这几本杂志,是灰暗的应试教育时光里,为数不多获得家长和学校认可的“善良课外书”。那些年的 800 字作文,不引用几个意林小故事就没那味儿了。

但谁能想到,如今再翻开这几本奇书,谁都忍不住哑然失笑。

起手先是用小故事彰显外国人的美德,包括且不限于日本人的匠人精神,欧洲人的诚信态度,美国人的创新思维。结尾升华处必要内省反思,为什么我们中国孩子思维僵化,不守信用,溺爱娇纵。

最著名的几则美文,网友们倒背如流,反复观赏。

比如“日本餐饮业规定盘子必须洗七遍”,一位中国留学生偷懒,被日本老板用试纸检测出清洁度不达标。在她狡辩之后,整个日本餐饮业都拒绝录用她。

当年的读者们阅罢频频点头:原来中国落后,是因为我们洗不干净盘子,还乐意撒点小谎。

著名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堪称要素过多的典范。

起因是中日两国孩子负重 20 公斤徒步 50 公里。

中国孩子的背包质量太差,所以他们可以趁机偷懒。而日本孩子哪怕生病高烧,也要坚持徒步不做逃兵。中国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吃光了干粮束手无策;而日本孩子能自己生火做饭,野外生存能力令人震惊。

最后的结尾更是画龙点睛:“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代中国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还记得当时的小学语文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全班同学羞愧难当,纷纷在课后随笔里写下了“一定要学习日本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直到长大后,看了和“勇敢坚毅”几个字毫无关系的平成废宅才知道,勤劳朴实的中国人还是太好骗了。

反思文学怎么能少得了来自北欧的佳话?

“芬兰公务员考试,试卷背后就有答案,但芬兰人从不看答案,一直考到考试成绩合格为止”,当年的读者们读罢纷纷感叹,怪不得芬兰这么廉洁,人们自觉做一个诚信的人。而我们国家的贪污腐败,都因为“恶小而为之”。

但事实上,芬兰公务员不需要考试,只要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就可以在政府官网申请了。

那时候的我们对美国素质教育充满无限遐想。比如“一个交换生在我家住了 7 天,我被这个美国女孩震惊了 6 次”。

一个美国女孩告诉这位作者,有一年暑假,父母们把十多岁的孩子送进原始森林,不给水和食物,没有床和帐篷,跟孩子们相约一周后来接他们。为了不挨饿,孩子们生吃抓来的老鼠。

在电玩城里,中国孩子只知道玩游戏,美国孩子却暗中观察,计算如何将游戏收益*化。结尾升华主题——女儿忧心地对妈妈说:“再这样下去,我们以后真的只能是给他们打工的。”

以及一代知识分子对欧洲古老的人文精神的仰望。

再比如意大利的一位上班族拒绝火车提速,因为他享受慢悠悠返回家乡的旅途,而火车太快,我们就无法欣赏眼前的美景。

“我们不赶时间,也不答应‘被提速’,我和我的家人拥有慢慢前行的权利,这个权利谁也无权剥夺,除非等我和我的家人都死后。”

长大后才知道,就欧洲火车那个速度,且不说动辄罢工晚点,就算提速也快不到哪去。

这样的意林小段子,几乎一人能背诵十个。

比如著名的“欧洲地铁上人人手里一本书,只有中国人刷手机”。

小时候直接被欧洲人的文化素养震撼,但去过欧洲才明白,地铁里手机信号只有一格,不看书只能大眼瞪小眼。只要 5G 信号一覆盖,人人手里都在刷 TikTok,哪有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

比如“德国人在深夜闯了红灯,第二天保险公司通知他保费上涨 1%,且全德国的保险公司都联网记录了他闯红灯”。

小时候都快被德国人的严谨精神和严格纪律吓尿了。去了一趟柏林才知道,全欧洲属他们玩得最野。

比如“爱尔兰是一个不允许离婚的国家”,还能按年限结婚,选择 1 年期就必须支付 2000 磅,选择 100 年只需要支付 50 便士。

实际上爱尔兰结婚证书明码标价,一律 10 欧,并无年限区别。

比如“日本学校锻炼孩子抗寒的能力,所以他们在冬天也坚持穿短裤短裙”。

实际上日韩人民都是在硬扛罢了,再冷也只能忍着。

比如“犹太人为了让孩子读书,给书的每一页都抹蜂蜜”。

长大后才明白,一整套的犹太人神话可能都要存疑。

比如“不丹幸福度世界*”。

现在上网一查,他们的吸毒率也排前几。

比如“幼年华盛顿怒斩樱桃树”。

实际上国父老家弗吉尼亚州压根没种樱桃树。

......

