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
1
“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一生坚定跟党走
2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从地下党到大明星
“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
一生坚定跟党走
14岁的小姑娘掌舵渡江战役“第一船”
在75年前的渡江战役中,一位14岁的渔家少女,用木船载着第一批解放军战士强渡长江。在右臂中弹的情况下忍着伤痛,运送3批战士成功登岸,并帮助突击队员成功炸毁敌碉堡,为后续渡江部队打开了靠岸突破口,被授予“渡江特等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毛主席亲自接见她,并为她取名。后来的电影《渡江侦察记》,就能找到她的影子。2021年她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从童养媳到“支前模范”,从工厂工人到干部,她的一生充满传奇。
14岁加入渡江突击队
马毛姐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贫苦之家,她没有正式名字,在家排行老三,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小三姐”。她全家老少三代16口人,唯一值钱的家当是一条破旧的木船。
在她小的时候,家里以打鱼为生,打到的大鱼渔霸要抢,小的卖不上钱。因经常没饭吃,她出去讨饭还被狗追着咬。马毛姐8岁那年,为了活命,给家里减少一口人吃饭,父亲只能忍痛将她送人做了童养媳。
马毛姐来到婆家后,被安排做各种各样的活,还经常受到婆婆的打骂。由于不堪忍受种种折磨和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她偷偷逃回了家。从此,她跟随着父亲在长江上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摆弄船只的好手艺。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江北岸的无为地区,赶走了渔霸,还给马毛姐家分田、送粮食。这时她心里明白了一个朴实的道理:只有共产党心里装着老百姓!
当时,20多万名解放军驻扎在江北沿岸各村,厉兵秣马,准备横渡长江天堑。他们做着渡江战役的准备,当地民众也自发组织起来挑米担柴、修路挖沟、准备船只,忙着各项支前工作。
4月的长江,水阔浪急,水冷袭人,又有国民党海陆空军组成的立体防线,可谓“天险”加“艰险”。因此,退守江南的国民党残余军队虽然战力不济、士气低迷,却仍旧叫嚣只有木帆船的人民解放军要想过江,只能“飞过来”。毕竟,面对滚滚长江和立体防线,解放军唯一能依仗的渡江工具,就是被国民党军队讥笑为“经不起一发炮弹的木帆船”。
作为贫苦渔家的孩子,马毛姐的小小心灵中,有着对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深厚感情。渡江战役前夕,得知部队要招船工,她跟着哥哥去听动员会,并勇敢地报名参加了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敢死队”的渡江突击队。
对于生在长江边的马毛姐来说,她与生俱来有着渔家人的胆识、拼劲和韧劲,掌舵划船、撒网捕鱼、泛舟大江,自然有着日积月累的磨砺和经验。她想把解放军送过江,让那边的老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她还主动教战士们如何游泳、划船。
在当地民众支持下,仅半个月时间,解放军就征集到1万余只船、2万多名船工。马毛姐把家里的船偷出去之后,妈妈找到她生气地问,把船搞哪去了?她对妈妈说,送到队伍上了,穷人要过好日子,就一定要让解放军把江南的敌人消灭掉!
1949年4月20日,水拍岸,寒气袭人,担任突击任务的4只民船整装待发,等待着渡江的命令。夜晚,渡江战役打响。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的千里江面上,开始强渡长江。马毛姐家乡所在的安徽芜湖段率先登船起渡。她悄悄上了船,帮着大哥掌舵送战士渡江。这段江面宽1500多米,小船划到对岸至少要40多分钟。
有趣的是,因为马毛姐岁数小,体格瘦弱又是女孩子,最初部队不同意她划船支军。不甘心的她倔强地藏进了岸边的芦苇丛,趁着战斗开始、船刚离岸的瞬间,撑起长篙猛地一跃,跳上了自家的小船。就这样,渡江命令下来后,马毛姐和哥哥划着船与其他3只船组成渡江突击队,她和哥哥载着30多名解放军战士,首批向长江南岸进发。
获得“渡江特等英雄”称号
马毛姐的船像离弦的箭直刺江心。忽然,敌人发现了突击船,顷刻间,所有南岸的炮火一起发射,汇织成一道道密集的火网。一个个水柱在江面上升起,一层层巨浪从天而降。与此同时,解放军也以猛烈的火力向南岸的敌人压去,无数的炮火像闪电一样,把黑暗的夜空划成无数条殷红的弧线。
船至江中心,敌人的炮弹突然袭来,打沉了马毛姐旁边的一艘小船。茫茫江面上,敌军的机枪子弹也拖曳着火光,向马毛姐的渡船迎面打来,炮弹在江面上不时爆炸。与她同行的四艘船中,最后有两艘被炮弹炸毁。
