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街”南京东路上的建筑往事

“中华第一街”南京东路上的建筑往事
2024年07月12日 22:3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中华第一街”

南京东路上的建筑往事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工商业的发展,上海逐渐奠定了中国商业中心和东方大都市的地位。南京东路是上海最早的商业街,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国际化的视野和不断创新融合,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南京东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这里的历史建筑见证了南京东路从一段乡野小路发展成为“中华第一街”的历程。

1930年代的南京路鸟瞰

南京东路的形成

早在1851年南京东路就已修筑,时名花园弄,后不断扩建并更名。20世纪初,英籍商人哈同创办了哈同洋行,购买了南京东路的大片土地,用铁藜木浸以沥青喷上柏油铺成马路,这就是南京东路的雏形。

在南京路的发展过程中,哈同一方面把地皮租给前来上海开设百货的商业巨子,在南京路上建起一座座百货大楼;另一方面,他自己也亲自参与到南京路多处地产项目中,这些建筑留存至今,许多都已成为繁华热闹的南京路上的地标。今天我们将以此为线索,阅读这些历史建筑。

南京东路99号

南京东路99号,现为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办公场所。

大楼现状

这栋大楼建成于1937年,原名“迦陵大楼”,由德利洋行和世界实业公司设计,陶桂记营造厂承建。

该建筑造型简洁且强调垂直向上的竖向线条,是典型的折线型摩登风格,建筑轮廓为台阶状造型,压顶配几何图案纹饰与线脚。外墙斩假石饰面,勒脚部分为花岗岩。建筑的用地范围比较狭长,沿南京东路的主入口立面面宽较窄,而沿四川中路的界面较长,非常利于折线型摩登风格的形象呈现。

折线型摩登风格的立面设计图折线型摩登风格的立面设计图

建筑的平面布局设计定位为银行办公。客户从西侧主入口进入,中央为二层挑高的公共空间,两侧为等候室和收银服务柜台。南立面的出入口可通往二层以上的办公区域,仅由银行工作人员进出。

大楼首层平面设计图大楼首层平面设计图
大楼各层入驻企业 来源:1947年行号图大楼各层入驻企业 来源:1947年行号图

该大楼建成初期,美商大通银行入驻,抗战胜利后,一层被分隔成写字间对外出租。1950年,大楼作为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的办公使用。

如今,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的入驻,则是大楼金融商业功能得以延续的又一例证。不仅见证了金融业的繁荣和发展,也见证了城市经济的更替和时代变迁。

南京东路114-142号

南京东路114-142号,现首层为商铺,上部为住宅。

大楼现状

这栋大楼建成于1906年,由英商爱尔德洋行设计。大楼建成后主要作为商用,底层为商铺,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朋街女子服装商店和内山书店分店,二楼则出租写字间,三楼出租住宿。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大楼接纳了许多避难的人,大楼的主要功能开始由“商用”向“住宅”转变,直至今日。

整个建筑呈现安妮女王文艺复兴风格特征,清水砖墙立面,层间饰有水平分割的白色装饰腰线,大楼顶部设有巴洛克山墙老虎窗,两侧饰有巨大的卷涡,山花上的壁柱采用爱奥尼柱头,延续了文艺复兴风格的细节特征。立面各层窗券皆不相同,层间设有内凹阳台,细部装饰均以几何形体为主,整体立面风貌显得简洁大方。

20世纪30年代的大楼

南京东路257号

南京东路257号,现为商业用楼,由华为全球旗舰店租用。

华为旗舰店入驻南京东路257号

这栋大楼建成于1935年,原名“哈同大楼”,由德利洋行设计,陈永兴营造厂承建。哈同大楼建成不久,知名老字号老介福绸缎局就迁入哈同大楼底楼,并占据了转角最有标识性的位置,经销国产高档丝绸和外国进口呢绒、丝绸品。随后,德商西门子电机厂上海代表处迁至哈同大楼四楼办公。