所有反思文学都长着相似的结构——

一个小故事开篇引人入胜,一个震撼结尾打动人心,一个结尾反衬令人深思。

那些年的鸡汤里,中国大人没有环保意识,没有契约精神,急功近利,思想僵化。中国小孩被过度溺爱,过度保护,频繁干预,最后变成了没有创新意识的做题机器。

对世界祛魅的过程无疑是漫长的。

在反思文学风靡的时代,大多数人还没有去看过外面的世界。

《意林》和《读者》就是一个*公约数的“窗口”。

不管是听说还是杜撰,最后指向的都是一个虚拟的目标。这个目标投射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想象: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理想国,那里的人们既有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又有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还有美国人的独立思考。

时过境迁,当人们真正目睹了西方世界的混乱后才发现,小偷和流浪汉已经占领了我们曾经美化过的天堂。

遍地流浪汉的纽约,再也没有“CEO 假扮乞丐考验年轻人”这样的童话故事发生。

02 反向“意林”占领外网

15 岁的小张不会想到,他在《意林》读到的鸡汤文学,到了 30 岁的时候,会由一群“外国大儒”来写。

这何尝不是反向的子弹正中眉心。

在 TikTok 上,中国幼儿园(Chinese Kindergarten)正在成为“反向意林”的主角。

画面中的中国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烹饪、编织、园艺、缝纫等技术。

这些目测不超过 5 岁的孩子们,独立完成洗菜、切菜、炒菜、洗碗的工作。他们甚至还会烙饼、扯面、烙馍、包饺子、摊煎饼。

稚嫩的脸上写满了 30 年的工龄,在人还站不稳的年纪已经掂稳了大勺。

这种水平的炫技幼儿园,在国内的抖音也是网红。

搜索“诸城青蓝幼儿园”“徐州徐海路幼儿园”就能看到这些外网视频的源头。

大部分中国网友也没见识过这种水平的幼儿园,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也送进去,每天下班,让孩子去厨房给自己炒俩菜。

但老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相信了——

中国孩子文能做饭做手工,武能跳绳打篮球。

每个中华儿女都熟悉的跳皮筋、跳大绳、翻单杠,在外国网友看来,都像是在进行 Chinese Kungfu 的热身操练,其中必然蕴涵着神秘的东方力量。

这下更解释不清了。

中国幼儿园还会对孩子们进行“专注力训练”。

下棋、编织、积木、益智游戏——在最吵闹的年纪,他们竟然能保持安静地做一件事,让许多外国家长纷纷破防。

让他们最震撼的,是中国孩子服从集体意识的高度纪律性。

到了午休时间,孩子们会自己上床睡觉,并且能够把脱下来的衣服叠好。午休时间结束后,他们会自己收纳好拖鞋,把秋裤扎进袜子里。

最精彩的环节,当然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反思时刻”。

“大部分美国小孩不会用煤气灶”

“美国小孩甚至不会自己系鞋带”

“美国没有这种幼儿园,因为家长会把对方告死”

“与此同时,咱们国家的幼儿园在学习睡觉”

“美国小孩在这个年纪不唱儿歌连名字都不会写”

“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我九年级的儿子(15 岁)今天把吃完的薯片袋扔了,我还夸他来着”

“我九岁的侄子甚至不会给自己从冰箱倒一杯果汁”

“美国一半的 Z 世代都不会做这些孩子们做的活儿”

“我们的孩子甚至不会使用洗手间,还会为一切事情焦虑”

“与此同时,美国幼儿园正在遭受枪击”

“我是一个费城的体育老师,我甚至没办法让小孩在他的位置待 30 秒”

最逗的还是这个:

“我很好奇,这些幼儿园怎么解决孩子的多动症和情绪障碍?”

