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贝壳财经
正文
一、双碳要闻
A、政策速递
1.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最新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7月8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2022年、2023年CCER项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我国从2006年开始便发布减排项目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从最初用于《京都议定书》下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项目开发,到为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量项目开发提供参考。
零碳解读: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启动,作为发电类CCER项目开发和减排量计算的重要工具,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需及时更新,为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类项目开发和减排量计算提供参考,以适应最新政策中对新能源发电减排量的计算要求。
2.《北京市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7月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北京市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提出,重点碳排放单位使用北京市行政区域外项目产生的全国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市生态环境部门确认的该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2.5%。
零碳解读:作为碳市场的重补充和组成部分,自愿减排市场不仅可以调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有助于推动更多行业和企业参与到减排行动当中。此次,《北京市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是在全国碳市场法规日益完善背景下修订的,同步了最新的抵销和交易规则。
3.山东:到2025年全省锂电池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7月8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发布《山东省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锂电池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27年,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完备,构建绿色、高效、智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生态。
零碳解读:锂电池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锂电池产业已成为各地抢占新能源赛道的重要方向。此次,山东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发展涵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电池制造、终端应用、拆解回收等的全产业链条,这将助力山东锂电池产业生态的发展。
B、行业动态
4.我国绿电交易爆发式增长
近日,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成功上线运行之际,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电绿证平台,广东能源集团、深圳能源集团等654家经营主体达成2482万张绿证交易,折合电量约248亿千瓦时。这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单批绿证交易,也是广东首次与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的新能源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跨区域绿证交易。
零碳解读:随着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规则的完善,以及企业对降低产品碳足迹意愿的提高,绿电绿证交易规模逐步提高。此次,广东实现跨区域绿电绿证交易,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跨区跨省绿电绿证交易规则,助力西北地区绿电消纳。
5.上半年国开行1541亿元贷款流向能源电力领域
近日,据国家开发银行消息,今年上半年该行向电力、油气等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发放贷款1541亿元,重点支持新型电力系统,以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油气“全国一张网”织网组网,以及能源储备等领域发展,助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零碳解读:随着我国新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电力和传统能源清洁化改造需求巨大。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可以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推动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6.远景投建欧洲大陆首个零碳产业园
近日,由远景动力建设的西班牙超级电池工厂开工,该工厂是依托欧洲首个零碳产业园。该产业园基于新型电力系统与数字操作系统,在打造零碳动力电池超级工厂的同时,未来将培育更多绿色新工业产业生态。
零碳解读:零碳产业园是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对降低工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据悉,这是远景在鄂尔多斯落地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后,首次将零碳工业园区解决方案带到欧洲大陆。
C、国际看点
7.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高出1.5摄氏度预警线
7月8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公报说,截至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高出1.5摄氏度。公报数据显示,自2023年7月以来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工业化前平均气温高出1.64摄氏度。
零碳解读:近年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高温、干旱和强降雨逐步成为常态,并严重影响着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这充分表明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效益正加快演变,全球应采取更多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8.德国投建全球首个浮式绿氢制造再存储装置
近日,挪威浮式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供应商与欧洲能源基础设施领域中型公司、德国私人融资液化天然气终端运营商签署协议,将在德国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小镇建设浮式氢气进口终端。这将是世界首个浮动绿氨裂解装置,每年生产约3万吨氢。
零碳解读:近两年,德国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推动各类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作为理想的未来能源,氢能已被世界多数国家作为推动自身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此前,德国便宣布将新建氢能发电厂或将燃气发电厂升级为氢能发电厂。
D、数据透视
9.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
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
二、专题碳讨
新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下发电减排项目增长前景如何?
7月8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2022年、2023年CCER项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我国从2006年开始便发布减排项目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从最初用于《京都议定书》下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项目开发,到为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量项目开发提供参考。
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主要用于发电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和核查过程中计算项目减排量。2006年到2019年之间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公布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此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于2023年11月集中发布2020年、2021年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今年7月发布的2022年、2023年CCER项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作为CCER项目开发和减排放计算的重要工具,最新公布的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透露出我国在发展清洁电网上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以及在电网日益低碳化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减排项目开发还具有多少潜力和发展前景。
1.全国CCER市场重启后,新能源发电减排项目需要新的参考因子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形成了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2021年,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首批只纳入了电力行业2162家发电企业,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随着控排企业减排和履约需求增加以及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深入,自愿减排市场的需求高涨。
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自愿减排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各环节作出规定。随后,生态环境部又发布了第一批CCER方法学,分别为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和红树林营造。其中,就包括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两个新能源发电领域。
今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启动后,CCER项目开发各项政策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快完善,作为发电类CCER项目开发和减排量计算的重要工具,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需及时更新,为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类项目开发和减排量计算提供参考,以适应最新政策中对新能源发电减排量的计算要求。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及第一批CCER项目方法学的要求,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类项目减排量产生时间应于2020年9月22日之后,且在项目申请登记之日前五年以内。因此,公布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是全国CCER市场重启后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减排量具备额外性的关键支撑。
2.电网含碳量不断降低,三北地区新能源发电项目减排量潜力较大
新能源发电项目开放的减排量是指新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由项目所在区域电网的其他并网发电厂进行替代会生产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减去建设新能源项目本身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便得出项目的减排量。
由此可以看出,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越高,那么该区域内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可开发为减排量的潜力就越大,新能源发电项目所能额外获得的环境价值就越多。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公布的我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数据,2023年我国各区域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相较于2019年均有所降低,也就是说随着新能源装机和并网发电的快速增长,后续新能源发电项目可开发为减排量的空间就越小。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3年我国西南地区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最低,而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相对较高。这也意味着同等条件下,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新能源发电类项目能开发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并在全国CCER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图1:2019年减排项目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结果
3.碳市场扩容背景下,CCER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今年以来,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推动下,全国碳市场交易日益活跃,碳价不断攀升并突破100元/吨,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准备工作日益加快。这些都将刺激全国碳市场及各行业企业对CCER的需求。
而最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方法学都对CCER项目提出了高要求,这意味着CCER方法学可能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增加更多的行业范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兆瓦级规模以上太阳能热发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为588兆瓦。其中,并网太阳能热发电机组容量570兆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3189万千瓦,装机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与此同时,市场上CCER需求缺口巨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国家暂缓受理CCER项目,CCER备案量累计5300万吨。经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和第一个履约周期的清缴抵销,市场中剩余的可流通CCER数量不足1000万吨。
按照清缴碳配额可用CCER抵销上限为5%来计算,全国碳市场仅纳入电力行业,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对应的CCER需求理论上限约2亿吨。未来,碳市场扩容后市场预测CCER的需求有望增长至4亿吨。按50元/吨保守价格计算,未来全国CCER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以上。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王心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