渡江英雄马毛姐。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马毛姐说:“当时敌人在南岸不断地放照明弹,天上飞机也来回飞。子弹像雨点一样飞过来,落在船边……”她沉着掌舵,努力躲避着炮弹。由于哥哥眼神不好,她在渡江过程中要“一手掌舵,一手划桨”,身兼两“职”、人占两“位”。在渡江战役中,马毛姐这位年仅14岁的渔家少女,是运送解放军渡江船工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熟谙水性的她划着船,冒着敌人如雨点一般的弹雨奋勇前行。不久,敌人的子弹打烂了船帆,也打伤了马毛姐的右臂,顿时鲜血直流。
负伤与疼痛并没有吓倒她,马毛姐快速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简单包扎好伤口,便牙一咬、手一挥,继续撑船奋力向对岸划去。此时的马毛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算死,也要把解放军送到对岸!凭借着机智与勇敢,她和哥哥一起,把第一批共30名突击队员安全送到了岸上。他们也成为了我军第一支登陆的部队,这条船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渡江第一船”。
没想到在登岸点不远处,敌人建有一座坚固的碉堡,大量子弹从那里射出,直直逼向突击队伍。正当战士们试图炸毁碉堡却苦于无法靠近时,马毛姐又主动站出来说:“我可以带你们绕过去,这里的地形我熟!”于是,她冒着弹雨,灵活地带领战士们顺利摸到碉堡附近,帮助突击队员成功炸毁了碉堡,为后续部队顺利登岸清除了障碍。
当晚,马毛姐与哥哥先后6次横渡长江,运送了3批解放军,还一猛子扎进水中,救了很多落水的战士。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让她终生难忘。
就这样,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渡过长江天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而治”的黄粱美梦,为全中国解放创造了条件。马毛姐后来才知道,渡江战役中,仅安徽无为、宿松、怀宁三地就分别有2000多名船工参战,有的父子、兄弟、兄妹齐上船,运送大军过江。有的支前船工牺牲了,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马毛姐是幸运的,她驾驶的那只运送解放军战士过长江的木船,成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第一船”。由于她为保障渡江部队过江作出了突出贡献,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渡江特等英雄”“支前模范”称号,荣立一等功。但是,马毛姐并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朴素如前,开完庆功表彰会后就回田间劳作、江边打鱼,平凡依旧。
全国解放后,马毛姐收到了来自中共中央的邀请函,希望她能前往北京参加开国庆典。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毛主席亲自签名的邀请函,只不过当时父母认为她还太小了,便没有让女儿前往,这也成为她日后的遗憾之一。
毛泽东亲自给她取名
1951年9月20日,马毛姐又收到了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名发来的请帖,邀请她去北京参加国庆庆典。这次,她随安徽代表团来到北京,庆典上会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先进代表和有功人士,马毛姐作为代表向毛主席敬了酒。
因为当时太紧张,她甚至都忘了介绍自己。毛主席看着她拘谨的样子,笑着说:“你就是那位我请了两次才请到的小姑娘吧。”马毛姐连忙回话:“对的,就是我。”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说:“好!英雄的酒,我必须得喝啊。”话音刚落,就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
毛主席亲切地问她,家在哪里,叫什么名字?马毛姐说:“我姓马,在家排行老三,别人都管我叫‘三姐’。”得知她还没有正式名字时,于是毛主席亲切地说: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就叫马毛姐吧,马是你的父姓,我不好改动,第二个字给你改成毛,以后你也是我半个孩子了。就这样,她从此更名为“马毛姐”。有了主席亲自取的名字,马毛姐当时开心得说不出话来,千言万语化为了她向主席的一个深深鞠躬。
庆典之后,第二天毛主席又单独邀请了她到家里吃饭,又特地把和马毛姐年龄相仿的李敏和李讷喊来作陪。饭后,他们一起在中南海散步。散步途中,毛主席对马毛姐说:“新中国建立了,你一定要读书,要好好学习,如果你愿意,可以来北京上学。”
马毛姐告诉毛主席,家乡已经安排好了自己上学的事,回去后一定用功读书,不辜负主席的期望。散完步,毛泽东拿出一个本子、一支笔送给马毛姐,并在本子的扉页上写下: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到家乡后,马毛姐进入学校读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从巢县速成中学毕业后,马毛姐参加了工作,她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年满18周岁,她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光荣入党。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渡江侦察记》,里面就有以马毛姐为故事原型的。