“人家压根就没有这些病”

某种程度上,中国人正在成为西方人眼里的“战斗民族”。

从幼儿园说开去,外国网友开始对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抒发仰慕之情。

“这就叫做服从纪律,不像我们混乱的教育系统,我们纯属活该,好爱他们的文化”

“他们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他们*我们太多了”

“我迷恋他们的文化”

中式教育,从曾经的落后填鸭模式,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洋彼岸的教育神话。

一位美国网友意味深长地放出了一段中国中小学生收看的宣传片,片子的内容大家看一眼就能猜出来。

一位女生在书本和手机之间选择了手机,于是她成日打游戏刷抖音,最后上了中专,只能进厂拧螺丝,悔恨不已。时光倒流,她选择了书本,这次她没日没夜的学习,最后考上了好大学,进入了写字楼,用苹果电脑办公。

这位痛心疾首的美国网友写道:

“学校没有教给孩子染上网瘾的危害,严重的话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我们应该如何教导孩子正确处理与网络的关系?每个家长都应该是老师,每个家庭都应该是课堂!”

这下真让他学到精髓了。

他的评论区直接炸锅了:

“教育要趁早,这才是引领一个国家真正成功的方法”

“天啊,这就是中国不断进步的原因”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 TikTok 上围观中国的外国网友,只能算是理论派,对遥远的东方大国充满了向往。

而驻扎在 YouTube 的一部分外国博主,才是身体力行地为中国肉身辩经。

除了最近流行的“144小时特种兵”之外,还有许多旅居在中国的外国人,用实践行动证明中国的先进性。

比如英国网红 Jason,除了 YouTube 之外,他在抖音和 B 站也拥有一大批中国粉丝。他的主页已经被有关中国的视频铺满了,你能看到一行大大的“China is winning”——中国赢麻了。

他分别从地铁、基建、市容市貌、物价、流浪人口等等社会问题入手,论证中国如何全方位吊打美国——连中国人自己都想不出这么多角度的彩虹屁。

他来到深圳的地铁站,感慨这里设计得像科幻片电影里的场景,一个穹顶就让 Jason 看到了老家的教堂。

他的日常就是在中国各省之间辗转,拍摄他的所见所闻。

他在几个月前就乘坐过武汉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还去体验过武汉无人驾驶空轨。

有意思的是,他比旁边的中国路人都要兴奋多了,好像中国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已经对先进科技已经没有过多的惊喜。

都不用他张嘴,自然有人在评论区奉上金句:

“一个国家拍出了科幻电影,另一个国家把它变成了现实。”

“无人驾驶出租车如果放在美国,连零件都会被吃干抹净。”

Jason 的视频主旨,就是还原那个西方媒体宣传中被抹黑的中国。

在他的视频里,最常出现的一句话就是“meanwhile in USA”(与此同时,美国的情况是这样的)。

当中国基建发展到科幻片级别的时候,美国的社会环境已经摇摇欲坠。

最明显的就是地铁。

中国地铁几乎是目前世界上最干净的地铁,安保人员常年在岗,保洁人员随时随地用抹布清洁,如果不是高峰期,地板甚至亮得反光。

而著名的纽约地铁,是老鼠、流浪汉和疯子的流动宿舍,跨栏逃票是必备技能。

老话说得好,最会羞辱美国人的一定是英国人。

为了防止“黑子抬杠”,Jason 特地强调,美国人偏爱自己开车而不爱乘坐公共交通,是因为美国压根就没有公共交通。政府没钱建设,老百姓啥福利都享受不到,可不得开车去沃尔玛吗?

