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3日13时开1孔泄洪后加大至3孔、5孔、7孔再减少至5孔,再到6月29日由5孔减少至3孔……如此频繁“切换”泄洪流量,在新安江大坝建成60多年来还是首次。
“今年梅雨季,新安江水位最高达107.25米,逼近108米的警戒水位。数字化、精细化的流域和库区雨量预报,为统筹泄洪流量和发电流量,尤其是水库及时调度,削峰、错峰,确保水库和下游区域防汛防洪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新安江水库现场调度专家组组长范波芹告诉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马辛宇。
马辛宇自6月23日赴新安江现场开展服务,直到6月30日雨势减弱,见证了每一次调整泄洪流量背后的决策过程:“一个重要的依据是本地和上游雨量的变化,通过雨量和预报结论来计算入库流量,然后再换算成水库水位信息,综合判断是否泄洪、多大流量泄洪,泄洪时水库下游如何防洪等。”
在省气象台流域雨量预报的基础上,省气象局水文气象服务团队利用全省组网雷达精细化监测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利用新技术,对水库气象条件进行精准预测和分析,构建定制化、精细化、数字化服务产品体系。
在业务模型与流程数字化方面,团队通过细化水库调度应用场景研发相应的气象服务产品,并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搭建新的业务系统来提高水库服务效率。
得益于浙江高分辨率快速更新同化系统的发展,降雨监测和预报精细化水平得以提高。“全省水库降水产品网格精度可达3公里,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每小时可发布一次水库定量降水预报。”水文气象服务团队负责人朱占云说。
不仅是新安江水库,针对浙江全省大大小小几十个水库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已经全面铺开。“依托浙江省数字化平台建设成果和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水文气象服务通过‘云+端’技术体制实现气象、水文多源信息的快速提取和汇集,为水库气象预报工作提供了高质量、高时效的数据产品支撑。”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李伟介绍。
从刚入梅的重要天气报告,到降雨集中期、关键期的定量化和过程最大(小)雨量预报等全流程的产品,都已成为新安江、紧水滩等大型水库预测洪水形势、洪峰流量,作出降低水位、腾库蓄洪以及错峰、拦洪等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
每年梅汛期的“最后一场雨”,对水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错过,大规模储水应对高温天便只能“等风来”。水文气象服务团队充分应用全省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水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水情雨情一张图、降雨水位过程演变、上游强降水监测告警等一系列数字化场景,将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等30多座大中型水库雨量预报产品以可视化形式展现出来。
下一步,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将进一步统筹优势资源,重点打造水文、交通、能源等领域服务平台,强化气象科技支撑,以精细化产品赋能行业发展。
(作者:简菊芳 责任编辑:苏杰西)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