在毛主席家吃的这顿饭,是马毛姐一生最难忘的珍贵回忆。而主席也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勇敢的小英雄。1958年,毛主席视察安徽,一忙完工作,便对在安徽工作的同志们说:“把毛姐叫来……”在合肥稻香楼宾馆,马毛姐再次见到了主席。
7年过去,当年的渔民小姑娘,已经成长为一名工厂小能手了,令她没想到的是,主席一眼就认出了她。这一次,毛主席仍幽默地与马毛姐谈了许久:关于安徽、关于渔村群众、关于她的工作和学习……
作为渡江战役“一等功臣”“支前模范”,马毛姐参加工作后却从不以功臣自居,听从组织安排,她先后在麻纺厂、针织厂、被服厂、帽厂、东风服装厂工作。马毛姐从基层工人做起,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从不挑拣岗位、讲求待遇。
1976年,她调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任副经理,直到1990年离休。令同事们印象深刻的是,参加工作以来,马毛姐始终深藏功与名,从不以英雄自居,总是抢着干苦活、累活、脏活,从不向组织提个人利益上的要求。
离休不离党,退岗不褪色
离休后,马毛姐并没有闲下来在家含饴弄孙,而是离休不离党,退岗不褪色,经常到机关、工厂、社区、学校作报告、讲党课,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她还应邀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视台、南京有线电视台等单位,录制影像资料、拍摄纪录片,还原珍贵历史,宣讲伟大的渡江战役精神。
2005年,在一次外出活动中,马毛姐意外晕倒,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脑梗塞,她并没有倒下,而是不断与病魔作斗争。
直到耄耋之年,马毛姐仍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她不顾中风瘫痪的身体,坚持坐着轮椅,经常深入中、小学校,给广大师生作报告。结合自身特殊经历讲述党的故事、革命英雄的故事,鼓励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三热爱”教育。
老人的胳膊上子弹打穿留下的伤痕,至今依然清晰可见。每当有人问起马毛姐,当时小小年纪,怎么那么大胆子,不怕枪林弹雨,她的回答都异常坚定:“我这是送亲人过大江!只有支援共产党和解放军打败敌人,穷苦老百姓才能吃饱穿暖,日子才有盼头。”
令马毛姐欣慰的是,安徽省在合肥建起了渡江战役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有座雕塑格外醒目,一个撑船的小姑娘,冒着枪林弹雨送解放军过长江。她就是当年的马毛姐。馆内还收藏着她的几样私人物品。比如渡江之夜她穿的那件破棉袄,因记载着枪林弹雨和历史功勋,如今依旧完好地珍藏着。
翻看马毛姐渡江战役“一等功臣”的奖状时,细心的人会发现,奖状上写的是“马小姐”。原来,当时部队同志看她没有名字,又是个小姑娘,便给她在姓名处填了个“马小姐”。如今,这也是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半个多世纪来,尽管世事变迁,但她永远不变的是对党的忠诚。她经常说是党给了自己一切,“我要把一生奉献给党的事业,全心全意做好人民的服务员”。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马毛姐一样的支前群众,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才能顺利打过长江去。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马毛姐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马毛姐作为领奖人,第一个上台受奖。表彰结束后,马毛姐对女儿刘光林说:“把勋章送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去。这个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渡江战役全体支前船工。相比于荣誉,我为党和国家做的事情太少了。”她还叮嘱女儿,要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2024年春,马毛姐回到家乡——“渡江英雄村”无为市马坝村。70多年前那个破败的小渔村,已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乡亲们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增收致富,过上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
马毛姐高兴地与乡亲们聊起了天:“家乡一年一个样,你看看以前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房子,我们当时只能以船为家。”她又指着一个观景池塘说:“这里原来是臭水塘,你看现在有多漂亮!”