评论区的纽约市民现身说法,都要馋哭了——

好羡慕,中国地铁不仅没有老鼠和流浪汉,更没有突然把人推到铁轨底下的疯子。

公共场所也可以看出区别。

在中国的公园里,除了遛狗遛娃的,就只有跳广场舞的阿姨,甚至连一片垃圾都看不到。大街上也见不到吸嗨了的“丧尸”群体。

为了证明中国没有流浪汉,Jason 专门挑了一个偏僻的桥洞蹲了一个小时,最后发现自己才是*在这里徘徊的可疑人员。

而在美国的公园里,帐篷的床位要靠抢的,去晚了就不赶趟了。

不止是公园,在洛杉矶和旧金山这些大城市里,流浪汉几乎占领了美国的露天场所,随处可见大神们爆了一地的装备。左手是奢侈品商场,右手就是流浪汉的三室一厅。

Jason 的每一个视频都在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

因为这里没有枪支和毒品问题。

他向粉丝们展示,即便一个人夜晚走在小巷里,也没有奇怪的歹人或瘾君子冲出来攮你一刀或是请你吃一粒花生米。

他声明自己所处的也不过是贵州和昆明这样的非一线城市,治安和城市管理的水平已经拉爆整个西方世界。

中国没有流浪汉的原因,在 Jason 看来也很简单。

因为中国人勤劳,只要找得到工作,就不会躺在大街上接受嗟来之食。这是东方人高贵的尊严。

并且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更强,如果一个人落难,他的亲戚家人都会帮助他。

而他的拿手绝活,就是对着祖坟贴脸开大。

来自英国的 Jason,最擅长讽刺的就是 BBC 滤镜,甚至还即兴模仿了祖国媒体的拍摄技巧。

“媒体只想引导你相信他们想让你相信的,真实的中国需要你自己来看。”

在他的评论区聚集了许多开悟的外国人。

他们曾经一直坚定地相信中国是一片蛮荒之地,这里的人民贫穷愚昧落后,而越来越多的 YouTube 博主的百万播放量视频,让他们发现“落后的竟是我自己”。

尤其当自己的国家一片狼藉的时候,彼岸的干净祥和,显得尤为刺眼。

评论区有人破防,有人羡慕。

“作为美国人,我很羞愧自己的国家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

“一个国家教孩子们学数学,另一个国家教孩子们有多少种性别,只能说美国人自己活该。”

“这里没有流浪汉,没有大喊大叫的人,没有吸毒的瘾君子,没有枪支,没有焦虑症。每个人都很轻松平和,政府关心人民的生活,这明明是发达国家该有的样子。当你踏上一片新大陆,*注意到的就是这里的基础建设,中国*了我们一千年。”

甚至有人的党性越来越强,聆听到布尔什维克的召唤。

“中国政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美国政府只为了政客和富人服务。”

“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中国:为人民服务。”

那些在中国生活的老外们也纷纷现身说法。

在上海生活八年的意大利网友说,“中国就是*的国度,只有亲自看到这里的公园、街道、公路,感受到这里的创新、教育、公共交通、政府服务,你才知道西方社会制度的全面失败。”

一位来自德国柏林的网友感叹,自己过去的 45 年里游历了许多国家。

不止是美国落后于中国,而是整个欧美未来都将要落后于东亚与东南亚。

当天平开始倾斜,所有曾经的殖民国家都将走向衰败,而那些曾经贫穷的国度将会迎头赶上。

只要你在外网搜索中国,就能看到许多两极反转的“魅力意林时刻”。

一位澳大利亚博主在广州游玩的时候,在路边咖啡店买了一杯咖啡。

她使用微信支付把钱转过去,还没发出“收款到账”的声音,对方就让她拿着咖啡离开了。

她目瞪口呆,她对着镜头说,自己感受到了一种她从未感受过的信任。

一位外国男子,在深圳点了一份美团无人机配送的星巴克,用视频记录了整个过程。

回到酒店后,又遇到了负责送外卖的智能机器人,兴奋得猝不及防。

“今天的中国就是我们在 1990 年代想象中的未来世界”。

一位黑人小哥,在独自去上海旅行的过程中,收到了无数来自民间普通人的善意。

小学生主动用英语和他搭话,中年人流利地给他介绍上海的建设背景,大家友善亲切得像另一个次元的人类。

一个白人女生在上海虹桥机场的行李传送带上看到了可爱的泰迪熊,以及帮人们把行李摆放整齐的工作人员,她大为震撼。

这样的*文明场景,似乎只会在《意林》中的日本发生。

在美国主流媒体探讨“中国经济衰退”的视频下面,能看到许多美国网友阴阳怪气的评论。

“每周一三五,中国经济崩塌论;每周二四六,中国威胁西方论;周日休息。”

“媒体天天报道中国完蛋了,但我们看看洛杉矶的 Skid Row 贫民窟,费城的肯辛顿街区,波特兰的帐篷大本营......不觉得奇怪吗?”

