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发帖称,她的父亲在某直播间花9999元,下单了号称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的马首。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在直播间能买到?还不足一万块?然而事实上,这类“一眼假”的假古董直播间骗局,正在掏空许多老人的钱包,一些老人深信不疑,甚至不顾反对疯狂下单,家里闹得鸡飞狗跳。
老人沉迷直播间收藏品消费
在广东湛江工作的王梅,因为舅舅沉迷在收藏品直播间消费,专门建了一个维权群,目前群里已有86人。
“怎么让父母意识到被骗了,是最令那些群里子女头疼的问题。”王梅说,每个群友背后都至少有一位在收藏品直播间疯狂下单的老年人。目前只有不到5个老人“出坑”,更多的是坚决不认为自己被骗了,不仅做着发财梦,而且听信主播说的“阻拦你不让你买的都是坏人”,因此和家人发生了不少冲突。
山西太原的王军近来头疼不已,两年前起,他父亲就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各种收藏品直播。“主播推销一套99元的邮票,说到时候600万元上门回收,我爸就信了,立刻下单,这种东西买了一屋子。”王军说,他父亲关注了三四百个做这种直播的账号,两年多来,他把自己开洗车门市挣的钱、养老金全用来买藏品,花完后又开始四处借钱。
“我们兄妹几个劝过无数次,一点儿用没有。有一次给他手机开了个青少年模式,这种视频刷不到了。结果我爸就急了,大闹一场。”王军一家人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让老父亲收手,同时还有另一层担心:看这类直播等人上门回收俨然已成了父亲的精神支柱,如果让他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能承受得住吗?
高价回收诱导老人下血本
“家人们,十年来这件藏品巡展到哪,某大导演就跟到哪里。再看这件,几任某某博物院院长连续数年登门求取,我们一直没答应。”上述吹捧发生在一个文玩直播间。主播多次暗示藏品价值高昂、有许多名人权贵求取不得,现在因为情义分享给家人们,不能做到保密的就不要拍。随后,“保密”“格局”等刷屏。
主播嘴里“最后一件”的大师遗作以标价2380元的闪购链接出现,页面显示该花瓶共有16件,数秒内售罄下架。记者蹲守当晚,这个平均在线观看人数仅140多的直播间卖了10万元至25万元。
让观者下单的核心逻辑在于捡漏。主播的话术包括且不限于被境外势力追杀、家族帮派内斗、重建博物馆没有地方存放藏品等,因此需要家人们暂时守护这些珍贵的珠宝古董。
主播们给出的承诺则围绕钱和权展开。比如高价回收、参与某家族举办的拍卖会、放进博物馆收租金、用古董换取一线医疗教育就业资源及VIP服务等。为连续诈骗,有些主播甚至还会雇人上演“藏品回收”的戏码以安抚人心。
此外,为规避平台监管和后期维权,直播间通常会在左上角注明“虚构剧情”“剧情演绎”等字眼试图免责。有受访家属反映,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小提示”。还有的中老年人眼神不好,看不清字。
已形成直播卖假文玩产业链
有接近此类直播间的知情人士透露,其所在的中原某县城,售卖假文玩字画的直播间已经形成产业链,在当地发展多年。他们通常是五六人的小团队,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租一家民房办公。核心团队成员主要负责对接货品供应链、直播支持、话术培训、账号运营和招募主播等,一个团队可以有很多主播,而主播通常只找当地人。
主播们的粉丝基本维持在数百到几千之间,因为怕粉丝太多影响大了被封号。但即便是两三百人的直播间,两小时直播也能净赚5万元至6万元。
受害者子女是目前维权和投诉的主力。据了解,多数受害者子女都尝试过向平台举报申诉、反馈给相关监管部门或者报警,但总体进展缓慢。
如何将深陷在收藏品直播间的老年人拉出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谢澍认为,平台应当进一步加强卖货直播间的准入机制,加强对主播的身份认证。“还应加强止付制度的构建,可以要求直播平台设置资金冻结期,在一定时间内将买家所付价款暂存于平台,待期满后无异常情况再将资金打给卖家,以便在被害人发觉被骗后可以有机会挽回损失。 据法治日报 蓝鲸新闻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