忆及往昔,马毛姐非常感慨:“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党和人民给的,要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张德强)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
从地下党到大明星
他在电视剧《封神榜》中,把姜子牙演活了
在首次颁授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名单上,有新时代军人,有扎根艰苦地区为教育事业奋斗的教师,也有两院院士……作为唯一一位演艺界人士,蓝天野这个名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在《封神榜》中饰演的姜子牙,已经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从地下党到大明星,从国民党少校到“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的故事要从80年前讲起……
从富家子弟到地下党
蓝天野(1927-2022),原名王润森,河北饶阳人。作为当地大家族的子弟,他小时候的生活很富足。游玩、诗画、读书、看戏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童年。但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的生活与当时的中国一起陷入风雨飘零中……父亲、祖父、祖母先后去世,原本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人丁凋落。
年幼的蓝天野在动荡的时局中努力读书,于80年前的1944年成功考入当时学习绘画的第一学府——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了话剧。而那时,话剧是进步学生传播爱国思想的主要文艺形式。
18岁时,蓝天野受到家人朋友影响,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受组织指示,开始主演话剧。蓝天野不只是在明面演爱国戏剧,他的家当时也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点之一。
蓝天野一方面宣传爱国思想,一方面开始负责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之间传送各种物资和信息。如此危险的工作,在年轻的蓝天野看来,却是一件平常事,“就想着能为党做些事”。
当时局势动荡,他们所处的剧团很快被国民党盯上了。为了保全革命火种,蓝天野被调入当时国民党管理的演剧二队。因为能力出色,蓝天野获授国民革命军少校军衔。然而私底下,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共产党员。
半路出家当演员
到了1948年,剧团在北平的活动已经被迫停止。当时许多进步青年、文艺组织都受到牵连,有学生回忆,有时夜里会有人突然闯进校园,抓出一个人就在广场上毒打,“那个叫声我们都能听到……”
时局严峻,撤离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国民党当局已经派人密切监视他们,还委任了新的队长对他们进行管理。怎么办?
蓝天野和同伴们一合计,开始陪着新队长“玩”,好吃好喝的招待着,每天陪他打麻将,实则每天都有人暗中转移。直至第三天,陪队长打完最后一场麻将,剧团人员已经全部撤离完毕!
撤到了华北解放区的蓝天野,第一次见到穿着解放军军装的人民军队,不禁热泪盈眶。他终于不用再做多余的伪装,而是做回他自己。
为了防止被追杀,蓝天野听从上级安排,改名换姓。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以蓝天野的名字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其实蓝天野原本是学画画出身,演话剧算是半路出家。但是蓝天野爱琢磨,争取一切机会学习进修。为了舞台表演,蓝天野还特别去学过武术。
渐渐地,他成为人艺舞台上的台柱子,饰演过《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
在舞台上做到极致后,年事渐长的蓝天野决定转行,做导演。于是,一直活跃在台前的蓝天野又成了一名话剧导演。
这个“角色”,蓝天野也完成得很成功。他导演的《贵妇还乡》《吴王金戈越王剑》《家》《秦皇父子》等十几部作品,部部都是人艺舞台上的经典。
把人生活成传奇故事
60岁那年,蓝天野从人艺离休。但与此同时,他又有了新的身份:老师。他教过的学生,后来也都成为话剧舞台上的明星,比如宋丹丹、濮存昕等等。濮存昕提到老师蓝天野,言辞中都是敬佩:“他是个纯粹的艺术家。”
步入花甲,迎来人生的下半场,蓝天野老爷子活得依旧精彩。60岁,他第一次走进荧屏,出演的两部电视剧,全部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一部名叫《渴望》,另一部则是《封神榜》。他饰演的姜子牙,成为难以逾越的经典角色。
表演之余,蓝天野又拿起了画笔,要知道当年他可是考上了最好的美院,只是因为忙于革命工作而被迫退学了。第二年,他又重新考上了。后来随着战事吃紧,他随队转移,这才放下了画笔。
2019年7月,蓝天野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职党员讲党课。
离休后,蓝天野一有空闲就去拜师学艺,师从大师李苦禅和许麟庐。90岁,蓝天野依旧玩心不减,他爱好摄影,平时会把自己的日常记录下来。他的生活比年轻人还丰富,日程很紧,还要钓鱼、养猫、养狗。
80岁时,蓝天野还曾登台表演话剧,台词说得掷地有声丝毫不输年轻人。92岁,蓝天野又登上央视《国家宝藏》的舞台。蓝天野的人生称得上精彩,难得的是,这份精彩一直持续到了他去世之前。
他年轻的时候,是长身玉立的大帅哥;90岁时,是一位幽默可爱的老爷子。用年轻人的话说:“蓝天野老前辈说的话,和我想的一样,交流没有丝毫障碍。”人家问他金钱观。蓝天野回答:“钱多了有什么不好?”人家见面叫他大师、泰斗。他跟人家斗气说要养两只狗,一只叫大师,一只叫泰斗,谁再叫他,他就让人家去看狗。
蓝天野不仅贡献了无数经典作品,更是将自己的一生活成了最精彩的剧集。一个人的状态不由年龄决定,一个人生命的精彩程度也不会随时间流逝。一个永远对生活保持热情、永远好奇的人,是不会老去的,他传奇的一生就在那里,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李传云)
《工会信息》
2024年第12期速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