20世纪40年代的哈同大楼

老介福绸缎局广告

大楼的造型简洁,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国际式商业建筑。建筑立面在城市道路转角处呼应与道路的关系,做圆角处理。大楼首层为店铺,橱窗立面通透,室内层高将近6米,局部还设有夹层。

建筑效果图建筑效果图

(建筑月刊)

首层室内局部设有夹层

大楼北侧写有“哈同大楼”的主入口是二层至五层办公区域的入口,办公空间南北两侧均为中走廊双边房的格局,靠走道外侧的办公空间通过立面玻璃窗直接采光,靠走道内侧的办公通过建筑中央的大内院采光。六层设计了包括了卧室、起居室、厨房等房间的居住功能,为员工宿舍和旅馆功能预留了设计条件。

写有“哈同大楼“的主入口

2-5层拥有大庭院的

办公写字间

六层平面以居住功能

为主

本次华为旗舰店入驻,是南京东路步行街向东拓展项目中首发亮相的民族品牌。这不仅成为历史建筑适应性更新的典范,更是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一种创新尝试,在保留建筑原有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科技产品的展示,让这座老建筑焕发出了新光彩。这种“新旧融合”的方式,不仅让历史建筑的生命力得以延续,也为城市的传承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大楼现状

南京东路353号

南京东路353号大楼,现为353悦荟广场。

353悦荟广场日景及夜景

这栋大楼建成于1932年,原名大陆商场,由庄俊和罗邦杰设计、公记营造厂投标承建。

20世纪30年代的大楼

该建筑整体带有装饰艺术派的特征,强调立面的竖向线条感,窗户顶部窗楣上方配以放射状折线纹饰。从建筑体量看,沿南京路7层,沿山东路加上塔楼达9层,梯度起伏,错落有致。大楼整体平面在沿街作周边式布局,中间有天井,改善了室内采光和通风。中间辟“丁”字形通道穿过的过街楼叫佛陀街,可通向南京路、九江路和山东路。

大陆商场与佛陀街

1947年

行号图

开业之初,建筑功能定位为大型商场,集三百多家店铺、写字间、屋顶花园、跳舞场、菜馆、俱乐部、影戏院、小型高尔夫球场等为一体。一至三层为商铺,四层以上为写字间。1933年,上海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商场开幕。中国国货公司以“中国人应用中国货”为号召,经营各类国货商品四十余类,营业情况蒸蒸日上,这使得中华国货产销协会充满信心,计划将“上海模式”推广至全国各地,进一步打开国货销路。

中国国货公司

1938年,大楼改名为慈淑大楼。在这一时期,各类学校在战火中被肆意破坏,慈淑大楼成为上海的“商场学校”之一。圣约翰、之江、东吴、沪江、圣玛丽女中、辅仁、建华工校、文生氏英专、正则会计学校、上海夜中学等学校纷纷进入楼内教学,场景蔚为壮观。由于学校众多,大楼内的校舍空间有限,各学校只能安排上下午交替上课。连带有理化仪器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也是联合使用。1945年,在沪江学校的《沪江年刊》中,描述了慈淑大楼的学习时光。

《沪江年刊》中描绘慈淑大楼学习的情景

1956年,慈淑大楼更名为东海大楼,全国最大的新华书店迁入后,又叫南东大楼。1996年改建为东海商都。1999年改为友谊欧洲商城。2001年改为友谊百货。2014年改为353悦荟广场。

入驻新华书店后的情景

(点击查看作为友谊商店的情景)

结语

如今,南京东路打通了最后百米,从人民广场一直延伸至外滩,形成了一条繁华而连贯的商业走廊。百年来,这里的商业不断更迭,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南京东路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未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南京东路将继续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商业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大家也应该更加珍视和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建筑月刊、黄浦记事、能看见微信公众号,部分实景现状照片由许一凡、刘文毅拍摄。– END

供稿:市历保中心、上海都市再生实业有限公司

编辑:张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建筑 设计 南京路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