无论是旧金山的大街上,还是 YouTube 的评论区,捕捉一个愤懑的美国人,变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03 寻找理想国

“为中国辩经的大儒们”也只是说对了一半。

他们目之所及的发达与整洁,背后需要巨大的人力成本维持。他们享受的是结果,而我们参与的是过程。更广大中国人面对的困境是他们接触不到的月之暗面。

一代中国人曾经的反思文学,是因为信息差的劣势以及对西方理想国的美化。

但在这个资讯异常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外国人成群结队地猛打方向盘,调转车头赞美中国,一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现实世界的下沉。

当星条旗在空中凌乱的时候,灯塔国的老百姓也要傻眼。

我们曾经倾慕过的人文素养与社会文明,被难民问题、战争问题与性别议题淹没,留下了自由主义高歌猛进后的余烬。

西方世界曾经引以为傲的人文教育,如今正在逐步退化。

根据 2023 年发布的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联邦标准考试”(NATP)的考试成绩,美国 13 岁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已降至几十年来的*水平。根据媒体报道,疫情期间的远程教学使美国学生的数学和阅读进步倒退了 20 年,并扩大了贫困儿童和富裕儿童之间的成绩差距。

13 岁学生的阅读平均成绩为 256 分(满分 500 分),数学平均成绩为 271 分(满分 500 分),低于三年前的阅读平均成绩 260 分和数学平均成绩 280 分。

上一次 13 岁学生的数学成绩如此低还是在 1990 年,在阅读方面的滑落则是在 2004 年。

正如美国网友所说,学习种族问题和性别问题,取代了本应学习的基础常识。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 K-12 教师的调查显示,大约 50% 的公立学校 K-12 教师认为学生不应该在学校学习性别内容,大约三分之一的老师认为学生应该了“一个人可以选择与自己生理性别不同的性别”,14% 的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学习“性别取决于出生时的性别”。

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你一定刷到过许多在外国的街头采访。

当主持人问起一个欧美国家的年轻人,二战时是哪个国家偷袭了珍珠港,得到的最多回答是“美国”。二战时是哪个国家闪击了波兰,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俄罗斯”。

其他问题包括“三角形内角和多少度”“人体体温是多少度”“哪个国家被原子弹炸了两次”“本拉登是哪国人”,也收获了除去正确答案以外的各种回答。

曾经我们以为他们只是数学不好,其实他们的地理和历史更差。任何一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小孩看了都忍不住发出“优势在我”的笑声。

许多美国中学教师现身说法,七年级的学生连最基础的句子填空都做不出来,八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还停留在加减法。

甚至有一位美国女孩发 TikTok 吐槽,自己长到这么大,*次知道阿拉斯加并不是一座岛,而是一块和加拿大接壤的土地。

这些地理知识并没有人教过她。而她从小到大看的地图,就是一张美国本土地图。

这就像一个奇妙的隐喻:直到现在,他们才开始睁眼看清外面的世界。

西方民众对中国的无差别追捧,一部分是发自内心的惊奇,但难免还有另一部分“空想桃花源”的无奈。

那个NG曾经在文章中分别介绍了美国中下阶层的生活现状与流浪汉群体的讨饭日常。在诞生过科技巨头的土地上,仍然有人为了一块披萨大打出手。

人们先是不满,然后是愤怒,最后将目光转向了东方。

于是戏剧性时刻到来。

“开放是最*的阳谋”,无论多么天衣无缝的中国阴谋论,都顶不过一纸144小时签证政策。

一位欧洲人来到北上广旅游之后,震惊于中国的基础建设和电子支付,他告诉我,他不敢相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会有任何烦恼。在他短暂停留的十几天里,接触不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滤镜就变成了最终的答案。

曾经的第三世界,现在的科幻帝国——对中国的两种极端想象,都是由同一群人构建的。

所谓的文明、先进、发达,都是一段动态变化的过程。

巴黎有卢浮宫,但地铁里常年弥漫着尿骚味;纽约有华尔街,也有和老鼠共枕的流浪汉;巴塞罗那有圣家堂,但街头小偷的技术也防不胜防;加州有硅谷,但想在急诊室排队,等排到你的时候伤口都愈合了——而这些问题,竟然在中国都能找到解决方案。

每一个民族,都会在自己低沉的时候,忍不住眺望一个完全弥补自身缺点的理想国。那里的幸福指数高到天上去,家家富足美满。那里的科技发达,人人都有机器人管家。

当人们的心中装满了愤怒、迷茫与不满,到处都可能是灯塔。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那个NG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日本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